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術研究的商品化①

2021-11-30 14:38:46荷蘭漢斯拉德HansRadder
關鍵詞:科學研究

[荷蘭]漢斯·拉德(Hans Radder)

戴向陽,譯/劉 鵬,校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商品化的不斷發展導致西方大多數高校都經歷了實質性的變化。商品化在研究、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影響了高等教育,甚至影響了美國大學的校際體育項目這種非學術性活動。本文關注的是這些影響的一個方面,即學術研究的商品化。

目前,哲學家還很少介入這一主題,因此,迫切需要對學術研究商品化進行持續的深入的哲學研究。由于近來對科學的描述中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包括認知科學和科學的社會學研究),“好科學”應該是什么這一規范性問題已經成為背景。然而,如果我們想要解決學術研究商品化的爭議,我們就應該把它作為核心問題。

本文旨在通過介紹大量的研究文獻來推進這一主題。這些文獻涉及學術研究商品化的各種基本問題。它們主要不是進行“案例研究”,而是提出和檢驗理論上的(結論)以及進行哲學上的分析,討論學術研究商品化在社會政治上的和道德上的評價,并且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當然,這些方法需要從關于學術研究商品化實踐的現有文獻中獲取信息。此外,包括本文在內的其他幾篇文章表明,這些文章的作者作為學術機構雇員的經歷也為分析和評價學術研究商品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盡管它們并沒有對學術研究商品化這一涉及廣泛并且十分困難的問題給出全面的和最終的答案,但是仍然對本文提出的主要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 學術研究的商品化

學術研究商品化是一種復雜的現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狹義商品化指的就是商業化,即學術機構通過出售研究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研究結果來追求利潤。這一定義的確涵蓋了學術研究商品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過分強調了學術機構自身的作用。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商品化是更加寬泛也更加長期的社會發展的一部分。這種發展通常被描述為人類活動及其機構甚至整個社會子系統的經濟化或經濟工具化。從這個更廣泛和更恰當的意義上說,學術研究商品化意味著各種科學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根據經濟標準來解釋和評價的。當然,現實世界的模式從來就不是一個全有或者全無的問題,因此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記住,學術研究商品化意味著經濟標準在學術研究中占主導地位,而不是說它具有絕對的普遍性。

為了說明學術研究商品化比直接的商業化更廣泛,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2007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最高管理者們決定,學校應該將研究集中在有限幾個(比如15個)大型研究所中。這些研究所的主要特點包括明確關注特定的主題,有大量高級研究人員(100人以上),以及有大量跨學科人員參與其中。哲學系的教師委員會遵從了這項計劃,開始將所有哲學研究納入兩個規模比較大的跨學院研究所中。有人寫信給學校董事會,信中分析了高水平的、國際性的哲學研究所應具有的基本內涵,進而在此基礎上從八個不同的方面論述了為什么這種重組無望提高哲學研究的質量,但這些論述完全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支持,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被無視了,董事會更傾向于認為這種重組是獲得更多外部研究資金的唯一途徑。盡管將這一論斷放在哲學研究上是有爭議的,但這件事情完美說明了廣義的商品化科學概念的恰當性和重要性。那些能夠對大學的組織結構和性質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主要都是依據經濟標準做出的,這就犧牲了許多更加重要的理由(例如基于哲學研究的性質而提出的那些理由)。因此,廣義的商品化概念的一個重要優點是,它涵蓋了那些沒有直接來源于外部企業資助的商品化案例,而這種情況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十分常見。

這個定義還表明,商品化研究并不等同于所謂的應用科學。如果我們把這個術語(為了便于討論)理解為科學是用于某種目的而不是為了發展其本身的話,那么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顯示這一目的的跡象。盡管在今天的“知識經濟”中,幾乎所有人都或隱晦或明顯地將應用目的等同于經濟目的,但我們并沒有必要也這樣認為??茖W當然可以被應用于更加廣泛的公共利益之中,而且,當前確實仍然在被如此應用。因此,基礎的哲學思考需要避免將應用科學與商品化科學混為一談(1)Wise M N,"Thoughts on the Politicization of Science Through Commercialization",Social Research,vol.73,No.4, 2006,pp.262-266.。換句話說,商品化作為一種經濟工具化需要區別于其他形式的工具化,特別是區別于技術工具化。

“學術”一詞也需要進行解釋。對學術最狹義的解釋是將其歸之于那些完全或主要由公共稅收資助的大學。然而,如果要想全面審視我們目前正在討論的這個問題,那么,這個最小解釋就太過狹隘了。我們至少應該將獨立的、政府資助機構——比如荷蘭皇家藝術科學院或荷蘭環境評估署,以及其他國家中相對應的機構——的基礎研究與學術研究也納入其中。不過,在有的國家,也存在著某些私立但非營利性質的大學。因此,有人可能會說,學術機構與非學術機構的區別不在于是由公共資助還是由私人資助,而在于其是營利的還是非營利的。在此基礎上,哈佛大學作為一所私立、非營利性的研究型大學,也算是一所學術機構,這顯然符合我們對學術機構的常識理解。

