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瓊
(湖北省陽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湖北 黃石 4352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控制度建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事務在國家財政資金支持下運行,尚存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財務內控制度呈現出的一系列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內部原因是內控制度建設起步晚、地方財政困難導致單位投入不足、內控認識不到位;外部原因是國家層面的內控建設有待加強、地方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原因,我們采取相對應的策略,期待單位內部的經濟活動高效節儉、合法運行,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著國家治理法治化進程的推進,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的職能部門,其加強內部控制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是維護單位自身形象和管理干部保護干部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認識,努力營造“向管理要成效”的防控意識,積極進行制度設計,并自覺接受制度的約束,有效防范各類財務風險和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自覺提升單位管理水平和自身履職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是單位為了實現一個時期的財務管理目標,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規范的執行程序和有效的監督評價制度,對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可預見性風險進行防范,達到經濟活動合法運行、資產完整安全、財務信息真實可靠、舞弊行為消于萌芽、公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的效果。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企業內部控制一樣,是為了加強單位管理,實現預定管理目標,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它們二者相同的地方是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完整安全、財務信息真實可靠,但區別于企業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則是有效防范舞弊行為,推進公共服務效率顯著提高。
1.可以規范財務活動的合法運行
良好的財務內控制度對于單位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舉足輕重,內控制度是路軌,經濟活動是列車,只有路軌穩固和方向正確,列車才能安全運行,及時抵達目的地才有可能。認真履行制度,規范辦事程序,守住做人的底線,維護法律的紅線,將舞弊案例作為前車之鑒,這“線”就是制度,是我們合法合規開展經濟活動的安全屏障。
2.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履行政府職能的部門,專業性極強,例如財政部門,通過加強財務內控制度建設,指導工作人員按流程和時間節點報送信息,定期檢查文本和核對數據,保證數據真實及時、準確可靠,為領導正確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3.可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分工明確,權責清晰,每一位工作人員按職行權,以崗定責,無任何推諉扯皮的余地,整個單位忙而不亂,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群眾辦事時如何經辦怎么審批,一目了然,辦事效率顯著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相比于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而言起步較晚,且因認識不到位、財政資金缺乏等原因,用以往的政府會計核算制度替代財務內控制度。通常能夠見到的內控制度只是一些財務執行制度,沒有決策制度和監督制度。零星的財務制度之間不能形成完整規范的制度體系,如財務信息報送制度出現問題時,對應的追責制度沒有完備,或者虛假追責沒有監督制度等,許多制度對所屬業務范圍沒有量化的約束措施,控制效果微乎其微。
沒有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只由財務部門兼管財務內控工作,缺乏制衡性;或者構建過于簡單,雖然成立了由財務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的內控小組,但其他部門認為內控主要是財務部門的事,行動拖拉,缺乏積極性;或者由財務部門全權負責,單位領導和一般員工對財務內控制度一知半解,缺乏全員性。
單位內控制度無法滿足管理的需要,制度制定以后沒有得到嚴格的落實和執行;與之匹配的管理監督也沒跟上,財務內控制度的功效就難以發揮。
行政事業單位因其獨特的單位屬性,財務內控制度的經濟信息在對外披露方面比較保守,大部分數據資料只有財務經辦人員熟悉,單位負責人只了解大概。財務信息披露只在單位極小的范圍內進行,比如重大經濟事項的開展情況只讓領導班子成員掌握,不少班子成員為成全領導威信而對相關情況淺聞則止、唯唯諾諾。財務非公開化阻礙了廣泛的社會監督,舞弊行為滋生蔓延。
財務內控制度的鮮明特征是“適時性”,即根據單位的歷史處境、社會時期、突發事件等因素對財務控制措施進行適當調整。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或幾個內控制度排列在墻上,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沒動的現象不在少數。許多單位開展內控工作只做表面文章,熱衷于做制度牌和內控手冊,但其中內容卻沒有隨同單位的經濟形勢和財務狀況的變化而改變。
為有效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的問題,必須針對性地采取以下五項措施:
財務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全面控制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規范的內控制度體系包括決策制度、執行制度和監督制度三個方面,三者之間環環相扣,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從兩方面著手:樹立內控意識。樹立人人參與內控、人人需要內控的觀念,上至單位負責人,下到一般員工包括門衛,都要參與到財務內控的行動中來;加強內控學習。我們可以組織財務人員和單位負責人深入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點帶面,全員上陣廣泛開展學習討論,結合《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建立完善的單位財務內控制度,讓所有的經濟業務有章可依,有據可行。
首先,要破除“內控只是財務部門的事務或財務部門就是內控部門”的錯誤思想,然后要建立單位“一把手”全權負責、財務部門牽頭、各科室各崗位相互溝通協調的聯動機制,積極發揮相關科室或崗位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建立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制衡相互分離的機制;建立關鍵崗位重點財務核查和定期輪崗制度。
建立定期的財務內控制度實施情況的考核制度,形成書面材料,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主動并入上級內控平臺,形成壓力傳導氛圍,倒逼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的實施;對“三重一大”特殊事項,實行單位班子成員集體決策或會簽制度,讓財務內控制度約束職務消費,有效防范職務風險。
要破除特權思想,樹立“嚴管就是厚愛,清廉就是幸福”的觀念,打開財務制度披露的通道,集思廣益,努力爭取社會各方面對我們的監督和支持;主動向社會評價組織披露財務信息,爭取第三方機構的監督檢查。不足的地方及時改正,懲戒舞弊行為,避免單位財物和國家利益遭受更大的損失。
做實單位財務內控工作,以全面實行內控為己任。一方面在“建立內控”上做文章,依據單位實情,全方位考察調研,將內控工作落實落地。如固定資產登記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已由過去擁有和控制擴展為占有和使用,公路、橋梁應記入交通部門的固定資產,公園、林木應記入園林部門的固定資產等等,固定資產外延發生了變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須相應發生改變;另一方面是在“調整內控”上下功夫,在國家處于重大突發情況、在單位面臨人財物的變動時,要因時而動對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因為認識不到位、財力投入不足、國家監控體系不完善和地方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問題嚴重,形勢逼人。我們應從內控制度體系、內控組織架構、內控制度實施、內控制度披露和內控制度調整等方面加強制度設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完善財務內控制度的設計、執行和監督功能,激發行政事業單位干事創業的熱情,促進全社會為社會主義經濟強國目標全力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