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哈拉海鎮中心小學 張淑波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語文語感的教學。語文語感教學是指以語言為基礎,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把對學生的語感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從培養語文語感開始逐步提升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語文語言的運用能力。
語文語感是大眾對文字的一種反應能力,它并不包括對語言文字的表面理解,而是指對語言內涵的深刻解讀。良好的語文語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部分學生對于語言是有直覺感知體驗的,但還是存在部分學生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的現象,由于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小學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提升學生的語文語感。
從我國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語文語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極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也正是由于教師對語文語感教學不重視,導致學生們的語文語感始終處在一個較低水平。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很差,在面對一篇文章時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甚至部分學生在面對一件事情時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不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生涯。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語感有助于提升學生最基礎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對于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并不能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語感對于語文的重要性,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語文語感時,學生就會逐漸對語文課文產生自己的理解,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總結歸納,能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分析課文,在提高做題正確率的同時提升語文成績。
當今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這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過分依賴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若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等方式提升學生語感,可以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在語感教學方面產生一定的感受,并將其應用到自主學習當中,充分體驗語文學科的魅力。
從學生的內心來講,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做好“聽說讀寫”便可以徹底提升語文成績,忽視了語感對于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語文語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做出理性的選擇,通過自身的努力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成績。當教師開始重視小學語文語感時,便會將傳統的教學目標轉換為對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從而改變教學模式,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背景,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科當中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引導他們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學習以及生活當中,同時提高學習水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小學語文語感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絕不能否認其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是學生知識、能力、價值觀等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在小學階段,小學教師必須以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在學者杜威看來自人們出生以來就具備從事各種活動的潛能,但只有在學習和實踐中這種潛能才能被激發。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感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領悟到進行語文語感實踐教學對于提升小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并積極地幫助學生進行讀寫練習。
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讀寫練習,讓學生在讀寫過程中積累學習材料,讓學生可以在寫作實踐中更好地應用這些材料。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合理的方式挖掘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時,教師便可以將文章的內容轉化為實踐表演,并讓學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層含義。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文語感的有效方法。所謂情感教育便是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對應的情感因素,并在“以情育人”的原則下進行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這便是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一種側面體現。而進行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情感共鳴。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便是人們有著豐富的情感而動物沒有。因此,在小學語文語感教學中教師必須將情感教育融入教學的每個方面。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篇課文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并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談談自己的讀后感,這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語感會產生巨大影響。
專家學者將思維定義為大腦對事物的間接反應,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能力。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學生的語文思維邏輯水平與語言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而只有具備了嚴謹的思維,學生才能夠形成敏銳的語感。為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時,教師應當著重講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并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思想脈絡,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田忌賽馬》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合理分析賽馬的最佳組合,而不是僅僅將課文中的難點生字講解給學生。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最有效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感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增加學生的寫作技巧。小學中常見的寫作技巧包括合理恰當地引用名人名言、舉例子、作比較、使用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設問句、反問句等。其中名人名言、詩句、成語等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而修辭手法就需要學生真正地理解并且最終達到可以輕松運用的目的。語文教師可以開設一些寫作技巧的專題課程,向學生講解如何在寫作文時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來豐富文章的內容。
通常情況下,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語感水平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感教學。但從核心素養的視角來看,小學語文教師面臨著新舊教學觀念的交替,為了可以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教師必須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首先,教師應當在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語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語感能力。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學培訓,在教學培訓中提升自己的語感能力,從而達到順應新時代下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教學目的。
在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技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為我國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核心。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技巧和表達能力等多種途徑來培養他們的語感,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缺乏生活經驗,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學情景是非常有趣的,可以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和生活。
對小學生語文語感的教學豐富了原本的教學內容,這也代表著教師意識的覺醒。在進行語文語感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語感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從根本上重視起來,創新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銘記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當循循善誘,引導其提升語文語感。教師應當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通過優美的語文課文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最終目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