有學者對商品化在歷史上和概念上的復雜性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通過關注學術文化這一概念,丹尼爾·克萊曼(Daniel Kleiman)明確地提出了一種廣義研究的視角,在此基礎上,他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學術文化的深刻轉變以及與之相伴而來的創業精神的興起(2)Kleinman D,"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Culture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馬克·布朗(Mark Brown)也贊同商品化的廣義解釋。他借鑒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領域的各種研究成果,強調了經濟工具化經常被提到的一個方面:對生產某些商品的特定群體來說,商品化意味著將這些商品內在的、群體的價值降低為它們在獨立市場上的金錢交換價值,從而取消了這些群體對商品的所有權(3)Brown M, "Coercion, Corruption, and Politics in the Commodication of Academic Science",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從社會政治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商品化,特別是知識商品化。他按照年代順序區分了商品化的四個層次:理想市場下的商品化、產業商品化、符號學商品化和知識商品化。最后一個層次適用于描述當前的處境,這似乎表明當前的知識不僅僅是在其他三種層次之后的一種商品化方式,而且其本身就是普遍的(知識)商品化過程中的主體部分。學術商品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表現在,知識產權這一相關概念的含義所發生的變化(4)Fuller S,"Capitalism and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 between commodi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正如亨克·范登貝爾特(Henk van den Belt)所詳盡描述的那樣,知識產權在當下的含義是一種壟斷形式,而其最初所代表的僅僅是對杰出科學成就的一種非物質形式的承認,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5)Van den Belt H,"Robert Mert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pen Science: A Sociological History for Our Times",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區分了商品化科學和應用科學,以及學術研究和非學術研究。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對產業科學進行分析,抑或是對應用情境下的知識展開考察,于學術商品化的研究就毫無益處。馬丁·凱瑞(Martin Carrier)認為,最近的學術研究和產業研究在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許多重要方面已經呈現趨同態勢。因此,在他看來,對作為高新技術的產業科學展開研究,能夠為學術研究的未來提供諸多寶貴洞見(6)Carrier M,"Research under Pressur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ed Science",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哈里·昆曼(Harry Kunneman)也指出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之間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連續性,不過,他繼而支持的卻是應用研究的非商品化實踐(7)Kunneman H,"Viable Alternatives for Commercialized Science: The Case of Humanistics",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二、 商品化的形式

如果采取廣義的定義方式,那么,商品化顯然存在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

當前,一種常見的形式是針對外部商業公司進行合同性研究。這類研究可能是小規模的,例如某特定公司可能會對與其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特定選題的博士論文項目進行資助。當然,也可能是大規模的,比如所謂的戰略聯盟,即某一研究團隊或整個學院與一家大公司簽訂五年甚至十年的合同。在這類戰略聯盟中,雙方簽署的協議會規定,企業應該提供外部科研經費,但前提是企業擁有對這些科研成果進行商業開發的專有權。外部資金也可能來自非商業組織。特定政府機構或其他社會組織,可能會對為數眾多的學術研究計劃或研究項目進行部分或全額資助。但如果經濟目標和利益在這些計劃或項目中占據主導地位,那么這也就成為商品化的一種形式。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外部公司部分資助或全額出資,從而在學術機構設立特定的或非限定的教授席位。顯而易見,這種做法很容易走向商品化(盡管在邏輯上并不必然如此)。最后,眾所周知,科學計量學指標對學術研究方向和內容的影響已經顯著增加。然而,主要的科學計量學數據庫都是由私人公司編譯開發的,但這一事實要么不為人所知,要么就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學術研究商品化的全面分析應當包括詳細審查科學計量公司的商業利益和政策在此類數據庫的搭建和應用中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湯姆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將大量期刊納入其頗具影響力的引文指數之中,然而,其納入程序在某種程度上卻成了“公司機密”(8)Leydesdorff L,"Caveats for the Use of Citation indicators in Research and Journal Evalu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59,No.2,2008,p.282.,個中情形確實耐人尋味。

從以上分析來看,商品化似乎是由外部因素強加給大學的。然而,事實上,由于政府資助不斷減少,大學本身也在積極從事營利性活動,其采取的一種重要形式是申請并開發科研成果專利。例如,在生物醫學科學的學術機構中,對(部分)有機體(如基因)申請專利是一種公認做法。更一般地,將申請成功的專利視為合規的學術成就,并將之等同于期刊文章,也已非罕見之舉了。

