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海蘭(西安翻譯學院)
內蒙位于中國的最北部,地域遼闊,是一個以農牧業和旅游業為主要發展形態的地區。對外開放口岸19個,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和呼倫貝爾市,如今的內蒙已形成中國和國際,主要是俄羅斯、蒙古聯動的新格局。在這樣的發展條件下,依托內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發揮口岸的運輸和聯動作用,加強與各國的一系列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近幾年來,國家扶持的力度逐漸加大,重點加強口岸的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查驗場地和業務技術設施的投入、合理布局,其中包括交通運輸工具查驗場地,貨檢、旅檢查驗場地,并配備了相應的器材、設備;在保證各項功能相對獨立的前提下,安全、高效的提升通關效率。
內蒙依托口岸開展多國經貿合作,每個口岸部有各自的重點,從能源、機電、鐵路建設、保稅區、國家重點試驗區等,開展多方面深入和合作。產業涉及旅游、對外投資、綜合價格、進出口等方面[1]。2020年,在全球蕭條的大環境下,內蒙已完成了年初指定的全年進出口總額的目標,連續兩年超過百億美元。以原木的進口為例,近兩年來原木進口總量增長明顯,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國外的企業紛紛在國內設廠投資,就地開展木材加工,從而帶動了下游產業的發展,也催生出了新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群眾的就業;與此同時,汽車出口量成倍增長,也成為了帶動口岸經濟的一大亮點,其中也包括國產的新能源汽車,汽車相關的配件的出口量也同比顯著增長,比如:輪轂、玻璃、座椅等;也向國際展示中國新技術的發展。
隨著《國務院關于促進內蒙古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明確了內蒙古在我國北方重要的戰略地位,為內蒙口岸與國外的貿易聯系,創造積極的氛圍和條件。中俄就教育、文化、資源等產業簽訂了一系列的框架協議,中俄天然氣管道建設、鐵路建設、高新技術方面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2020年8月,中俄阿穆爾天然氣化工綜合體項目開工,是目前中俄最大的化工合作項目。隨著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內蒙口岸成為了綜合的交通、運輸樞紐,承載著促進經濟、加強我國與外國貿易往來的重要任務。
隨著口岸經濟的飛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邊境各國貿易往來對于中、俄、蒙三方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對待并處理好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解決,促進邊境貿易向著更好、更和諧的方向發展。
中俄、中蒙的邊境往來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各國的發展進程不同,我國對于蒙古國的進出口貨物數量相對較少,難以形成大規模的運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種局面:個體經營者將蒙古國稀缺的物品,從我國通過火車運輸到國外,以取得盈利。在缺乏相對完善的市場監管條件下,貨品的質量和價格,隨著供需條件,不斷的產生波動,甚至有的抬高物價來獲取大額利潤。也間接導致了國內商品價格的不穩定,影響了兩國正常的貿易往來。另外,中蒙兩國之間貨物運輸時間較長,基礎設施條件相對比較落后,大大降低了邊境貿易的時效性,也是影響兩國口岸經濟的因素之一。
口岸各國的經濟基礎不同,我們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主要在于礦產資源、木業、能源方面,而農牧業、工業的不發達,導致口岸經濟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沒有明確的特點及發展方向。國外企業在中國設廠,進行木材等產品的初級加工,對于我國的經濟影響作用不大。而受國際經濟貿易形式、政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能源等相關貿易的交易量,也容易出現大范圍的波動。不能發揮口岸著力點的作用,有力使不出;不能形成聯動效益,形成兩國特有的品牌及貿易模式,也是制約兩國貿易往來的因素之一。
口岸的通關效率主要由基礎設施決定的,各國運輸貨物的主要方式有公路和鐵路兩種,而隨著運輸需求的增加,怎樣更快的實現轉入和轉出,實現口岸的紐帶作用,是需要足夠的經濟支撐點。貨物從中國境內發往蒙古國、俄羅斯,需要各國的協調配合,而對于國外運輸條件差的情況下,貨物在路途中滯留時間較長,運輸實效性較低;對于火車班列分批次運輸,影響較大。另外由于政府部門、口岸貿易部門信息以及數據交換的不同步,企業、貨物的數據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查驗,沒有安全性和時效性的保證,運輸的效率會大打折扣。
