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楓(西安財經大學)
會計信息是指通過會計核算實際記錄或者預測反映會計主體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資金運動狀況的、各種可以揭露和理解的信息數據資料的總稱。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的財務信息,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評價經營成果、進行再生產的重要依據。而會計信息失真則指的是會計信息的輸入和輸出不一致而產生的信息虛假,即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因此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行為。
會計規則性失真是指會計規則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主要原因是知識的相對性和人有限的知識所造成的。因此,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會計信息違規性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編造者違背會計規則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有意為之的,因為種種利益與因素的存在使得會計信息處理者對會計信息有意的進行造假,這是由于人的趨利性造成的,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卻是可以避免的。
會計信息的行為性失真主要是由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和處理者由于自身對會計信息存在的不理解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行為性失真是人們無意引起的,會計信息行為性失真從根本上來看是由于人類認識的有限性所引起的。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管理層進行決策的重要信息依據,其在企業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財務部門中會計作為至關重要的一節,其質量和真實性是必須要得到保護的。而在我國,由于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市場,以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刻貫徹,民營企業的數量也開始變得驚人,截止到2017 年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占總企業數量的49%,預計未來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數量的進一步擴大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資金,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數量越來越多,質量卻存在著問題。民營企業由于進入門檻低,大量不規范的民營企業也普遍存在。民營企業由于是民間資本的投入,對于市場秩序并不了解,民營企業的創立與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是建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三會結構,使其可以有效運轉的現代企業制度。民營企業也應逐步轉變企業結構,不斷地向國有企業學習其管理制度,但其只是學習了制度的皮毛,建立了框架卻沒去進行實質性的建設。三會雖然俱全但是運行效果卻差強人意,各部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機制,存在著董事長或總經理一人掌權的現象。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僅僅是為了完成上級要求,為了凸顯工作業績便可能指示會計人員做虛假收入及利潤,使報表滿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致使會計信息真實性缺失,會計人員成為管理者晉升的一種工具,會計信息也成為犧牲者。
為了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之呼應,會計改革也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權。2000 年我國頒布修改的《會計法》,2007年1 月1 日我國實行《企業會計準則》,最近一次在2017 年又對《會計法》的相關規定作了修正,說明了我國會計法律法規在不斷地改善完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會計行業先后不斷暴露出的問題,正表明了我國現階段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完善。同時,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執法者無法對違法者進行恰當的處罰。正因為對違法者的處罰不到位,助長了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缺少敬畏之心,最終導致了會計信息的虛假、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的屢禁不止。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已經成為一件必然的事。
一些單位負責人由于個人私利或者其他原因,指示會計人員違規將會計信息進行改寫,以此滿足其自身利益。正由于領導人對法律觀念的淡薄,無法預料其行為對公司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所以導致其心中對法律缺乏敬畏感而不斷進行違規操作。
作為會計活動主體的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的制定者,社會以及企業領導所使用的會計信息均出自會計人員之手。會計從業人員的非專業化現象普遍,許多從業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便匆匆上崗,由于經驗不足,業務不熟練,當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時,無法做出適當的、合理的操作,這就是由于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不過硬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另一種情況則是會計人員故意而為之,由于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利益的驅使,會計人員受人利誘,違反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會計信息的虛假操作,這種行為屬于知法犯法,無論是存心還是無意,都是由于會計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不足、綜合素質不高造成的。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以及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經濟與國際社會進一步接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我們應該做好長期治理的準備,一步步堅決徹底地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會計信息的失真從根本上講還是由于相關的會計制度以及企業準則不夠嚴謹、完善,給了不法分子可乘趁之機。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建立健全的現代會計制度以及企業會計準則,不斷完善當前的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使其更加嚴謹、更加公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對于企業而言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企業通過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符合現代化要求的企業。通過良好的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現代化企業,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中流砥柱。企業應該自覺遵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進而從根源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不夠。因此,為了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就要對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進行加強,要求執法部門必須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違法犯罪分子的處罰力度,要讓違法者徹底斷絕二次犯罪的念頭,讓企業管理者和會計人員對法律產生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違法違規的想法和行為。總的來說,會計人員的違規行為關鍵在于其違法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其犯罪成本。因此,才會有大量的會計人員不斷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對此,需要補充制度的缺陷,使得制度更加完善,對違法分子的處罰更加嚴厲,使其違背法律所獲得的利益大大小于其違法違規行為所付出的代價。同時,也要補充對于執法人員的處罰力度,對于不作為的執法人員也要進行嚴厲處罰,使執法部門真正發揮其監督和執法作用。
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重要保障,完善內部控制可以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監督,政府應該配合企業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使會計信息失真從根源上得到控制。企業內部機制應對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要徹底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會計核算程序,會計師事務所也應強化《中國注冊會計師法》的全面貫徹執行。整頓會計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和行為。社會公眾和政府要加大會計中介機構的監督力度,使會計師事務所這一會計中介機構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公正力和監督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大眾的監督力度,使公眾對于企業也擁有監督權利,尤其對于上市公司,公眾對其報表等一系列會計信息擁有質疑以及舉報的權利,政府以正確嚴謹的態度對待社會公眾的質疑和舉報,使得社會公眾的監督力度得到真正的貫徹與落實。
本文通過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一系列研究分析,對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原因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重點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會計人員專業素質不一、專業水平不高以及會計行業制度的不夠完善。此外,還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進行了著重描述,希望引起社會及行業對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視。此外,由于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有利推動力。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是會計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又影響了各行各業健康有效的發展,希望通過筆者的分析,對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幫助。通過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