然而,我們不能將分析僅僅局限于金錢交換。學術研究在經濟層面上的工具化,也會借由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個人關系發生。在受雇于學術機構的科研人員中,越來越多的人同時也經營著自己的企業,當其研究工作與其企業處于同一領域時,上述情況自然也就更具重要性。此外,對于那些受外部公司資助的特別教授職位和普通講席教授職位而言,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可能遠超自己的實際投入。不僅如此,正如前一部分所言,商品化也體現在大學管理部門越來越呈現出企業化的結構。其中一點就表現在,這些部門中充斥著大量的經濟詞匯和經濟隱喻 。因此,特溫特大學自我標榜為一所“創業型”研究大學(盡管其原初的荷蘭語說法ondernemende universiteit也可以翻譯成“創業型”大學!)。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和阿爾伯特·穆仁加(Albert Musschenga)、維姆·范德斯泰恩(Wim van der Steen)以及文森特·何(Vincent Ho)的文章分析了藥物研究的商業資助問題,特別強調了醫學領域的隨機臨床試驗(9)See :Brown J,"One-shot science", Musschenga A , Van der Steen , Ho V,"The Business of Drug Research: A Mixed Blessing",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大衛·雷斯尼克(David Resnik)的文章從總體上討論了外部經濟利益(無論是商業還是非商業的)的影響(10)Resnik D,"Financial Interests and the Norms of Academic Science",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薩賓娜·萊昂內利(Sabina Leonelli)深入研究了更加具體的方面,即商品化對當代生物學和醫學領域內數據交換性質的影響(11)Leonelli S,"The Commodication of Knowledge Exchange: Governing the Circulation of Biological Data",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哈里·昆曼的研究指向由國家控制的科學經濟工具化,尤其是在當前的中國。西格莉德·斯特克斯(Sigrid Sterckx)詳細研究了學術專利和授權問題(12)Sterckx S,"Knowledge Transfer from Academia to Industry Through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Rhetoric and Reality",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我在本篇文章的后面小節中將會使用她的文章作為對默頓式價值觀和科學規范的擬議解釋的主要例證。最后,丹尼爾·克萊曼(13)Kleinman D,"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Culture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和馬克·布朗的文章(14)Brown M,"Coercion, Corruption, and Politics in the Commodication of Academic Science",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則清楚地討論了大學行政部門的商品化和創業詞匯以及企業隱喻的興起。

三、 學術商品化的普遍性和新穎性

對不同形式商品化的進一步研究需要回答兩個重要的經驗性問題:學術研究商品化有多么普遍?以及它有多么新穎?在過去的五到十年中,已經出現了幾項針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本文以及上述文章都是在此基礎上所做的進一步補充。雖然可以做進一步的經驗研究,但我們似乎已經可以得出結論:近年來,學術研究商品化是一個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現象。荷蘭科技政策咨詢委員會(Adviesraad voor het Wetenschaps-en Technologiebeleid)提供了一些定量數據。例如,2001年,在荷蘭開展的科學研究中,學術機構占42%,企業占58%。在芬蘭、日本和美國等國家,前者的數字要低得多,而后者要高得多(15)AWT (Adviesraad Voor Het Wetenschaps-en Technologiebeleid),"Een Vermogen Betalen: De Financiering Van Universitair Onderzoek,Den Haag: AWT,2005,pp.55-56.。此外,1999年至2001年期間,相較于一般性的國家資助,外部合同研究提供的資助(不包括國家研究委員會)大幅增加,荷蘭增加了175%,而國際平均水平則增加了200%(16)AWT (Adviesraad Voor Het Wetenschaps-en Technologiebeleid),Een Vermogen Betalen: De Financiering Van Universitair Onderzoek,Den Haag: AWT,2005,p.45.。最后,1999年至2001年,在13個國家中,商業資助平均占大學研究總費用的5.6%(17)AWT (Adviesraad Voor Het Wetenschaps-en Technologiebeleid),Een Vermogen Betalen: De Financiering Van Universitair Onderzoek,Den Haag: AWT,2005,p.57.。

當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區分。在不同的學科中,情況會有所差別。在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商品化較為普遍,物理科學中則規模較小。社會科學中的商品化現象則經常表現為政府機構資助合同研究的形式。人文學科甚至也難置身事外,例如存在著撰寫企業歷史的歷史學家,也存在著為企業的管理和組織提供咨詢工作的哲學家。此外,不同國家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國家的科研體系和科學政策也會有所差異,這些也都是我們需要考慮在內的?,F有文獻主要關注西方世界,更具體地說,關注美國的科學實踐(盡管對后者的關注并不總是那么明顯)。因此,仍然需要對商品化及其對發展中國家學術研究的影響做進一步研究。最后,在研究商品化現象時,在偶然的商品化和更具結構性的商品化之間做出區分,也非常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本節和前幾節中描述的這些趨勢絕不僅僅是偶然現象,它們表明了一種普遍的創業精神和一種結構性的商品化學術文化的興起。

對學術商品化新穎性問題的研究也同樣存在爭議。一個謹慎的結論是,學術研究商品化嚴格來說并不新鮮,但在過去三十年中出現顯著增長并呈加劇趨勢。關于新穎性需要注意兩點。首先,聲稱學術商品化在過去三十年中顯著增長并呈加劇趨勢,并不意味著早期科學在某種意義上是“純粹的”,是不受“社會利益”影響的。科學社會學的許多研究描述了文化、社會、經濟和軍事因素在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從而對后一種觀點提出了質疑,這種質疑顯然是頗具合理性的。第二,不管在既往的科學中存在著何種形式的商品化,當前的學術商品化都是一個極具重要性的現象,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挑戰。哲學家們如果希望他們的工作與所處時代的主要問題相關聯,就應該針對學術研究的商品化提出詳盡的分析和評價,并就此展開討論,同時也要為之提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替代性方案,這才是對這一挑戰應做出的應對。

