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東
安徽新華學院 通識教育部,安徽 合肥 230088
運動類APP 的普及,為高校體育教育創造了新的機遇。高校應做好運動類APP 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分析,了解運動類APP 的體育鍛煉教學特點,并根據高校自身體育教育需求,構建以運動類APP 為載體的體育教育發展新體系,為未來階段更好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高校體育課程教育始終是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載體。然而,傳統意義上體育課程教育是以大學生單方面體育素質為根本,例如,部分高校開設游泳課程,雖然在一定程度能提升大學生體能素質,但其核心本質仍然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游泳技能為基本目標。正因如此,部分高校的體育課程無法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及個人需求提供體育鍛煉教育幫助,導致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失去參與動力,由此衍生出體育鍛煉興趣缺乏及體育鍛煉意識不強等問題。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形式較為豐富,體育鍛煉內容不再以簡單田徑項目為主,滑板、網球等運動項目逐漸走進大學生體育活動視野。由于缺乏專業教育支持,使大部分大學生難以基于自身興趣愛好參與體育鍛煉實踐。久而久之,造成大學生失去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驅動力。除此之外,網絡游戲及自媒體社交網絡的發展,為大學生文娛活動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使大學生難以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體育鍛煉中。綜合來看,新時代大學生之所以無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專業教育支持,難以通過體育鍛煉滿足自身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大學生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導致對體育鍛煉形成抵觸心理,降低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加之傳統意義上枯燥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環境,更加難以引起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這使得大學生體育鍛煉活動逐漸形成邊緣化發展趨勢。
運動類APP 是基于社交媒體平臺發展而來的移動健身軟件。不同于專業體育運動教學軟件,運動類APP 的應用宗旨是滿足大部分非專業人士體育鍛煉需求,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并能基于個人興趣愛好制定健身運動項目,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學員體育鍛煉的水平。運動類APP 由于實用性較強,其體育鍛煉項目的學習門檻也相對較低,無需依賴專業運動器材即可達到參與體育鍛煉的需求。加之運動類APP 具有良好的互聯網社交屬性,能更好滿足個人互聯網社交需求,從而解決傳統體育鍛煉社交功能單一的問題。此外,運動類APP 具有便捷化應用優勢,通過移動端互聯網設備即可實現對APP有效運用,排除時間和空間條件對體育鍛煉的限制,為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多元化信息交互平臺。因此,運動類APP 適用于當前大學生體育鍛煉教育環境,能彌補高校在體育鍛煉教育方面的不足,可以按照大學生個人需求,為其提供體育鍛煉的教育幫助,從而切實強化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
培養大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對于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具有一定幫助。利用慣性思維,強化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潛意識,進一步將體育鍛煉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大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實踐。然而,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由于部分高校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使大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程學習有所排斥,難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慣性思維。運用運動類APP 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則能更好地從潛意識角度,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思維滲透,使其形成既定體育鍛煉思想,從而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保證體育鍛煉規范性與安全性,對于更好推動體育運動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大部分運動類APP將體育鍛煉項目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付費部分體育鍛煉,付費體育鍛煉由具有相關資質專業人士提供課程教學支持,極大地提高體育鍛煉項目應用安全性。第二部分為免費體育鍛煉項目,該類項目通常危險系數相對較低,體育鍛煉內容大多數以常規運動項目為主,能降低體育鍛煉安全風險。所以,將運動類APP 運用于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能力,不僅能為大學生提供專業課程教學支持,同時,也能保證大學生體育鍛煉規范性、安全性,降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產生安全風險。另外,大學生還能基于自身興趣及體能素質合理選擇體育鍛煉項目,有益于更好培養大學生良好體育鍛煉興趣,解決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匱乏問題。
推動體育鍛煉及體育課程教學雙向融合,是部分地區構建互聯網+體育課程教學新生態的重要方式。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具有直接影響。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影響力不足的問題,部分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主要為了應付體育課程考試,對于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并無直接幫助。然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專業性較高,若一味強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應試屬性,則容易造成一定程度教育資源浪費?;谶\動類APP 的有效運用,建立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體育鍛煉雙向互補機制,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譬如,采用運動類APP 進行體育課程授課,并按照個人興趣愛好,制定多元化課程教學體系,以運動類APP 教育應用為載體,加強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教育影響力,使高校體育教育能基于對運動類APP 運用有效融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
