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孟輝(農行沙河市支行)
農村金融的發展與農村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相較于城市來說,農村的交易規模以及交易成本較為落后,在交易量上缺乏其他要素的刺激,沒有形成流動的消費模式。就現階段來說,隨著銀行、工廠等在農村的擴張和發展,農村的金融改革成為了必然趨勢,從農行的角度來看,應該立足于農村的特點以及產業水平,制定合理的金融方案,促進資金流動的靈活性。但是農村金融在實際的演變過程中也存在多面的制約,相關人員需要明確農村金融在系統上的多樣性,從理論以及實踐層面上不斷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進行優化和創新,適應于當地的經濟需求。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增強農村金融的流動性,農行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從發展問題的角度進行研究,以互聯網作為背景和依據,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整體發展。
針對當前的農村金融體系來看,有數據顯示,農行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銀行數量上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是由于在經營目標以及規模上不符合農村經濟體系的發展,導致金融產品在類型上的欠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農村金融方案的制定上忽略了對實際情況的調查,對農村存在刻板印象,沒有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務。另外一方面來說,從農村的發展特點來看,大部分以儲蓄為主,農民缺少購買金融產品的意識,農業相關部門沒有進行相關活動的大力宣傳,這也導致農村金融機構與城市有著較大的差距,在貸款的限期以及額度等方面不能滿足現代化經濟結構的需求。
農業信貸是農行的主要經營范圍,它是向貸款者提供貨幣然后按期歸還并支付利息的一種行為,在農村金融的發展中,農業信貸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貸款對象分散,在額度上缺乏一定的統一性,由于農村的結構特點,部分農民在信用上缺乏保障,貸款比重較大,尤其是對于以農業為主的家庭匯總,大多都是按照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進行貸款期限的選擇,這就導致當地農行的資金流動性較弱,或者對于貸款利率的承受能力低,無法獲得均衡的貸款結構。現階段來說,農村在產業結構上實現了一定的調整,但是農行中的部分工作人員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業信貸的抵押原則進行調整,也沒有對其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控制,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農村的發展歷程來看,隨著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展開,導致農村中的部分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中,農村的經濟問題得不到有效的緩解,由于長期對農業的削弱,導致農村的資金存在外流的現象。從金融方面的投資來看,大部分私人投資并不會選擇農業產品,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村在經濟結構上缺乏外界助力。因此,農村金融的發展受到阻礙,部分農民也習慣于將資金流入到城市中,部分商業銀行沒有在農村設置相應的活動點,對于農業來說,也缺乏服務上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是在計算機技術理念下快速發展起來的經濟體系,它有別于傳統的金融操作模式,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構建,提高用戶在信貸、存款以及投資等方面的體驗感,可以實時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查看,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拓寬了現有的金融市場,推動各個領域的綜合發展。首先,互聯網金融主要是以第三方支付、眾籌以及網貸等類型為主。對于第三方支付來說,它是指不直接通過銀行的方式建立的電子支付模式,包括現階段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都與銀行簽訂了協議,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面覆蓋。其次,眾籌則是在網絡上發起的籌資活動,不需要在股權中心上市就可以完成的個人投資,從中獲得利益。另外,網貸是現階段較為熱門的金融模式,它是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方式進行資金借貸,需要貸款人具備一定的條件,不需要親自到銀行,在網絡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流程。
第一,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它簡化了原有的金融交易流程,全部由網絡平臺進行相關的操作,實現標準化的服務體系,相較于傳統的金融體系來說,它的業務處理速度更快,而且可以通過大數據庫的方式對雙方的信息進行查詢,包括用戶的個人征信以及存在的風險,無論是對于商戶還是客戶來說都加強來了在交易上的保障。第二,互聯網金融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用戶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索不同地區的金融資源,包括跨市區、省區等,解決了傳統金融覆蓋的問題,有利于銀行對商戶資源的配置。第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迅猛,依托于大數據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在網上有了更多的金融服務通道,直接在網上就可以搜索到全部的信息,就目前來說,農行也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并且在平臺上設置了不同的金融產品。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它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格局,擺脫了地域的限制,為了增強農村金融發展,農行應該在這種背景下深入推進各項惠農政策,解決農村基礎的金融服務難題。首先,農行可以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包括產業結構以及農民的勞動范圍等,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設置金融服務點,加大金融服務產品的宣傳,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在服務店的設置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注意掌上銀行的宣傳。其次,為了提高農村在金融方面的電子化支付,農行可以設置專屬的卡面,可以直接憑卡面進行現金存取、理財以及轉賬結算等功能,加強對不同卡面服務功能的說明,給予農民一定的選擇空間。另一方面來說,為了進一步方便農民對于金融服務體系的認知,農行可以對自身現有的服務功能進行優化,加強農業補貼政策的宣傳,讓農民可以對這些盲區進行實時的了解。
為了提高農民對于農業金融服務的滿意水平,順應“三農”相關政策的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農行應該加強金融科技在資金和資源上的投入。首先,應該增加自助銀行的數量,改變傳統金融辦事效率低的局面,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農民可以在自主提款機上進行簡單業務的辦理。其次,農行可以加強對掌上銀行的宣傳,在掌上銀行中,農民可以享受到與城市相當的服務,可以實時地對自己的存款、信貸以及不同的理財活動進行查看,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轉賬等交易,這在某種程度上方便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活動。另外,農行還可以對線上平臺的金融產品內容進行更新,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效共通,實現各方面的一體化發展。
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應該圍繞國家的相關金融惠農政策,推進電商與金融的有效結合,引進全新的網絡融資服務。首先,銀行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擔保交易的增值服務,選擇具有信譽保障的機構,簽訂相關協議,以農村為根據點進行具體的交易活動,為農民提供更合適的信貸活動,放寬擔保流程,降低其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其次,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一些電商平臺進入到農村地區,包括淘寶等,在支付設置的過程中,銀行可以設置預存款金融服務,提高資金在流動上的靈活性,鎖定消費資金,促進農村金融的多元化發展。另外,可以圍繞中央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決策部署,農業銀行依托“農銀e管家”電商金融平臺,為全國農村各種產業鏈上的客戶提供全程垂直化的“電商+金融”服務,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它的支付渠道更加多元化,服務體系更加人性化,農行應該以農村的實際情況為主,認識到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深入推進各項政策,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增加電商金融服務,從根本上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