其他人的一些文章更詳細地論述了學術商品化的普遍性和新穎性問題??巳R曼談到了學術文化正在普遍發生轉型,但他也強調,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不斷強化的過程,并不是突然——也就是說,在1980年左右——發生的。斯特克斯關注的是,最近一段時期大幅增加的(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自90年代以來)學術專利的申請和許可(18)Sterckx S,"Knowledge Transfer from Academia to Industry through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Rhetoric and Reality",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富勒從更廣泛的視角討論了新穎性的問題。他承認目前存在著一種新的商品化(即知識資本主義),但他認為這一現象源自18世紀就已開始的商品化的早期階段(19)Fuller S,"Capitalism and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 Between Commodi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關于學科差異的一些文獻關注了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普遍商業化。詹姆斯·布朗、萊昂內利、雷斯尼克、穆仁加、范德斯泰恩回顧了現有案例和(或)添加了新案例。凱瑞強調了生物醫學領域商業化的特殊性,并指出它與其他科研領域的商業取向存在差異(20)Carrier M,"Research under Pressur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ed Science",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此外,盡管許多關于商品化的爭論都集中在物理和生物醫學領域,但昆曼明確地探討了更廣泛的學術研究領域,包括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四、 如何評價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幾個理論問題

既然學術研究商品化存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又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一個自然的問題是如何對之進行恰當的評價。這個問題既有理論意義,也有實踐意義。從理論上講,它涉及批判性評價的合法性,同時也關乎評價標準的性質和范圍。本文以及文中所提及的其他文章共同認可的一個前提是,對科學商品化的這種批判性分析與評價既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這一點與對待科學商品化的以下兩種方式截然不同。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以學術商品化為對象的某些社會科學研究,明確將自己限定在了某些經驗問題和概念問題上(即便事實上它們會對科學的商品化趨勢持支持態度,或為其合理性做辯護的工作)。眾所周知的模式1和模式2研究進路就是如此(至少這一進路中涉及商品化的部分是這樣)(21)簡單來說,這一進路認為,傳統的研究或模式1研究是自治的、學術的、學科化的,也是基于方法論的,而新近的模式2研究則被刻畫為是基于應用語境的、商業化的、跨學科的,而且,根本而言,它還包含著問責以及質量管控等方面的社會標準。。盡管學者們聲稱知識生產的模式2并不是取代模式1,而是為之提供補充,他們認為模式2的質量標準是被額外附加于模式1的同行評價標準之上的(22)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ny H, Schwartzman S, Scott P, Trow M,"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London: Sage,1994,p.14.,但他們并沒有對商品化科學可能干擾模式1的科研及其質量標準的方式進行系統的考察。也有其他人明確將這種新興的創業精神,視為或多或少具有必然性的一種歷史現象。亨利·埃茨科維茨(Henry Etzkowitz)就是如此,他聲稱:“學術發展的內在邏輯是將學術事業從既往對教學的關注擴展到當下對研究的關注,創業型大學作為一種自然發生的現象,正是這一內在邏輯起作用的結果。”(23)Etzkowitz H,"The Triple Helix and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Grandin K, Wormbs N, Widmalm S (ed.),The Science-industry Nexus: History, Policy, Implications,Sagamore Beach, MA: 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s,2004,p.69.按照這種觀點,對學術研究商品化進行批判性的質疑,違背了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必然是毫無意義的,純屬浪費時間。但這種對歷史發展的確定性描述在哲學上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尤其是埃茨科維茨并沒有為其這一黑格爾式的主張提供任何證據,這樣就更值得懷疑了。

第二,人們會拒絕對商品化科學的批判性分析或批判性評價,有時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歷史上并不存在什么純粹的科學。比如,菲利普·米羅斯基(Philip Mirowski)和埃斯特-米利亞姆·森特(Esther-Mirjam Sent)指責道,對商品化的批評,僅僅是在失去學術“伊甸園”之后的“挽歌”與“悲嘆”(24)Mirowski P, Sent Esther-Mirjam,"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Response of STS", Hackett E J, Amsterdamska O, Lynch M, Wajcman J(ed.),The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3rd,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8,p.635.。不過,基于兩方面的理由,此類論調(自認為能夠將整個批判進路全然抹殺)是不恰當的。

因此,該如何對學術研究的商品化進行恰當評價?我們并無理由譴責,進而也無理由忽視這一問題。顯然,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評價性和規范性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必然預設了什么是好科學的說明。這種說明可以以不同方式進行。有的說明方式試圖為科學的方法論價值、認識論價值甚至本體論價值提供一種哲學的闡述,并以此為基礎對學術研究的商品化作出評判。另一種說明方式考慮的是,在社會中并且為了社會的更好發展,科學在規范性的層面上應該處于何種位置、發揮何種功能,進而這一說明方式也試圖從中得出評價商品化科學的政治準則或道德準則。第三,也有人認為我們不能或者不應該將社會規范或道德規范與方法論的、認識論的或本體論的規范分裂開,因此,應該將前兩種進路結合起來。

在這三種情況下,對學術研究商品化進行規范性評價的立場強弱不一。強立場支持普遍性標準或非情境性標準,而溫和立場則強調規范評價的實用性和境遇性特征。最后,在此需要重申前面提及的一點,即批評科學的商品化并不等同于對任何帶有社會目的的科學應用都進行批判。因此,這一批判需要通過認真考慮商品化科學的替代方案來使之更加完善。

