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幼兒園 黃文潔
繪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對于孩子來說,繪本是一個美麗的天使,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是“上帝老人”在孩子學齡前這個特殊階段送給他們的最寶貴的一個禮物。繪本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精致優美的繪畫,精密搭配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它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系,是用圖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繪本里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屬,而是圖書的生命,不需要文字,圖畫就可以講故事,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著講故事的角色。
繪本閱讀是以繪本作為主要閱讀材料的一種集體閱讀活動,其活動的形式類似于語言的集體活動。繪本集體閱讀活動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合理的設疑引發閱讀的興趣,將繪本生動有趣地展示給孩子們,讓幼兒能一次又一次地主動閱讀繪本,喜愛繪本。
4-5歲是兒童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閱讀的可能。這一階段中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活動中能動能靜,尤為突出的是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運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而選擇適宜中班幼兒的繪本閱讀作品,更能體現中班幼兒繪本閱讀的特點,促進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提高,提升幼兒繪本閱讀的品味,推動幼兒的發展,對幼兒終生學習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托的關系,這樣才能營造出整個繪本完美的感覺,因此繪本特別注重文字與圖畫的內在關系。當然,也有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只有圖畫,完全沒有文字。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是這樣引導幼兒來觀察理解繪本的:
首先,篩選作品、貼近幼兒生活,引發幼兒主動觀察。繪本的閱讀是涉及到幼兒的知識經驗、認知、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復雜心理過程,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是根據繪本中的圖畫配上自己的經驗、情感等因素進行想象的。如今市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繪本,自然有適合幼兒閱讀的,也有不適合的。如果繪本的圖畫藝術性強,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題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引發幼兒共鳴的,那幼兒就能主動觀察,在心中展現出豐富飽滿的形象,否則,幼兒如何能吸取到豐富的文學營養呢?杜威曾說過:“教育必須建立在兒童經驗的基礎之上,經驗是個體的現實生活。”
以《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為例,書中描述性的書面語言頗多,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有些拗口、缺少連貫組織、難以理解,這些特點和孩子的欣賞習慣、語言發展特點是不太一致的。在仔細地分析教材之后,我將適當的情節語句進行細微處理:“森林能給大地帶來充沛的雨水;森林能滋養肥沃的土地,培育青草和樹木;森林還能凈化空氣。我們只有多植樹造林,才能擁有一個美麗的地球。”這樣一來使語言顯得更加精練、口語化,既理解了作品的主題,完成了語言的目標,又升華了情感;在重點閱讀的時候,對故事情節也進行了適當的刪減處理,留下經典、前后關聯緊湊與有討論價值空間的情節,引導幼兒欣賞理解繪本時能輕松地視、聽、講結合。
其次,借助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景又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導入活動,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
在《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教學設計中,我將繪本首頁畫面進行了適當的修改,添加上了動畫,將書中的“常常國”描繪得恬靜、美麗;配上自身的語言描寫,加上音樂背景的融合,活動一開始就給幼兒創設了一種舒適、愜意的田園意境,激發了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將“常常國”的美麗、快樂、幸福表述得淋漓盡致。整個閱讀活動我都以背景音樂貫穿始終,“森林的砍伐”“森林婆婆的出現”“地球的消失”我用上了不同的背景音樂,給幼兒營造了故事氛圍,帶給了幼兒無比的震撼,并始終貫穿環保情感主線,促使幼兒自然、自發、情不自禁地出謀劃策,幫助“常常國”植樹造林、重建家園。最后,又以優美、安靜的音樂結束繪本活動,讓幼兒沉浸在繪本的世界中。
當閱讀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和身體動作等方式對繪本作出回應。當幼兒聽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時或是閱讀之后,幼兒的角色往往會從一個聽眾變成一個游戲者,在游戲的情境中,幼兒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動,大家可以共享對故事的不同見解,他們有時會用自己獨特的動作或是簡短語言以示回應,這也是幼兒將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表現對故事的理解,這樣的游戲方式能促進幼兒更深入地探究繪本。
為了能給孩子創設更多的游戲機會,在繪本閱讀之后,教師可以開辟繪本閱讀之外的游戲,協助幼兒深入探究,真正將閱讀落到實處。在閱讀《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之后,我們開展了角色游戲《我給常常國送溫暖》,設置了游戲的場景,引導幼兒自發地討論、商量、分配角色:常常國沒有了森林,發生了洪水、干旱,居民無法生活。幼兒園老師帶領幼兒去常常國幫忙植樹造林,給常常國的小朋友們上課、做游戲;星星家、月亮家爸爸媽媽帶著寶寶給常常國送去了食物、衣物;菜場老板給常常國送去了蔬果、魚肉;點心老板給常常國送去了蛋糕、自制點心;理發師們給常常國送去了錢,給居民們理發;醫生們給常常國居民看病;郵遞員給常常國送去了人們的慰問信,等等。
幼兒通過語言、表情、感情、動作等多種感官進入了故事的游戲情境,充分感受到了繪本閱讀的快樂。
心理學和藝術領域的研究者都認為只要給兒童提供時間,有意義的環境以及與成人、同伴相互作用的機會,就能增進兒童對圖畫書的理解。繪本閱讀前、過程中或是閱讀后,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接觸繪本,從而讓孩子更細致入微地感受繪本、理解繪本所蘊含的價值。
繪本閱讀《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之后,我便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生成了主題活動《大樹,我們的好朋友》。開展了預設課程:散文《樹真好》、歌曲《唱給大樹的歌》《愛護小樹苗》;生成課程:表演《樹真好》、角色《我給常常國送溫暖》、建構《我給常常國建家園》、綜合《我和大樹交朋友》《我是小小“守護神”》《美麗幸福的常常國》。活動中,幼兒開心地和大樹擁抱、拍照,給大樹唱歌、跳舞,幫大樹梳頭、按摩、澆水、填土;幼兒快樂地小組結伴給大樹設計“愛心獎牌”“環保獎牌”;幼兒幸福地創設主題環境,在班級的主題墻上又再現了繪本書中“美麗、快樂、幸福的常常國”。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通過靈巧的雙手和五彩的畫筆,制作了繪本《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的續集《大樹,我們的好朋友》。值得欣喜的是,孩子們在生成主題匯報活動中,全班齊心協力,個個展現了自己最棒的一面,為這次的生成主題活動劃上了精彩絕倫的感嘆號!
“游移在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是童話、神話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學依據,是兒童文學之所以特別需要幻想、擬人、夸張和變形等藝術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兒科’永遠需要小花小草的直接注腳。”優秀的繪本能給幼兒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包含了幼兒豐富想象的繪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內涵,使其變得更加豐滿。
在此次繪本閱讀活動《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之后,孩子們合作創作的續集繪本《大樹,我們的好朋友》,不僅給了孩子們學習真善美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們充裕的寫作想象空間,更是給了我們教師有效的教學拓展空間。
繪本閱讀的開展給幼兒的早期閱讀提供理性的經驗,也為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更給幼兒語言運用能力提供了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悅讀悅心,童言童心,讀書對于兒童來說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因此,繪本閱讀的世界應該是無條件的有趣、快樂,充滿魅力和感動。我希望好的繪本猶如一粒幸福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開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