周思君
(武警后勤學院,天津 300309)
現在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已經應用被使用推行了幾十年,里面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較為固化和定型,調整變更幅度較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做出修改,相比國外先進的教學課程體系已經比較落后。眾所周知,一個課程體系是一個大專院校專業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行業的核心,這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沒有好的課程體系,就不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為社會服務[1]。新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就是應時代的要求打造出來的,這個體系是結合國內外目前最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檔案學專業的實際情況打造出來的。本文將詳細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思考進行討論。
傳統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專業課程從創建到現在已經歷了幾十年,很多內容已經不適用現在的時代。在最近幾年,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開始重新設計,從開始的學科課程逐漸整合到模塊化課程,現在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模式還是沒有從歷史舞臺上退出去,現在大部分的學校還是沿用之前理論與實踐分開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建立時間不長,還沒有被所有學校采用和接受。現在大多數大專院校檔案學的學生都存在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素質強的特點,但是卻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這都是因為傳統的大專院校檔案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所導致的[2]。這樣的學生到實際崗位上工作的時候并沒有多大的提升空間,只能作為崗位接班人存在,這就是傳統大專院校檔案學帶來的制約,不能更好更快地適應高效率、信息化的辦公環境和專業技能需求,院校供給側和行業需求側結構不對應。
而“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環境可以依托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能實現教學信息獲取途徑和呈現方式多樣化、有利于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現代教學環境。信息化教學環境可以充分利用涵蓋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來拓寬學生學習、獲取廣泛專業信息和相關資料的渠道和途徑。
過去傳統的大專院校檔案學課程采用的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模式,學生只是一味在臺下聽課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而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能夠緊跟社會趨勢,打破傳統大專院校檔案學的局限,基于工作實際和學生的真實情況搭建的平臺,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增強應用能力為目的,進而完成一個學習模塊化課程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內容涵蓋實踐模塊、認知模塊、反饋模塊等方面,不單純是理論上的學習過程,這是一種來源于實際行動領域的學習過程,也是“互聯網+”環境對學科專業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具有全新理念和實際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側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的時代,是綜合性的時代,所有學生都必須提高其綜合能力,這樣才可以緊跟社會的發展趨勢。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將會導致學生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工作崗位上也會無法適應,因此必須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在互聯網環境中,院校教育中要強化學生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認識,及時修正錯誤認知,提升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關注度,在檔案各業務環節、全流程管理和綜合信息處理等方面不斷扎實檔案管理實踐業務能力、夯實檔案工作全流程管理能力和高效的檔案資源信息處理能力。檔案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專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從業單位在新形勢下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實效。
信息社會要求檔案專業人才不能缺乏網絡信息敏感度,不能不懂互聯網信息知識,而是需要具備可以有效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并且可以將網絡信息技能進行利用的能力。以往院校沒有側重培養學生的網絡信息觀念和信息技能,導致無法適應信息化網絡環境下的檔案管理工作,這對于行業的進步有非常大的阻礙,現在的檔案學專業需要信息化人才,這樣才可以提高檔案的工作效率[3]。“互聯網+”環境下檔案學專業實踐課程模塊設計實施是互聯網環境對學科專業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但由于檔案學專業并不是主流專業,偏冷門,大部分大專院校在這個專業上投放的教學資源比較少。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實施是需要以大量資金為基礎的技術,過去檔案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場地、教學經費、教學設施、技術條件、教學保障等有所欠缺,師資少、經費少、設備少、場地少、技術少、平臺少,只能滿足學生機械性操作和練習的需要,無法滿足信息化教學的條件,這就要求必須在教學大綱、課程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調整,師資隊伍、教學經費、教學設施設備、教學場地、教學保障條件等側重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以培養學生具備在互聯網環境中工作的技能和素質。
雖然“互聯網+”環境下檔案學專業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教學效果非常好,但是還沒有被所有教師所接受,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差的、信息技能較弱的、缺少實踐教學能力、沒有檔案基層工作經驗的、教學方法陳舊的教師。他們的課堂相對是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理論知識課堂,是比較枯燥的、學生興趣較低、學習效率非常低的課堂。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只能跟著老師的進度進行學習,但是老師的教學進度卻不會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導致了接受能力好的學生覺得老師的上課內容太簡單。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覺得老師的上課內容過于復雜,這都會嚴重影響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學生們沒有自己發揮空間,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思維很容易被禁錮,導致學習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另外,老師的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和教案采用的都是統一模板的教學方案,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如一日,不會做出調整,更不會因為學生的不同而做不調整,這種教學模式讓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這樣的教學效率極其低下,老師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現在的學科發展必須適應互聯網的環境,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檔案專業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掌握各種信息化技術,還要熟悉檔案實際工作,熟知檔案行業前沿動態,才可以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做好檔案行業“教、研、服、傳、幫、帶”的工作,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綜合型檔案專業人才。
在現在的信息化時代當中對于學生的信息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會被淘汰,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學生應該在這個環境中提高網絡信息技能與應用能力和網絡信息敏感度,以此適應檔案信息資源利用需求。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已經深入應用,在檔案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計算機和現代化技術的到來為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且隨著檔案管理工作需求的不斷提高,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還會持續增強。因此,作為一名檔案專業學生在學校受教育階段,就必須培養自己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學會且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及各種檔案管理軟件,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準確率。
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是一種打破傳統教學思路的新學科體系,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教學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課程[4]。“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思路是結合當代互聯網的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因為現在的檔案工作已經逐漸向信息化趨勢過渡,這給檔案專業的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現在的互聯網社會下,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主要內容要進行改革迎合檔案管理的這種變化趨勢,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緊跟時代變化的步伐,學生要積極轉變傳統學習理念,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宗旨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善于運用新思想、新方法,院校和教師也要改變傳統傾向“技”的培養,轉為側重“能”的鍛煉,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服務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管理能力和信息素養,增強學生畢業后在新時期下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綜合能力,為新時期下的檔案管理需求提供有力地保障。
信息化時代,過去傳統的教學已經沒有辦法滿足這種社會趨勢,因此學校需要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重新設計。學校在安排模塊化教學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目的性,只有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目標,才可以讓學生對于學習充滿積極性。學校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緊跟社會趨勢,根據互聯網環境對學科專業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和互聯網環境對學科內在發展規律的要求,打造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檔案進行處理的專業人才,可以提高學生的互聯網信息知識面、網絡信息技能與應用、網絡信息敏感度和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能力。
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在檔案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互聯網信息知識,根據互聯網環境對學生自身信息素養的要求、對學科內在發展規律的要求和信息化社會對學科專業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來打造一套學習課程設計。這是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基本原則[5]。現在人們對于信息化越來越重視,因此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的建立可以培養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檔案人才。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大專院校檔案學實踐課程模塊設計有很強的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在這個體系內可以很快更新教學內容,這有利于教學目的實現。
大專院校檔案學專業群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打破了傳統的理論和實際脫節的教學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環境,并結合實際崗位的實際需要構建的,是目前較為符合實際的教學模式,可以將檔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各個模塊串聯起來,由易到難、縱橫結合,多種能力分層遞進、綜合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的互聯網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