其他一些學者也討論了對商品化科學所涉及的各種理論問題。范登貝爾特強調規范的、默頓式的科學精神氣質的重要性,并為之進行了辯護,以反對科學知識經濟學家和科學知識社會學家所做的排他性的說明,不管這種說明是描述性的還是解釋性的。萊昂內利強調了某些核心方法論價值的重要性,例如獲取資源的平等權利、不同研究方法之間的競爭、長遠眼光等。凱瑞運用方法論準則(如對統一性的要求、因果分析和相互管控偏見)評價了知識型研究與應用型研究之間的關系。詹姆斯·布朗批評他所戲稱的“一次性科學”缺乏認知正當性,這類科學的一個突出例子就是商業化的、隨機性的循證試驗,亦即人們常說的循證醫學的黃金標準。穆仁加、范德斯坦和何舉出了存在方法論偏見的一些案例,同時,針對只關注藥物的精神病學研究背后所隱含的有關人類本質的假設,他們也從本體論的角度提出了質疑(25)Leonelli S,"The Commodication of Knowledge Exchange: Governing the Circulation of Biological Data",Carrier M,"Research Under Pressur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ed Science",Brown J,"One-shot Science", Musschenga A, Van der Steen, Ho V,"The Business of Drug Research: A Mixed Blessing",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富勒從對新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中得出結論:商品化“即便必要,也仍是邪惡的。”富勒對學術商品化的評價,表明了他對共和制大學持有規范性的社會政治愿景。馬克·布朗在其文章中對這一愿景進行了詳盡的討論。同時,布朗也全面地討論與評價了對學術商品化持反對立場的“脅迫論”和“腐敗論”之間的重要差別。“脅迫論”關注不平等的權利關系的結構性影響,而“腐敗論”則指出了商品化對學術文化的知識價值、社會價值和道德價值的影響(26)Fuller S,"Capitalism and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 Between Commodi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rown J,"One-shot Science",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作為哲學進路和社會學進路的混合版本,昆曼所提出的模式3進路,將一種特定的人化版本的模式2運用到社會科學領域,意在推進一種批判性的學術文化和社會責任。本人也希望將一般性的道德或制度性價值與更為具體的知識規范或方法論規范結合起來。雷斯尼克的文章明確提出了認知規范和倫理規范的結合(27)Kunneman H,"Viable Alternatives for Commercialized Science: The Case of Humanistics", 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五、 如何評價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幾個實踐問題

批判性分析的合法性以及批判標準的性質與范圍,都是理論性問題,除此之外,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如何評價商品化學術研究的現實實踐。

有人強調了它的優點:面對政府機構經費投入日漸縮減的狀況,大學對此的依賴度開始降低;商品化使學術研究能夠朝著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優先的方向發展;科研政策更加靈活,更加契合實際發展狀況;公立和私立科研機構之間的競爭將促使大學更迅捷地抓住創新機會。這些優點的潛臺詞是:創新的各種線性模型是不恰當的(28)Grandin, K, Wormbs N, Widmalm S (ed.),"The Science-industry Nexus: History, Policy, Implications",Sagamore Beach, MA: 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s,2004.。在各種不同的線性模型中,創新都按照固定的時間順序發生:基礎研究—應用科學—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投入生產—最終使用。然而,近來人們對創新的各種說明中都強調大學、產業界和政府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續性互動與反饋(29)AWT (Adviesraad voor het Wetenschaps-en Technologiebeleid),"Een Vermogen Betalen: De nanciering Van Universitair Onderzoek",Den Haag: AWT,2005,pp.55-56.(30)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ny H, Schwartzman S, Scott P, Trow M,"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London: Sage,1994,p.14.。從這個角度看,作為合同方的產業界和政府機構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學術研究之中,并且以非常重要的方式引導著其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不過,商品化的這些進展也招致了許多批評性的回應。這些批評不僅來自哲學家這樣的“局外人”,同樣也來自某些知名科學家和學術管理人員,而且,后者的批評聲音至少并不比哲學家們弱。其中一個著名例證就是,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Derek Bok)在其出版的一本書中對美國大學的商業化進行了激烈的批評(31)Bok D,"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Princeton: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事實是,自2001年以來,生物醫學領域的許多知名期刊都要求其作者公開他們與外部資助機構的所有聯系,甚至要求他們簽署一份聲明并且承諾及時公開資助機構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產生的影響。

