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文峰 張云俠(廣州城市理工學院)
實踐型課程的授課方式通常主要以線下實操為主,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響應“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號召,大部分學習課程都以線上慕課或直播教學的形式進行開展,因此實踐類課程受場地和實踐環境的影響多有停滯。《新媒體營銷》課程屬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性質的課程,一方面需要理論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需要將理論技能應用到實踐當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課堂講演、課堂指導、課后作業及作品匯報點評的形式來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場地限制,無法逐個指導學生具體操作,于是借鑒BOPPPS的教學模型思路,結合超星學習通線上慕課視頻來實現教學過程的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BOPPPS教學模型是基于大衛·庫伯(David Kolb)在1984年提出的體驗式學習模型上而構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型,起源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目前已經被世界很多國家在教學中廣泛使用。BOPPPS教學模型將課堂教學分為導入(B:Bridge-in)、學習目標(O:Learning Objective) 、前測(P:Pre-Test)、參與式學習(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Post-Assessment)、課堂總結(S:Summary)六個階段。
混合式教學模式(Blended Learning)即把傳統的線下面授教學模式和網絡學習進行有效融合,教師結合線上教學和線下面授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亦通過線上自助學習和線下授課的形式來完成課程學習的全部過程。
《新媒體營銷》課程屬于基礎理論加實踐操作相結合類型的課程,在課程中既有傳統的新媒體渠道營銷知識,同時也有實操類短視頻和微信公眾號等相關工具類平臺的知識,課程本身的實踐應用性很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結合BOPPPS教學模型的思路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其中線上教學環節以超星學習通的一平三端為依托,結合線上課程建設和云端教學資源共享,讓學生在導入環節對課程有個初步認知,并在課前完成基本的前測過程,并對課程基本難度做一個預估摸底,進而在此基礎之上更合理的設置課堂講演過程,在課堂講演過程中更多地讓學生以參與式學習的方式進行作品展示和講解,教師進行講解點評,結合關鍵知識點進行強化分析解讀,使重難點進一步突出并加深教學輸出。在后測部分對課程進行知識點啟發式提問和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加深印象,并在課后進行具體總結,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每次課的具體知識點進行很好的分析和回饋總結。
BOPPPS的教學模型中,課前參與的BOP部分主要是以導入(B:Bridge-in)、學習目標(O:Learning Objective) 、前測(P:Pre-Test)三個部分來開展,這三個部分的整體聯動可以為課程的開展起到前期的鋪墊作用,促進教學可以有基礎地開展。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學探索中,課程的BOP部分內容全部以我校開設的超星學習通平臺的課程建設。
根據《新媒體營銷》課程的實際需求,在課程導入(B:Bridge-in)的部分中,結合章節關鍵知識點,設置課前相關教學視頻資源的導入,并結合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微課個性化錄制,在課程前期實現知識點初步學習。
在課程學習目標(O:Learning Objective)部分,在前期導入的知識點之上,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萃取,提煉關鍵知識點精華,并在課程平臺上進行知識點發布,激發創意類知識點則可以以討論的形式發布在課程微信群里,實現師生互動式的即時討論,引發更多地參與思考,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在前測(P:Pre-Test)部分,結合課程目標明確,以及課前小測來對知識點了解程度做一個基本的統計,通過統計和訪談來了解學生對于此知識點學習的困難感知程度,并能有效把握課程知識點的重難點分布,對課中講演部分起到很好的教學思路厘清,讓課中的授課可以有主次側重,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BOPPPS的教學模型中,課中部分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式學習(P:Participatory Learning)以及學習后的效果后測評估(P:Post-Assessment)。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課中PP部分主要以騰訊課堂或釘釘兩款在線直播課堂來實現線上講演和學生參與式的課程匯報。
結合《新媒體營銷》課程的實操性,在參與式學習(P:Participatory Learning)的部分,課程主要以學生的上一次課程知識點總結展示為過程,結合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及學生小組總結討論為學生參與式教學的第一步。在第一步開展的基礎上來導入課程新知識點學習,由老師導入知識點并結合課前的知識點重難點來進行有主次側重的講授。學生在講演基礎上在線提問互動,并通過在線知識點小測和啟發式討論以及學生課堂匯報展示的效果來進行后測評估(P:Post-Assessment),繼而掌握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程度,為下一次課程的知識點規劃做鋪墊,形成螺旋上升式教學路徑。
在BOPPPS的教學模型中,課后部分主要以課堂總結(S:Summary)為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S部分主要是學生線下實操的形式開展,在“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期,實操部分以學生居家實操為主,實操內容設計進一步考慮知識點和學習環境相結合,拍攝場景及腳本結合特殊時期的環境來進行調整,并設置可以機動選項,讓學生線下實操具體可執行。線上設置課后總結討論區,對于軟件使用方法、平臺發布規則等共性問題進行統一FAQ歸類,并在課程微信群促進互動問答,以達到教學效果。
通過新冠肺炎疫情期線上+線下BOPPPS的《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跟進情況,課程設置了多角度的學生學習效果評估體系,主要以平時考勤、課前的課程資源學習,授課過程中的互動參與、課程小組每周匯報、個人作品質量,個人小組環評得分、小組賬號數據表現等方面對每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估。具體評估體系如下圖所示,其中線上考勤成績占20%;課程參與部分的評估占總成績的40%,作業及測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
評價體系為實時動態的表格形式,并每次課程中予以匯總公布,對學生的學習促進程度起到助力,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規劃總課時為48課時,通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講授線下操作并結合BOPPPS教學模型的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效把控,整體教學效果令人滿意。筆者通過2020年2月至6月對2018級電商運營39、跨境67名,共計106名同學開展教學,對比2017級運營33名、跨境62名,共計95名同學的學習效果及過程反饋,可以發現基于線上教學線下實操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效果上是可以達到同樣的教學水平的。在課前的參與程度上,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參與程度高于傳統面授,而直播教學模式的學生參與式教學也同樣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成果方面,以成果展示為導向的教學作品與傳統面授項目無重大知識點表現方面的差異性,但在作品拍攝及演繹方式方面,受居家環境的限制,會稍受到影響。
整體成績顯示,2018級教學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其教學效果較2017級相比無顯著差異性,顯示基于BOPPS+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式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新媒體營銷》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課程開展中需緊密與企業實際所需相結合,了解企業用人需求的能力點,深挖能力點背后的教學點,打通教學環節,并積極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進行管控并進行不斷地總結反思,形成螺旋上升的課程建設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嘗試,對后續課程的進一步優化可以起到深層次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