在對口岸貿易有明確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旅游業及第三產業。口岸城市有優越的地理優勢,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在不問文化背景條件下,推動國內外旅游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推動了基礎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和購物環境;俄羅斯的異域文化,也吸引中國人到俄羅斯去走一走、看一看;相關旅游產業的配套產品,也隨之豐富起來;可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成旅游產品貿易聯動;把有特色的旅游產品經過包裝協作的方式,運到國外,也可以加速當地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涉及金融及產品服務,發展高科技產品及相關產品的配套服務,做好產品升級和維護,通過高科技產品來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內的物流可以實現電子平臺化管理,將數據實時傳輸,同時消費者也可以共享物流信息;如果口岸也能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不同貨物批次、產地、運輸時間等相關信息的同步,將大大提高運輸效率[2]。電子口岸的建設同時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信息共享,建議口岸經貿平臺,對于口岸貿易交易過程中所涉及的交通、運輸、安檢、信息同步、稅務等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組成單獨的電子化管理辦公室,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貨物的出入關、運輸等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后,同步上傳至網絡平臺,對于不同產品的產地、品質也有充分的保證。這也解決了不同部門之間,信息不同步所導致的通關效率慢、貨物滯留等問題。電子信息口岸的建設,對我們的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效性增加之后,如何快速的實現貨品的轉入和轉出,需要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耐心、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要實時的做出判斷,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做出反饋。對服務能力的提升,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籌措專項資金用于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專款專用;建立跨國的公路、鐵路、橋梁等投資建設力度,重點加強蒙古國境內公路條件差的地區的建設,加強國際貨場建設,加快與蒙、俄兩國就交通設施建設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內容規定交通對接項目的內容,蒙古國境內道路鋪設的具體線路和方案,以及具體的合作模式。具體問題的協調工作,需要蒙古國的統籌協調及大力支持,這對于兩國是互惠共贏的好事情。是穩定兩國口岸貿易發展的具體舉措之一。
通過一系列經貿往來,解決當地的勞動就業,安排有專業技術的人員到國外合適的崗位去工作,加大高科技產業在國外的投資和建設,用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帶動國外相對經濟水平較差地區的經濟增長;利用我國網絡和科技的優勢,在國外投資建廠,發展多種形式的能源開發;創造了就業的同時,也拉動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承載國際產業鏈重擔。政府部門搭建投資平臺,企業入駐,成立辦事機構,就國外的特色產業,比如旅游、制造為主的行業,建立流通的生產鏈,同時也可以將國內先進的科學技術、供應鏈管理水平、管理團隊帶到國外經濟較差的地區,開展相關專業領域的培訓和指導,加速推進口岸開放,快速融入國際供應鏈,整合相關資源,成立專門的品牌或合作聯盟,避免壟斷或惡意競爭等情況的出現,為口岸經濟良好合作模式的展開,奠定良好基礎。
口岸經濟的發展,涉及的方面比較多、范圍廣,有很多實際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式下,如何實現口岸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的扶持、各部門的協調,也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和技術支持。實現各國從人員流動、科技創新、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推進,需要在良好的外交政策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創造友好的睦鄰關系,是雙方合作的基礎。結合文章中關于口岸貿易問題的分析和總結,我們不難發現,如何實現口岸貿易的多元化,在原有對外貿易的基礎上,實現經濟轉型,目的是解決在實際中出現的協作難等具體問題,將口岸的運輸和供應鏈作用發揮到最大,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國外產品的深加工,形成下游多元化的產業鏈,既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跨區域合作,實現口岸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多國的經貿往來,搭建出友誼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