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陽城縣畜牧獸醫局,山西 陽城 048100)
近年來,豬偽狂犬病病毒在國內豬場的陽性感染率居高不下,嚴重威脅養豬業的健康發展。而養殖場戶病急亂投醫,隨意選擇疫苗,不按程序免疫,首免日齡不正確,甚至多種疫苗輪番使用等,免疫效果往往事與愿違。筆者經過多年的免疫實踐與調查研究,防控做到環環相扣不留死角,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豬偽狂犬病毒屬于甲型皰疹雙鏈DNA病毒,雖然只有一個血清型,但毒力有強弱之分,毒株的致病性也有高有低。近年來,中國科研團隊已經分離到多個不同的毒株,證明豬偽狂犬病毒毒株已經發生變異,且不同毒株感染同一動物時,病毒可以重組,產生更強毒力的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發。因此,對合理選擇疫苗預防控制該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有多種疫苗可用于預防控制與凈化豬偽狂犬病,現簡要介紹如下。
制備滅活疫苗,通常是將PR病毒接種到雞胚或敏感細胞內進行增殖,然后收獲病毒,經過滅活加入佐劑而制成。滅活疫苗安全性較高,不易引起散毒與潛伏感染,在世界各地區都有應用。由于其難以誘導細胞毒T細胞產生反應(CTL),因而只會產生體液免疫,存在很少甚至不能引起細胞免疫的缺陷;同時,接種后產生的抗體滴度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因此,需要重復接種,且免疫劑量較大,成本費用較高,有時還易發生過敏反應。
常規意義上的弱毒活疫苗,是將分離到的野毒株經非豬源細胞反復傳代,加入突變劑培養而獲得的疫苗。國際上主流毒株都是Bartha和Buk株。目前,國內豬場使用較多的常規基因缺失疫苗有Bartha株、SA215株、HB-98株和BUK株等。其中,廣泛使用的是gI/gE雙基因缺失PR弱毒凍干活疫苗(Barthak61,也叫k61)。
一般而言,自然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由于雙基因缺失,能夠阻斷弱毒株的回復毒力,并可以與野毒相區別,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高,價格又低廉,一直在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缺點是主要的毒力基因TK基因沒有缺失,有可能導致返強而致該病重新流行,同時還存在造成潛伏感染或向未免疫生豬散毒的可能性。
近年來,隨著對豬偽狂犬病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免疫原性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包括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核酸疫苗、亞單位疫苗、重組病毒疫苗等一系列豬偽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被開發出來,并應用于免疫實踐,獲得良好效果。
1.3.1 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
通常將缺失PRV 1個主要毒力基因(如TK)獲得的疫苗稱為第1代基因缺失疫苗,該類疫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30~35日齡仔豬接種后能產生中和抗體,并在遭受攻毒后可表現再次免疫應答,給豬群提供有效的保護。如四川農業大學郭萬柱教授團隊研制成功的豬偽狂犬病SA215(TK基因缺失)活疫苗,就是中國第1株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第2代基因缺失疫苗,是指在TK基因缺失的基礎上又缺失相應的糖蛋白基因而研制成功的雙缺失和多缺失疫苗株。試驗表明,其顯著特點是可以通過血清學方法將免疫接種豬與自然感染野毒的豬相區別,有利于精準防控,為偽狂犬病的根除提供有力支撐。
基因缺失區域明確,返祖可能性極小,是基因工程缺失弱毒活疫苗的顯著優點。這類疫苗株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遺傳穩定性,實施免疫后能夠獲得較強的保護力,且安全性較高。但該類疫苗對儲存和運輸條件要求也非常嚴苛,現實情況下一般豬場難以保證,進而可能影響到實際的免疫效果。
1.3.2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稱為DNA疫苗或基因疫苗,實施免疫后能夠激發動物機體產生針對外源蛋白質的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其主要優點是能夠同時激活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避免潛伏感染,不受母源抗體干擾,安全性高,免疫期長;缺點是雖然可以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但對強毒攻擊的保護力不太理想。
