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羅山中學 李美美
教師了解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以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價值,同時分析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就可以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案,以此就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就可以達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生活情境,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學生關注教學與教學情境,這樣就能為培養學生道德素養打下基礎。
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就能夠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此就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提供良好的幫助。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和形成不正確、不健康的心理與行為,從而就能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生活與發展奠定基礎。
只有在教學中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學重點就是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教師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就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以此就能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打下基礎,從而就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的目的。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法治知識的。而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只有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并具備了解法律的意識和遵守法律的意識,才能為學生順利融入法治社會打下基礎。教師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就可以增強學生學法的興趣與守法的意識,這樣就能為將培養學生成為促進法治社會進步的人才打下基礎。
有的教師認為,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為了教授學生道德知識與法治知識,并不會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實意義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認為不是主科,所以并不十分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
因為態度的問題,不少教師在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后,就不會對教學及教法進行探究,以此就只能根據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教學。教師只運用教材資源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無法開展多樣的、趣味的教學,這樣就無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從而就無法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不重視對教材資源與教學方法的探究,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還會降低教學的效率。
教師想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需要對教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了解,并在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每個學科的核心素養都是不同的。教師缺乏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素養的了解,并具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就會增加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教學,并無法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可以為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打下基礎。教師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就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道德素養。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讓家更美好”時,可以先在多媒體上播放所準備的視頻,視頻中是一個大家庭和諧相處的片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視頻內容進行介紹,并在黑板上寫出教學課題,同時引導學生從“美好”二字對視頻內容進行講解。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視頻中家庭的氛圍進行點評,這樣就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熊孩子”搞破壞,家人偏袒的事件,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事件后對事件進行評價。教師可以提問:“你認為這個家庭的氛圍好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探究正確的讓家更美好的方式。教師這樣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初中階段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是有限的。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并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小組討論活動,以此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使學生互相交流想法,這樣就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增強生命的韌性”時,就可以直接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增強生命的韌性?如何才能增強生命的韌性?”并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同時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解答問題,這樣就能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閱讀教材和討論教材內容的方式探究問題,這樣就能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小組互動。然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這樣就能激活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使學生為了集體榮譽感積極地進行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責任感的角度解答問題,這樣就可以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責任感。教師以此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
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規則,并具有遵守規則的意識,就可以為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材中有著豐富的規則知識內容。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規則,并幫助學生認識到遵守規則的價值,就能夠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并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與集體共成長”時,就可以先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自身的第一次集體生活,以此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為學生暢所欲言打下基礎。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介紹集體生活中的趣味事件,并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講述參與集體生活的感受。接著,教師可以問:“你在集體生活中不喜歡他人做什么?”并為學生示范:“不喜歡有人在午睡時間吵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的集體生活回答,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集體生活規則,以此就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規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和遵守規則的價值進行討論。教師這樣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了解和遵守規則的意識。
教師想要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就需要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法治知識,并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教師結合與學生相關的實例開展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法律,并豐富學生的法治知識,從而就能發展學生的道德素養,并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這樣一來,就可以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并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時,就可以運用網絡打視頻電話、運用網絡打游戲、運用網絡傳送資料等多媒體手段,如教師可以在學生觀察圖片后,鼓勵學生講述其運用網絡的方式,并鼓勵學生,以此增強學生講述想法的自信心。然后,教師可以展示熱門的網絡游戲圖片,并引導學生對圖片中的網絡游戲進行描述,這樣可以活躍教學的氛圍。接著,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你知道游戲外掛嗎?你用過游戲外掛嗎?”然后就可以展示生活中購買外掛、運用外掛和銷售外掛的違法實例,同時可以在學生了解實例后講解其中的法治知識。教師以此進行教學,就能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正確認識了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以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后,就會重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并積極地探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以此就能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打下基礎,從而就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