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慶(中共義烏市委黨校)
2020年8月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片區(下文簡稱金義片區)獲批,自貿區建設的重要使命是“為國家試制度”,新成立金義片區管委會根據國務院賦予金義片區“五大功能”(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設國際小商品自由貿易中心、數字貿易創新中心、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港、制造創新示范區和“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平臺)定位,若要破解制約瓶頸,發揮區域產業的數字經濟發展優勢,則要加大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力度,著力產業“三鏈”的強鏈補鏈。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較2019年增加3.3萬億元,占GDP比重38.6%,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增速是GDP的3倍多,顯然數字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力量,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強大助推器。2018年金華定義數字經濟為“一號產業”,實施《金華市數字經濟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后,全域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居全國前列,義烏市電商居全國縣級市魁首,是金華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力量,與金義片區建設密切相關。
2020年8月金義片區獲批,金義片區35.99平方公里(含義烏綜合保稅區1.34平方公里、金義綜合保稅區1.26平方公里)。金義片區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設國際小商品自由貿易中心、數字貿易創新中心、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港、制造創新示范地和“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重要平臺。通過推進義新歐班列雙平臺、自貿區數據集成平臺、出口退稅備案單證數字化管理等工作,推動金融法庭、電商平臺信用監管系統改革等,形成了浙江自貿區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是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全國自貿試驗區260項制度創新成果,金義片區建設已復制190項。但金義片區的建設仍需要解決:一是項目選擇,在保持金義片區經濟特色與夯實國際貿易基礎,抓項目、促投資、增動能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抓手與有力支撐,需要構建重點項目優先推進的機制;二是制度創新,基于多規合一改革,對已經取得的國貿綜合改革、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改革成果,在金融、貿易監管、涉外海事等方面,針對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應用要取舍;三是建設路徑探索,針對金義片區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強鏈補鏈的發展路徑上,實現產業數字化,建設綜合性數字平臺,需要構建解決的問題新應用場景。
2019年金華市數字經濟的綜合評價指數83.6,其中新模式新業態、政府數字化轉型位列浙江前三;數字化改造的“兩化”已深度融合,融合指數位列浙江第四為91.83,信息化發展水平排名浙江前三,指數比上年上提3.23個百分點。2020年金義新區數字經濟綜合評價指數84.9,位列全省第26,其中數字化產業水平位列全省第10,較上年度前移21位。設立金義片區一年后,從數字上看出,一方面金華的數字經濟綜合實力繼續領先;另一方面也驗證了金義片區建設對數字經濟助推作用。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要深化以市場國際貿易、投資、資金往來、運輸往來、人員進出的改革,是前置基礎;其次,推動自貿區的對外監管制度、外資準入、對外投資服務機制、外幣離岸的結算等服務創新方式,是優勢培育;最后,在金義片區建設基點之一就是對入駐片區的產業數字化優化升級及政策優化,是以數字經濟撬動金義片區的先導產業發展。建設綜保稅區,拓展電子商務基地,建設三廊道(交通、科創、生態),讓市場布局與科創服務等更加匹配。因此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方向,重點是讓數字經濟撬動產業升級,即要建設以數字化、智能化、通聯化、綜合便捷的數字信息平臺是發展重點,實現新經濟發展的“探路”“示范”“突圍”,打造新發展格局的強力引擎。
一是金義片區建設的背后相關企業數量龐大。金義片區中的義烏市場主體背后支撐的200萬多家企業的發展,是助推金義片區建設的產業基礎;二是全球數字經濟的重點是數字貿易,數字貿易的活力點是跨境電商;三是自貿試驗區改革重點離不開支撐市場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優化;四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入選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跨境網絡零售的出口額,在全省占比達46.4%,居全省第二位。金華數字貿易主要涵蓋文化影視、游戲動漫、軟件信息服務業、跨境電商以及傳統制造行業對數字技術的應用。所以,謀劃綜試區數字化改革,形成綜試區+自貿區聯動,打造數字自貿區,既是金義片區建設的要求,又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兩者發展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發展模式。
自貿區是一個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人才、高端產業、先進技術、金融資本等各類資源要素的重大平臺,國家賦予最大改革政策相關測試權。金義片區做強三鏈協調提升,一是產業鏈獲更大發展,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0年底,自貿區義烏區塊實有在冊企業3.02萬戶,同比增長37.3%。自貿區金義新區區塊2020年底實有在冊企業2026戶,同比增長28%,是三鏈協力發展結果;二是延伸供應鏈,“義新歐”創新雙平臺運行機制,往返同比增長165%共開行1399列。推動寧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區”建設,培育共建了海外倉40多家;三是擴大價值鏈,拉動跨境網絡零售的出口,出口增長超過18%。外貿出口增長14.3%,對全省出口的貢獻率達27.5%居全省首位,進口增長37.2%,義烏入選全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有力提升區內企業的價值鏈。三鏈提升關鍵在數貿經濟發展。提升小商品物流國際樞紐能級,推動數字化外貿“新模式”。金華擁有的數字經濟園區占全省的1/5,跨境網絡零售、網絡零售分別居全省第一和第二,數字經濟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
一是推動實踐經驗的提升應用,充分應用綜合保稅區、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等成果;二是強化交通、物流等先導性基礎產業發展,近幾年義烏快遞、物流全方位發展形成電商的洼地。2016年義烏市成為全國首批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著力建設國際陸港城市,積極推進“海陸空、鐵郵網、義新歐、義甬舟”多位一體的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三是推進政府制度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與數字化綜合改革,合并重復的職能,推動政策一體化整合,提升工作效率。
借力全國乃至全球競爭力的高能級發展平臺,整合產業集群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以數字化促進產業降本去杠桿去庫存等,加大雙循環布局。在全域聯動上以“試在兩地三區塊、用在金華全市域”做法,推動自貿區溢出效應,加快自貿區內外聯動發展。金融法庭、電商平臺信用監管系統、海鐵聯運升級版、外國人來華工作、居留許可“一件事辦理”改革成為標志性成果。針對貿易順差的現狀,加快發展進口、轉口貿易新業態,打通“海陸空”出口全通道,暢通海鐵聯運,開通“達飛號”“美森快船”等專線。依托Chinagoods貿易服務平臺,推出“貨款寶”,開展“系統直連”模式跨境電商收結匯。以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迭代體系,通過高質量的制度創新、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高能量的紅利釋放,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有特色、有優勢、最活躍且創新動能最強勁的區域,強力推動金義片區建設。
在數字經濟的協力作用下,金義片區用數字化激活貿易、投資、資金、貨物、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加快建設數字市場、打造數字口岸,著力推進貿易全鏈條數字化,強化項目支撐。優先發展數字經濟,利用改革成果推動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提速,實現帕累托效應。激發相關數字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自由貿易、治理機制創新,探索國際貿易方式與數字經濟的創新功能區。同樣自貿區建設可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優化跨境貿易的基礎,提升發展的能力。加快升級大數據中心處理能力,實施產業優化、“三鏈”重新匹配實現產業升級以持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