1.3.3 亞單位疫苗
亞單位疫苗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PRV的保護性抗原基因進行克隆并在原核或真核系統中高效表達所獲得的產物制成的疫苗。由于其具有抗原遞呈與免疫增強的雙重作用,不含核酸遺傳物質,實施免疫接種后不會產生潛伏感染或引起持續性感染,能夠將免疫應答與野毒感染相區分開來,因而有利于豬偽狂犬病的控制和消滅。但由于其免疫原性與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相比較差,生產成本相對又高,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3.4 重組活載體疫苗
由于豬偽狂犬病的病毒宿主范圍和基因組都比較大,可在不影響PRV毒株增殖的同時插入1個或多個外源基因而重組獲得活載體疫苗。目前,主要有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以豬痘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及直接以豬偽狂犬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等。
重組疫苗優點是載體病毒較穩定,免疫原性持久,能夠誘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避免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免疫的缺陷,接種方便安全,免疫譜相對較廣。比如,接種以豬偽狂犬病毒為載體的重組雙價疫苗,能使豬同時獲得對PRV和CSFV 2種強毒攻擊的保護,因此,重組活載體疫苗不僅對偽狂犬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而且對其它病毒類病的免疫防控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選擇疫苗通常要考慮毒株、效價、佐劑等因素,通過評估確定其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表明,常規滅活疫苗、常規弱毒活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生產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動態選用。當然,選擇疫苗時,能夠通過疫苗免疫血清與流行毒株的交叉中和實驗,依據中和效價的高低來選擇更為科學合理的免疫方案。
近年來,在實施豬偽狂犬病預防控制與凈化根除中,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已成為主流趨勢,現有疫苗Bartha株、HB-98株、SA215株和BUK株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其中大部分國產和進口疫苗采用的均是Bartha毒株(代表產品是Bartha-K61株)。用其免疫能與自然感染野毒相區分,免疫原性好,免疫后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對預防豬偽狂犬病經典株和變異株均有效,且安全性高、無毒力返強等風險,目前不少國家都在推廣應用,免疫效果也比較理想。
一般情況下,對于正在暴發流行的豬場或野毒陽性豬場或免疫效果不好、抗體水平顯著下降的豬場,應選用與其流行毒株相一致的弱毒活疫苗,對全豬群進行緊急預防接種,以期迅速而全面地建立免疫保護機制,在短時間內控制疫病傳播;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并逐漸穩定后,為獲得穩定而較持久的抗體水平,同時盡量避免使用弱毒活疫苗造成散毒感染,應以選用滅活疫苗為主。比如,對豬偽狂犬病野毒陰性豬場實施常規免疫時,建議使用基因缺失滅活苗。
目前,豬偽狂犬病疫苗的抗原含量單位用CCID50或TCID50(即半數細胞感染量)來表示,由于廠家不同,所生產疫苗的抗原含量有所差異,選購疫苗時不能僅看價格高低,而要參看抗原含量選擇抗原含量高的產品。
疫苗的佐劑有增強型與普通型之分,增強型的以油佐劑為多,水佐劑則有普通型與增強型2種。這些佐劑性能特點各異,不能籠統的分出優劣。
一般來說,油佐劑疫苗抗體產生較慢,但能獲得穩定而較持久的抗體水平,缺點是應激相對較大;水性佐劑疫苗,抗體產生快,高峰期高,應激較小,但抗體維持時間較短,容易出現波動。因此,選擇水佐劑或油佐劑型疫苗,主要看免疫的對象和目的。如果主要為了通過母源抗體來專門保護新產仔豬,給經產母豬接種時應選用水佐劑疫苗,這樣可以利用水佐劑型疫苗快速產生高峰的特點,保證母豬在產仔時能夠獲得較高的母源抗體水平;如果想讓母豬整個生育期的抗體水平長時間保持較高而平穩的狀態,同時通過母源抗體既保護仔豬又保護母豬本身,則應選用釋放較為平穩緩慢、免疫抗體水平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油佐劑型疫苗。