在評價學術研究商品化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商業利益可能對研究方法及其結果產生不良影響,這進而又可能導致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來看,研究設計并非最優方案,并最終導致研究結果發生偏差。第二,與其他情況相比,商業動機可能會帶來更高級別的保密,從而減緩科學的整體進步。例如,這可能來自專利系統的某些特定要求,也可能來自私人公司的保密政策。第三,一般而言,商品化會對那些從經濟工具化的角度來說毫無用處的學術研究領域產生負面影響。在政府投入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這一影響將會被進一步放大。就此而言,映入我們腦海的這些研究領域不僅包括古代史或中世紀哲學,同樣也包括其他領域,例如,那些不專注于藥物使用或其他營利性技術手段的醫療與衛生保健方法。第四,商品化會將關注點限定在短期的科研成就和科研成果上。因此,要想啟動和推進那些長期的研究計劃——即便它們從長遠來看可能更具社會效益——將困難得多。第五,關于學術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也會存在許多法律、道德和哲學層面的問題。特別地,近來人們不僅從法律層面而且從現實層面上都將專利擴展到生物醫學領域產生的“知識”上,這一做法更是爭議不斷。第六,可能存在將公共經費濫用于私人目的的問題。對于那些在公共機構工作的同時又擁有自營公司的科研人員來說,這種濫用發生的可能性會更高。第七,重要問題與公眾對科學的信任程度有關。商品化,特別是那些信息公開度高且引人關注的商業濫用案例,可能會更普遍地侵蝕公眾對科學的信任。鑒于科學和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在當今社會中已變得不可或缺,公眾對科學信任度的下降,所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后果會相當嚴重。第八,在更一般的層面上將公共知識私有化并且經濟工具化的正當性問題??茖W成果來自大量公共經費投入所產生的科研成效,是一項集體性的成就,因此,私人團體占有這些成果并從中獲得專有收益,是否具有正當性呢?

其他一些學者的工作也或多或少地談到了這八個問題,他們對學術研究商品化的優點和問題給出了不同的評價。在對商品化進行評價時,盡管并沒有人認為它是毫無問題的,也沒有人在某種程度上將之視為中立的,但人們對其問題性的解讀卻又各有不同。在下面兩節的討論中,不管是在對商品化科學的監管,還是對其替代性方案的尋求中,他們的不同傾向會非常清楚地表現出這些差異。

雷斯尼克、詹姆斯·布朗,穆仁加、范德斯坦、何、萊昂內利和凱瑞等人討論的首要主題是,商業和金融利益對知識質量和科學進步的可能影響。凱瑞還討論了商業化科學中出現的保密問題,并認為公開性這一反制機制(例如商業研究人員在應用公共知識時需要與學術科學家合作)能夠抵消這一問題。穆仁加、范德斯坦等人討論并批評了將治療精神疾病的生態學進路和非生物學方法邊緣化的做法,昆曼在他的文章中從更一般化的角度論述了這一問題。萊昂內利在其文章中詳細討論了科學商品化的“短視”問題。她指出,私人贊助鼓勵短期的“產品驅動”競爭,而公共贊助則傾向于促進長期的“資源驅動”競爭。同時,她也強調,這種商品化對生物醫學中的數據披露、數據流通和數據檢索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斯特克斯詳細分析了學術專利申請與許可問題,討論了有關專利申請與許可的幾個負面的、矛盾性的后果,并且表明,人們為這種做法所提供的經濟辯護往往是基于修辭學的,而非基于現實。我所支持的是一種新默頓式的科學的精神氣質,并給出證據表明這種精神氣質在通常情況下不會與既已確立的科研行為規范相沖突。在我看來,學術專利申請違背了這種精神氣質,因此,我的結論是,此類專利申請是不合理的。范登貝爾特和討論了公共研究的私人濫用和公眾對科學信任度的下降等重要問題,并認為,學術科研成果的私有化無法在普遍層面上得到辯護。范登貝爾特認為,將科學知識視為一種“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公共產品”這一觀點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循此思路,他堅持倡導默頓式的科學精神氣質,而在當下,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和那些主張依社會學進路對科學發展進行還原論式的反規范性研究之人,已經將這種精神氣質置于危險境地。最后,基于在商品化概念解讀上的細微差異,富勒解釋并說明了商品化對知識生產者和知識消費者的誠信問題帶來的危害。如克萊曼一樣,富勒在更一般的層面上認為學術機構的使命是為公民而教育,并非為市場而教育(32)See: Resnik D,"Financial Interests and the Norms of Academic Science", Brown J,"One-shot science", Musschenga A, Van der Steen, Ho V,"The Business of Drug Research: A Mixed Blessing", Leonelli S,"The Commodication of Knowledge Exchange: Governing the Circulation of Biological Data",Carrier M,"Research Under Pressur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ed Science",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六、 商品化研究的監管

至此,我們可以有把握地得出如下結論:在上一節中,我們所概要討論的學術研究商品化過程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不過,人們對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卻依然看法各異。顯然,尋求方案的緊迫性以及人們所倡導的替代性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偏離了目前的形勢,將取決于我們視商品化為一個結構性問題還是偶然性問題。在后一種情況下,監管將是一個首要的解決方案。

舉例而言。2008年4月,荷蘭多份報紙就因外部機構組織的特別教授席位和普通教授席位問題展開了一場簡短的爭論。根據調查,全荷蘭共有5481位大學教授,其中大約25%的人是由外部組織支付薪水的(33)Persson M, Rengers M,"Een Professor Van WC-eend",De Volkskrant, April 12, 2008,Kennis,1.。贊助人主要是商業企業(占27%)和醫療機構(占25%)。瓦赫寧根大學專長于乳制品領域的一位教授,是學術研究商品化的一個典型例子。這位農業科學家近來的觀點是,喝牛奶有益于健康。然而,他的教授席位是由一個全國性的奶農組織資助的,其本人也是一家大型奶制品公司的董事,但這位科學家及其所在的院系并未明確公開這一事實。許多觀察人士認為,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公開渠道了解此類教授席位與其贊助人之間的關系。在隨后的爭論中,人們就如何監管這一具體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例如,教育部長建議應該強制公開教師席位的性質,而荷蘭大學協會則提出不同意見,主張信息公開權應該掌握在大學自己手中。

