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鵬飛(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力資源管理在企事業單位中的作用得到了社會各方的共識,不僅影響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也事關企事業單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能否實現長足發展。激勵機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能夠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實現企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使得激勵機制在公共部門和企業管理中存在顯著差異,兩者既有優點也有劣勢。為此,需要公共部門和企業高度重視,加強認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通過卓有成效的措施完善自身激勵機制,為企業發展壯大立根固本。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無論是公共管理發展目標,還是實施激勵機制發展目標,都是為了儲備大量的優秀人才,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并且通過持續性的教育與培養,達到人員專業水平與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升,并在激勵機制的引領下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能夠按照相關制度要求規范性、高效率地開展工作,為企業員工創造優良、正能量的工作氛圍。
將人才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進行結合,使激勵機制最大化彰顯獨有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既要注重物質方面的激勵,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勵,二者合二為一就能將對員工的激勵作用發揮到極致。通過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相互結合和良性互動,使全體員工深刻感受企業光明的發展前景,為企業的發展目標竭盡全力,實現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管理手段的相似性,主要是以優惠獎勵、物質獎勵為主要的發展政策,為企業員工提供豐厚福利待遇的同時也拓展了晉升手段,避免企業中的優秀人才出現流失。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職業培訓活動,積極為員工提供繼續學習、能力提升的機會,這也是吸引人才的隱形方式。如今,企業只有加強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并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夠讓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也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從社會結構體系的層面來看,公共部門不僅具有公益性,也具有公共性。但是,企業激勵機制是建立在企業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在性質層面上具有特殊性,所以企業所選擇的激勵機制在實施過程中所彰顯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反觀公共管理部門的激勵機制則是簡單化實施為主,主要目的是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使各職能部門之間都充滿“正能量”和活力,從而達到不斷加強完善與管理公共內部結構的目的,進而為公共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總體來看,企業層面的激勵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效益的增長,而公共部門的激勵則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
在實施效果方面,激勵機制在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中存在不同之處。在高速發展和變革的現代化社會中,大多數的公共單位受制于體制等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官僚主義思想,使得在制定綜合考核機制時存在不科學和不完善的地方,相關的標準也缺乏統一性,甚至對員工進行獎懲時,存在人為主觀意識干擾的情況,無法確保公共管理的穩定發展。激勵機制的實施效果比較差,會影響職工的工作效率,使一些簡單化的問題反而變得更加復雜。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激勵機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能夠為企業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使員工之間有積極的競爭性,能夠以企業發展的目標共同努力。
由于組織性質的差異性,對激勵機制的實施,兩者的側重點存在不同性。公共管理的側重點在于提升企業職工的服務、責任意識,實施內容以員工素質、道德為重點。企業管理的側重點,是企業形象和口碑的塑造,需要員工遵紀守法,時刻將企業利益放在首位,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其一,增強激勵機制的規范性和穩定性。企業激勵機制的形式雖然比較多樣,但是規范性方面存在欠缺。因此,企業應該向公共部門學習,構建完善、科學、人性化的利益分配制度,讓不同層級的人員進行協作配合,最大化發揮激勵機制的透明性、科學性、公正性。此外,由于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市場情況的影響,而市場具有復雜多變、難以預料的特征,導致企業激勵機制相對靈活多變,需要企業通過有力措施不斷強化激勵機制的穩定,從而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提升競爭力,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其二,轉變激勵機制理念。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行各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旋律下,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需要企業提升思想意識,積極創新管理思路,不斷強化人才競爭力,形成“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同時,企業要做到尊重人才、善待人才,通過相關措施優化整合人力資源,竭盡所能地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從而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確保企業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管理處在科學、協調的空間,有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企業管理者要掌握人才優勢,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員工的工作崗位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做到人盡其才。企業管理者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思想層面注重人力資源,強化重要作用的認識程度,密切聯系人力資源優化與企業的發展,實現企業人才梯隊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
其三,完善激勵機制。一方面,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員工薪酬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分配,以此增強激勵機制的科學性、公正性、公平性。同時,要對員工的工作績效、表現成績、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彈性考核,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工作熱情,充分彰顯優秀員工的先鋒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企業須注重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兩者的結合。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激勵的效果。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員工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通過職位提升、給員工頒發榮譽證書、紀念獎章等,可以使員工充分感受來自公司的關愛和認同,讓員工既能長久忠誠于公司又能在不斷激勵中完善自我、奮發進取。
其一,恰當運用激勵機制。穩定性是公共部門激勵機制的顯著特征,公共部門激勵機制是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實行的。由于公共部門所承擔的職責不盡相同,如有些公共部門提供單一的服務,而有些公共部門則是調解社會問題,為公眾答疑解惑,使得考核標準存在差異。因此公共部門應該立足實際情況來調整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人員及部門的多樣化需求,發揮薪酬激勵的應用效用。
其二,合理采用物質獎勵。一般情況下,公共部門在實施激勵機制時比較側重于精神獎勵和道德素養,但由于物質在生活保障方面不可或缺的地位,使得這種形式的應用效果明顯低于物質獎勵。因此,作為公共部門可以多采用物質獎勵的方式,在此基礎上輔之以精神獎勵,將人員的利益與工作業績掛鉤,進而平衡人員的需求。
其三,采用多樣化的激勵方式。公共部門的激勵方式往往較為單一,不利于形成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因此可以借鑒企業豐富多樣的激勵形式。例如通過目標激勵法,能夠使職員更好地了解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激發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對各項工作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借助已經完成的進度及質量來約束公共管理人員,增強人員工作的緊迫感,避免因激勵不夠而產生職業倦怠,也能夠杜絕不良風氣的發生,形容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組織氛圍。
綜上,無論是公共管理部門還是企業都應重視激勵機制建設,厘清激勵機制的實施思路。在實施過程中,應對制定好的激勵機制進行隨時調整,結合實際工作需要找到影響激勵機制發展的具體問題,進而制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價值突出的激勵體系,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