早期階段,由于大學生獲取體育知識途徑相對單一,使大學生體育鍛煉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大學生對于購買體育鍛煉護具及體育器材也缺乏思想認同。隨著運動類APP 在高校的充分普及,大學生群體成為體育護具及相關體育器材購買的主力軍。根據2020 年淘寶網絡購物平臺體育器材銷售數據來看,大學生購買體育器材比例逐年攀升。由此可見,運動類APP 對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其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安全性、規范性的重視。在體育鍛煉的教學方面,大學生對于付費的健身教學課程具有一定依賴性,國內某健身APP 主要消費群體的50%以上均為在校大學生。其中,大學生運動類APP 付費使用也不再僅限于單一體育運動項目。攀巖、滑板、搏擊操等體育運動項目,逐漸成為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方向,也是運動類APP 付費教學的重要盈利收入。可見,運動類APP 對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不僅涵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價值觀念的改變,同時,也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進行糾正,使體育鍛煉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運動類APP 普及之前,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內容的接觸多數以高校體育課程、健身房體育鍛煉為主。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知也主要是提高體能素質、形體塑造及提高就業質量三個方面。但隨著運動類APP 社交屬性的逐步凸顯,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認識逐漸從身體健康向心理健康轉變。所以,運動類APP 實際上是為大學生更好開展社交活動構建多元化平臺,各類社會群體均可基于對運動類APP 的運用,實現對自身社交需求的滿足,有效對體育鍛煉知識進行共享,提高大學生體育社交能力,使大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此外,運動類APP 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認知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消費行為、社交行為的改變,在體育鍛煉習慣上也有所影響。目前,我國各地區高校大學生每日體育鍛煉平均時間為19min。但在運動類APP普及之前,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每日平均時間為12min。從這一點來看,大學生體育鍛煉平均時間有所提升,對于更好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供幫助。因此,從大學生體育鍛煉強度及體育鍛煉需求視角來看,運動類APP 的普及了拓展了大學生獲取體育鍛煉知識渠道,豐富了大學生體育知識體系,提高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面認識。
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單一,始終是困擾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大學生缺乏參與體育鍛煉興趣的重要影響要素。部分高校由于體育設施尚不完善,使其難以為大學生創造多元化體育鍛煉環境。隨著運動類APP 的快速普及與應用,極大豐富了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使大學生能基于多種體育鍛煉形式有效融合,切實滿足自身體育鍛煉需求。此外,高校傳統體育課程教育方式,使大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的體育課程學習環境中,無法通過參與體育課程學習提高自身體育運動能力,高壓的學習環境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形成一定負面影響。由于運動類APP 使用便捷,能為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營造輕松的環境,緩解高壓環境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使大學生能更好通過對運動類APP 的進行體育鍛煉學習。進而,在豐富大學生體育鍛煉形式的基礎上,為大學生構建更好體育鍛煉環境,彌補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下高校體育教育的不足。
運動類APP 對于培養大學生良好體育鍛煉意識具有積極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應充分發揮運動類APP 主導優勢,加強運動類APP 在課程教學方面有效運用,進一步搭建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有效為大學生提供體育鍛煉教學支持。例如,高??梢詫EEP、火辣健身、Fittime 等健身平臺作為依托,通過開設專門高校教學賬號,開展線下、線上體育課程教學互動,利用對大學生娛樂時間的有效運用,實現運動類APP 在大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科學運用,并基于教師的專業指導,為大學生學習體育鍛煉知識提供教育幫助??梢?,基于對運動類APP 的有效運用,為高校體育教育創造良好環境,使大學生能在積極學習環境下更好提升自身體育鍛煉能力,實現運動類APP 教育應用與高校體育教學的雙向融合。
運動類APP 在高校體育教育領域運用,主要是為大學生開辟多條體育鍛煉知識獲取平臺,豐富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形式。高校應深化與相關運動類APP 企業合作,針對高校大學生鍛煉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大學生體育鍛煉教學平臺,使運動類APP 的教育應用能滿足各類大學生體育鍛煉需求。通過高校與相關運動類APP 企業合作,實現高校與企業之間互利共贏,為運動類APP 更好適用于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與體育鍛煉創造積極條件。同時,高校必須要針對性做好體育課程教育優化,改變現有體育教育考核機制,圍繞體育教育未來化發展做好科學教育布局,為運動類APP 更好發揮教育引導作用提供切實教育保障,有效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及體育鍛煉綜合能力。
總之,運動類APP 對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主要分為行為、意識、習慣及方式等多方面。高校應積極做好體育課程教育拓展,加強高校體育教育對運動類APP 有效運用,使運動類APP 能更好發揮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主導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