在更為一般的層面上,人們認為保持財務關聯的公開透明才是此類問題的解決之道(34)Montgomery K, Oliver A L,"Shifts in Guidelines for Ethical Scientic Conduct: How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Create and Change Norms of Research integrity,"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vol.39,No.1,2009,pp.146-149.。然而,如果對此進行更為全面的分析,你就會發現真實情況似乎并非如此。假設你受邀為一家期刊評審一篇論文,而論文的唯一作者或多位作者(就如上文提到的乳制品專家)已經按規定聲明了其資金來源。于是,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使用這些信息。如果你按照常規方式評價論文的優缺點,那么,有關作者的額外信息將不會產生什么影響。但是,如果你認為這些信息一定要產生什么影響,進而認定這篇論文有必要進行更為嚴謹的審查和更具批判性的評價,那么,你事實上已經預設了一個觀點:一般情況下,商品化科學更容易帶來偏見。此外,在論文發表后,這篇文章的讀者也會陷入類似的困境。因此,在此類情況下,將經濟關聯公開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明確,而非解決問題。不管怎么說,在涉及利益沖突的情況下(例如,在新聞、政治和法律領域),更為常見也更為恰當的程序是,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完全回避。很難找到理由來說明科學領域為什么就不能這樣。

除卻政府政策所發布的強制性指令,監管的達成也可以通過制定和貫徹有關良好科研行為的倫理準則來實現。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已經采用或更新了大量類似的準則,這樣做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應對學術商品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35)See: Montgomery K, Oliver A L,"Shifts in Guidelines for Ethical Scientic Conduct: How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Create and Change Norms of Research Integrity",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vol.39,No.1,2009,pp.146-149.(36)Kourany J,"Philosophy of Science: A Subject with a Great Future",Philosophy of Science,vol.75,No.5,2008,p.767.。這類準則通常會包括許多原則性的聲明,不過其中時常也會帶有各種有關這些聲明可柔性執行的限定性條款。這就意味著,依據這些原則和限定條件的解讀方式和使用方式,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倫理準則來監管學術商品化過程中的一些偶然性問題,同樣也可以用之應對某些更具結構性的問題。在后一種情況下,這類倫理準則的基本觀念和標準不應僅僅應用在對科學家個人行為的制裁上(這是當前最為常見的做法),而且也應該結構性地嵌入學術機構和政府部門頒布的科學政策之中(37)Radder H,"Hoe herwin je 'de ziel van de wetenschap'? Academisch Onderzoek en Universitaire Kenniseconomie",Academische Boekengids,vol.75 ,July,pp.8-13.。

本文提及的許多文章都包含或暗含了如何對學術研究商品化進行監管的一些想法,其中有些作者更是討論或提供了許多更全面的建設性建議。例如,斯特克斯在對學術專利進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并且認為這些措施應該在三個不同的層面上實施:國際層面、國家層面和大學層面。雷斯尼克同樣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抵消經濟利益對科學規范的負面影響。凱瑞、穆仁加、范德斯坦等人認為,從更一般的角度來看,科學商品化的負面影響需要大量公共資金來補償。最后,馬克·布朗討論了幾項旨在糾正學術研究人員和掌握主動權的商業合同方之間不平等的權利分配的政策改革。其深層的觀點是,研究人員應該自由而非被迫地決定是否將其研究成果市場化(38)See: Resnik D,"Financial Interests and the Norms of Academic Science", Brown J,"One-shot Science", Musschenga A, Van der Steen, Ho V,"The Business of Drug Research: A Mixed Blessing", Leonelli S,"The CommodiCation of Knowledge Exchange: Governing the Circulation of Biological Data",Carrier M, "Research Under Pressur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ed Science",Radder H (ed),The Commodific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2010.。

七、 商品化科學的幾個替代方案

最后一個核心議題涉及商品化科學的可能替代方案。對于學術研究的商品化來說,哪些替代方案在哲學和社會學的層面上具有合理性,同時又在實踐層面上具有可行性呢?就理論層面來說,我們可以區分出三種典型的理想模式:商品化科學以及作為替代的自治科學和公共利益科學。