近年來,為了降低油佐劑疫苗應激大的缺陷,同時又維持油佐劑抗體持久、均勻度好的優勢,隨著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發,已有新型的水包油佐劑偽狂犬疫苗上市,這類疫苗高效價配以合適佐劑,可以產生更高水平的免疫力,有效阻斷病毒循環傳播,有利于偽狂犬病的控制與凈化,各類豬群均可選用。
防控實踐表明,豬偽狂犬病疫苗的首免時機選擇很重要,免疫次數也并非越多越好。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必須抓住豬偽狂犬病毒易感的關鍵時間節點,掌握正確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實施免疫接種。
首免時間的選擇主要通過檢測母源抗體水平來決定,同時還要注意本豬場的既往感染壓力,并考慮既往所使用的疫苗種類和質量。
當前,豬偽狂犬疫苗的生產廠家很多,各類產品質量不同,抗原效價參差不齊,免疫時間與程序的選擇也應相應調整,不能憑經驗一直沿用一套程序。近年來,由于國內豬場面臨的防控壓力普遍較大,對仔豬提前實施首次免疫的做法受到推崇,并獲得一定效果;但其存在易導致母源抗體和疫苗抗體相互抵消的副作用,掌握不好往往事與愿違。
根據經驗,疫苗的抗原效價越高,產生的免疫力就越強,仔豬通過母源獲得的抗體水平也就越高,因此選擇疫苗必須嚴密注意存在的質量差異,確定首免時間必須避免因為抗原效價低而出現母源抗體持續時間不一的情況,防止誤判。一般而言,在豬場管理水平較高,本地豬場壓力又普遍較小的情況下,首免日齡可以往后推。但在確定首免時間時,最好先對仔豬進行抗體水平檢測,然后再根據抗體衰減規律,制定個性化的免疫程序。
跟蹤測定顯示,一般母豬使用高效價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后,新生仔豬獲得的母源抗體都比較高,一般在10—12周左右仍有保護力,所以仔豬的最佳首免時間就應安排在10—12周齡;如果用的是低效價疫苗,母源抗體水平低只能維持3—4周齡,仔豬就應在3—4周齡實施首免。鑒于近年來高效價基因缺失疫苗普遍推廣使用的實際,建議正常豬場,于70日齡左右進行小豬首免,首免后間隔3~4周加強免疫1次;而既往感染壓力較大的豬場,還應提前對新產仔豬進行滴鼻免疫。
調查發現,母源抗體、野毒感染等的干擾,是造成免疫失敗的主要因素,如果豬場感染壓力持續加大,臨產母豬抗體水平低下,則應提前實施仔豬免疫接種,特別是周邊省份及本地有豬偽狂犬病流行時,為迅速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同時免受母源抗體干擾,提早對新生仔豬實施滴鼻免疫不失為一種十分有效的補充免疫手段。
滴鼻免疫主要通過鼻腔粘膜發揮作用,能夠快速釋放抗原,成為近年豬偽狂犬病防控中的有效手段。建議在仔豬1—3日齡進行,疫苗應選用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佐劑以生理鹽水為好。根據免疫經驗,滴鼻操作時若使用一般針管,不僅劑量很難把握,而且容易被豬噴出,為避免疫苗浪費,提高免疫效果,滴鼻免疫最好使用專用滴鼻器(以霧化液體形式分散,可增加吸收面積),劑量每頭仔豬1 mL,每個鼻孔各0.5 mL。為確保疫苗被充分吸收利用,防止從鼻孔流出,滴鼻前后仔豬鼻孔都應保持向上姿勢。
相關調查表明,由于有些豬場只重視母豬與種豬的免疫,而忽視育肥豬的免疫,導致育肥前期容易出現免疫空白;加之,所用疫苗與免疫程序不適宜,首免時間把握不好,免疫接種劑量不足等因素,如果遭遇強毒攻擊極易造成育肥期豬群感染;同時,育肥豬群感染后臨床上必然出現咳嗽癥狀,排出的病毒又通過呼吸系統引起循環傳播,導致仔豬群(特別是母源抗體消失后的仔豬)感染并使gE轉陽,從而使整個豬場的偽狂犬病感染壓力驟然上升。
根據經驗,在制定免疫程序時,除進行母源抗體檢測外,為確定是否阻斷病毒循環,對這類豬場最好進行gE抗體檢測,gE抗體檢測一般應在育肥豬16周齡以上(即母源抗體消失殆盡后)進行。如果gE抗體呈陰性,表示沒有野毒存在;如果gE抗體呈陽性,則提示有野毒感染。同時結合母源抗體檢測,再制定個性化免疫程序,這對豬偽狂犬病防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經驗,對經常使用基因缺失疫苗的豬場,一般免疫程序為生長育肥豬10周齡左右首免,1個月后再加強免疫1次;后備母豬配種前1個月免疫1次,間隔1個月再加強免疫1次;經產母豬每4個月免疫1次,產前1個月左右再加強免疫1次;種公豬一般每4個月免疫1次;對于感染壓力較大的陽性豬場,新生仔豬一般1—3日齡滴鼻首免,間隔1個月加強免疫1次,到10周齡再肌注1次滅活疫苗。
總之,豬偽狂犬病防控始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究竟使用哪種疫苗?執行何種免疫程序?應用哪種免疫方法,都應依據母源抗體檢測與血清學監測情況,并結合發病臨床癥狀與本場、本地區流行狀況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