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東陳幼兒園 沈小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積極開發與利用園本課程。我所在的幼兒園近年來著力進行了指向“快樂教育園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研究。
進行快樂教育園本課程開發,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對“快樂教育”的全面理解:我們追尋的教育,是“活潑”的教育,這彰顯著我們對兒童的尊重、對兒童生命的敬畏。而這種“活潑”的教育,正是“快樂教育”的真實注解,其理論基石可以上溯至明代泰州學派“樂者心體”的教育思想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快樂教育是“教日用日常,育自覺自立”的教育,不是簡單追求無意義的“放縱”,而是在“率性”的基礎上,強調兒童在遵循內在發展規律后產生的“愉悅”。
“世之人物,蔽其性,欲移其情,而后朦焉。無所建明,汩滑而亂真,而善斯亡矣。”“神觸神應,原無壅滯,與鳶飛魚躍同一活潑潑地。”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初生于世,是坦蕩蕩的赤子,也就意味著其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這無疑是使教育成為可能的基礎和前提。率自然之性、率由心性,即是率性以歸真,回歸到“日用流行之真”,也就是通過減少規約和外在教化,尊重幼兒內在本性的方法,來保證幼兒良好發展的可能性。
但是長期以來,幼兒園教育被賦予了除幼兒身心發展之外的作用:如過度追求幼兒顯性知識的增長,忽視幼兒直接經驗的習得……這些都壓抑了幼兒活潑的天性。而如何破除這種不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目的論,真正實現幼兒自主自發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園選擇的重要舉措是開發快樂教育園本課程。我園借園本課程的開發過程讓教師們明晰教育的目標是尊重兒童、幫助兒童,以期其形成自主自立的人格,進而成為一個真正“自覺自立”的人。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逐漸深入人心,“培養兒童人格的自覺自立,而非追求幼兒顯性知識增加”的理念已經為廣大家長所接受。園所基于快樂教育園本課程的理論基石,進一步明確快樂教育園本課程開發的目標,針對幼兒和教師兩類能動群體總結策略。
園本課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進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輔助幼兒深度學習的發生,即合理統籌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生成和組織,以游戲作為幼兒園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幫助幼兒獲取直接經驗,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實現積極自主的全面發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生活、游戲,在快樂中發展、進步、成長。
我園園本課程主要源自幼兒身邊的實踐:開學初我們幼兒園的圍墻需維修粉刷,油漆工匠所用的“膩子”便出現在孩子們的視野中。工匠叔叔刮膩子的一連串動作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于是,我們追隨孩子的興趣點,和他們一起網上查詢,知道環保膩子安全無毒、無甲醛、價格實惠……在“玩膩子”的初期,我們采用自由涂鴉的繪畫形式,引導幼兒運用點、刮、堆等技法與膩子親密接觸,感知膩子的基本特性;鼓勵他們自由地、盡情地用膩子表達自己的創作情感,體驗“膩子作畫”的樂趣;不僅如此,為了幫助幼兒獲得靈感、創作飽滿形象,我們還巧用繪本《小線條大故事》,啟發幼兒展開聯想,構制、設計線條草圖,并引導其用膩子對草圖上的圖案進行大比例還原,添畫各種形象,從而挖掘幼兒的想象潛能。
園本課程從幼兒的視角開啟,伴隨著幼兒深度學習的過程。教師適時提供與膩子黏合度高的木質作品框,方便幼兒更好地進行表征,增強幼兒的成就感,豐富幼兒成果的表現形式。由此可見,對于身邊實踐資源的充分挖掘,是整合課程資源和游戲的有力抓手。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積累經驗,獲得專業維度的發展,園本課程的開發直接鍛煉了教師的課程生成和組織能力,敦促教師在理解、實踐快樂教育課程的基礎上尋求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園本課程在促進幼兒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發展,使得快樂教育縈繞在幼兒的身邊,進一步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和進步。
隨著主題課程“多彩秋天”的深入開展,各種自然材料被孩子發現了妙用——其可以與膩子畫結合表現。幼兒用膩子隨意分割,待晾干之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秋天特有的暖色調進行色塊填充,使用白膠創意粘貼,大膽表現秋天的美;后續還有春天的綠黃色調、夏天的紅綠色調、冬天的藍白色調等季節性的創造。為了打破平面繪畫的形態以及膩子灰白的顏色,教師又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膩子可以變顏色嗎?”孩子們嘗試著將膩子與顏料攪拌混合,卻冒出了新的想法:“黃色的膩子好像橘子味的奶油啊,感覺在做蛋糕!”“可是沒有工具怎么擠奶油呀?”……從蛋糕房里找來了裱花袋,孩子們將調制好的奶油倒進袋中,模仿著面點師的樣子……香甜的蛋糕做好了可以邀請誰呢?我的游戲我做主,“生日party”就這樣產生了!
在活動中,幼兒不斷改組和改造自身的直接經驗,而教師又何嘗不是呢?課程是不斷生成的,是動態的,教師的專業學習也隨之動態深入。伴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幼兒在活動中的發現、提問以及對下一步活動的設想,能促使教師不斷思考新的課程內容和活動形式。孩子的發現反推了教師專業學習,孩子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是教師體味“活潑潑”的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發展自身專業的過程。
理念創新是園本課程開發、管理的助推劑,從園所領導到普通教師,都需要注意踐行創新精神。
1.園所教師要敢于破除舊觀念,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了解到自己的優點和優勢所在,并且積極把自己的優勢利用到園本課程實踐中去。
2.園所教師要勤于學習新思想,在園本課程開發和管理中,通過觀察兒童,發現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主動學習新思想、新事物,并積極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園所教師要善于生成新課程,在課程不斷的生成與深入中,讓自己的觀念得到解放,自己的能力獲得不斷提升。
我們鼓勵教師以快樂的心態,做實踐的思考者,做思考的實踐者,在教育實踐中拔節歡歌。
1.教師要樂讀,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視野。
2.教師要樂寫,有效提升自己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要樂辯,在辯論中,變“要我說”為“我要說”。
4.教師要樂教,在教學中,分析、比較、探究、反思,直面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厘清教學思路,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5.教師要樂思,從而改造適宜性課程或生成新的課程。
6.教師要樂研,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出成果。
園本活動的準備應當從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出發,讓幼兒的深度學習是“有準備”的。快樂教育園本課程強調了對幼兒“自覺自立”的培養,追求真正的心靈的愉悅。
首先,心理準備力求體現童趣、情趣和樂趣,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體驗、嘗試、探索、創造。其次,物質準備應當注重不要花里胡哨、喧賓奪主,注意為幼兒搭建持續探索的互動環境,幼兒通過在環境中看、摸、聽、動的過程積極地運用自己的感官與環境開展互動,去探索新鮮事物。例如,我們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在班級之間的相鄰空間創設了公共游戲區域,幼兒在這樣的公共游戲區域內會得到更自由更快樂的成長。他們跨出班級,與其他年級及其他班級的幼兒一起游戲,這不僅使得游戲的空間擴大了,游戲的種類也變多了,游戲的互動性還增強了。
快樂教育園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出發點是促進幼兒的健康、持續、和諧發展,它源自“日用日常”,在幫助幼兒“自覺自立”的同時也助推了教師的專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