埃茨科維茨對創業型大學——尤其通過他所謂的這類新興大學所應承擔的“第三使命”——的解釋,為我們提供了商品化科學的一個模型(39)Etzkowitz H,"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 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Research Policy,vol.27,No.8,1998,p.823.(40)Etzkowitz H,"The Triple Helix and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Grandin K, Wormbs N,Widmalm S (ed),The Science-industry Nexus: History, Policy, Implications,Sagamore Beach, MA: 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s,2004,pp.69-91.。這一使命的核心是促進經濟增長或“知識資本化”。這一使命的重點在于,通過保護知識產權、將商業公司并入大學、創建大學-產業研究中心等手段,對大學的科研成果進行外部開發。約翰·齊曼(John Ziman)在談及后學術科學或工業化科學時,也給出了類似的說法。根據齊曼的觀點,后學術科學的目標是專有性知識,它關注的是地方性技術問題,交由管理機構負責其運行,它可以接受一些實踐取向的委托,它可以雇傭一些專家以解決特定的問題(41)Ziman J,"Real Scienc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Mea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前面幾節我們曾經闡述過商品化所引發的一些結構性問題,要想為之尋求替代性方案是一項頗有難度的挑戰。不管從方法論或認識論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或倫理的視角來看,學術研究有沒有一個更好的操作模式呢?假設有這種操作模式,那么什么樣的替代性理念能夠指導學術研究人員達成一種恰當的行為方式,并且指導學術研究實現一種更可取的體制化和組織化呢?或者說,這種替代性理念應該是什么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簡單地思考一下自治科學模式和公共利益科學模式。

自治科學模式往往與羅伯特·K.默頓(Robert K. Merton)的名字聯系在一起,他對獨立的科學共同體所做的說明影響深遠。這種共同體的特征是:普遍的社會-認識論標準、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的公有性、無私利的審查程序以及對所有科學成果的批判性態度(42)Merton R K,"The Normative Structure of Science",Merton R K,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Storer N W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1942,pp.267-268.。當然,這一模式的支持者可能而且也確實添加了某些限制條件,例如,這一模式應該被視為一種理想模式,或者說它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規范性的。鑒于這些限制條件,“自治”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而“自治科學”也不應該被視為一種經驗現實。因此,更合適的可能是一種更加謹慎的表述,如“自我管理的科學”(43)Polanyi M,"The Republic of Science: I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eory",Minerva1,No.1,1962,pp.54-73.,甚至是一個非中立性的概念“利己的科學”(44)Pels D, "Unhastening Science: Autonomy and Reflexivity in the Social Theory of Knowledge",Liverpool: the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2003.。

公共利益科學模式的基本觀點是,科學應該首先為減輕人類痛苦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貢獻。然而,照目前的形勢看來,學術研究成果的受益者與非受益者之間存在著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界限。下面一組對比會為我們提供一個標準例證:西方國家為醫學研究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以解決某些相對少見甚至罕見的疾病,而在發展中國家能夠為某些常見的嚴重疾病所投入的資源卻要小得多。因此,公共利益科學的任務是識別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并為緩解或解決這些問題作出貢獻。由此可見,公共利益科學不同于自治科學,因為它至少在體制上甚至有時在方法論上內嵌了社會目標。它也不同于商品化科學,因為它的社會目標更加寬泛,而不僅僅局限于經濟層面。公共利益科學的一些支持者認為,公共利益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清晰的,它所關注的是那些得到普遍(或者至少是廣泛)認可的公共利益問題(45)Krimsky S, "Science in the Private Interest",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2003.。某些更為復雜的研究進路,也試圖找到某些程序,利用這些程序就可以準確無誤地判定某些類型的問題是否屬于“公共利益”的范圍。這類進路的基礎通常是平等、民主和公正之類的原則。例如,菲利普·基切爾主張將對(具有重要意義的)真理的探尋與民主的吁求結合起來(46)Kitcher P, "Science, Truth, and Democracy", New York: Oxford,2001.,史蒂夫·富勒則呼吁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中確立一種共和科學(47)Fuller S,"The Governance of Science",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0.。富勒所謂的共和科學這一觀念,同時也強調民主化,強調拉平專家和非專家的貢獻。富勒代表的是一種激進的公共利益進路。馬克·布朗的工作對共和主義的政治哲學以及如何利用共和主義解決科學管理中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評價。

正如基切爾的工作所表明的,某一特定學者所倡導的科學模式可能具有雜合性,其中可能囊括了我們上文討論的不同理想模式中的許多要素。事實上,我們完全有理由進行這種雜合,只要我們同意下述觀點(我想本文提及的大部分學者也會同意):學術研究所擁有的某些具體特征的的確確值得鼓勵與保護,科學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原則上也是正當無疑的,科學應該被用于解決人類苦楚并促進人類福祉。由此,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明確這些模式中的某些要素在何種程度上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算是被恰當地使用。

許多學者已經試圖回應這一挑戰。受到默頓自治科學思想的啟發,范登貝爾特提倡一種精英式的開放科學,其目的在于促進并擴大知識的共有性。為了將一種緊縮式的新默頓主義精神氣質結構性地融入學術機構和科學政策之中,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也提出了一種可行的方法,這種方法同樣試圖與公共利益科學聯系在一起。昆曼的模式3進路同樣如此,他在堅守學術準則之重要性的同時,也將公共利益模型的某些要素囊括在內。

猜你喜歡
科學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科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99re精彩视频|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www.亚洲天堂| 日韩毛片免费| www亚洲精品| 一级毛片基地|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天天色综合4| 中文字幕色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熟妇无码人妻|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在线毛片网站| 91福利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久久国语对白|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免费激情网站|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亚洲天堂2014|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性|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亚洲嫩模喷白浆|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91九色国产porny|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1区2区|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色|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91精品综合|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