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飛,任 玲,王國強,丁季丹,王 力,陳引生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225300,江蘇泰州)
制造業是構成國家國民經濟的主體,其水平是國家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而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又是決定制造業水平的關鍵。當前向社會培養和輸送技能型人才的任務主要由高職院校承擔,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旨在向學生傳授技能和知識的同時,更加重視育人教育。機電專業屬于工科類專業,是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電工、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的交叉學科,培養具有機械設計和電控技術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具有較強相關機械與電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故障診斷與維修等方面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由此可見,必須從思想上意識到課堂思政的重要性。在每一節專業課的課堂上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培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中國制造2025 計劃的不斷推進,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此類人才是我國制造業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的關鍵。因此,培養出既掌握先進機電技術,又具有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責任感,勇于探索和創新,以及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大國工匠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是高職機電專業培養的一項艱巨任務。
從社會角度出發,企業對人才的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遠遠高于對所學專業理論的要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職院校實施了一系列課程改革,機電專業大部分課程都采用理實一體化線下教學形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了理論知識夠用為度,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學生的差異性需求很難兼顧,同時沒有融入思政元素的設計,用思政方法解決分析具體問題的較少。因此,對學生進行理論和技能教學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和作風、吃苦耐勞精神、團隊精神和愛崗敬業精神。
機電專業教學,要培養學生過硬的實踐技能,需要教師自己掌握實踐技能,并且教師需要進企業了解行業新動態。在課程教學向課程思政轉變的道路上,為了使教師能勝任課程思政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能力要體現價值塑造、技能培養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教師要深入思考,聯系機電行業實際,在專業教學中,不斷外出考察學習,豐富自身機電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專業價值認同,進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以往教學中,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由思政教師通過思政課堂來完成,而專業課教師只負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的教學完全搭不上邊。專業課教師對大部分學生的思想情況基本上一無所知,長久下去將非常不利于教育發展,也與“全員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相背離。[1]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不重視或直接忽視,就不能處理好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沒有挖掘和設計思政元素,更沒有對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傳授,導致學生學習意識淡薄主動性不強,沒有嚴格的紀律觀念和正確的職業觀,歸根到底,就是“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沒有樹立起來。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仍然堅持通過課程教育讓學生獲得滿足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可以看出,我國高職教育重點強調的是技術技能。近兩年,高職院校以習近平提出的“把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為指引,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德功能,堅持知識傳授結合價值引領,在不知不覺的知識學習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以及自信精神。本科院校最早實施了課程思政的研究并有取得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但是對高職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較少,成功經驗并不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文化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滿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高職教學,教師是主導[2]、學生是主體已成為教師的共識,但這一共識在現實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針對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筆者對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進行了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思政教育,學生是愿意接受的。這說明,只要教師教學方法得當,學生是愿意接受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
機電專業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使學生擁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的需要,更是落實教書育人責任的重要措施。筆者結合在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實踐,提出高職機電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具體路徑。
要推進機電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改革,首先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梳理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能力,修訂課程體系,將思政元素明確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支撐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專業課程標準時,要根據課程的不同特性,主動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修改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在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體驗職業道德、團隊協作、愛心奉獻等觀念意識,實現課程思政成效最大化。機電專業在專業課程中應該將安全教育、勞動紀律、“工匠精神”等融入課堂的訓練實踐中,引導學生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樹立誠實守信、嚴謹負責的職業道德觀。
健全課堂思政教學管理辦法,形成黨委掛帥、其他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組織架構。建立專業課負責制,以課程主講人為責任人,并將課程思政工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人事部門要擬定相應的師資培養、職稱晉升等方面[3]的激勵機制,為全員育人提供有力保障。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要想在專業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身正為范,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教師自己要豐富學識,用嚴謹的教學態度和高尚的人格贏得學生的尊重,展現自己的教學魅力,這為學生個人素養的養成都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要改變原有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通過在線開放課程以微課、視頻和動畫等方式,將課程思政體現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節。比如,在課堂授課時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在制作PPT 課件時,可以將人生哲理、歷史等巧妙地融入專業課的定理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在線課程視頻講述機電工程案例時,講述職業道德,如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敢于承擔的責任意識;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合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當前信息技術又發達,學生上課如果管理不到位,就會造成玩手機甚至遲到、曠課等不好現象的發生,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糾正其不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懂規矩、守規矩的意識。同時,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不提倡嚴厲批評的管教方式。
本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采用多維度的考核方式,由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組成,其中過程考核占總評成績的60%,期末考核占總評成績的40%,課程總成績為百分制,總評成績60 分以上算合格。過程考核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單元組織考核,為了體現考核的公平公正,考核成績由自我評價(30%)、教師評價(40%)和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評價(30%)構成,每一項考核中除了對專業知識點規定明確的分值標準外,還包括思政教育效果的評價,重點考核學生上課時的參與度、實踐操作能力、方法運用、團隊合作精神。這種考核評價方式不僅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具有價值引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用。
“單片機應用技術”是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邏輯性強,內容抽象難懂,實踐性強。近年來,筆者不斷探索課程教學改革,在學習通平臺上采用線上自主理論學習+線下理實一體化教學,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但沒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進行課程體系架構、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角色的整體轉型與變革。
對數碼管不同的管腳輸入相對的電流,數碼管會發亮,從而顯示出數字,能夠顯示時間、日期、溫度等所有可用數字表示的參數。由于它的價格便宜,使用簡單,在電器特別是家電領域應用極為廣泛,如空調、熱水器、冰箱等,因此必須掌握。
在教學設計上,首先拿出數碼管實物,講解內部結構和字形碼的顯示原理,接下來分析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0 的程序,布置任務,讓學生分組實現數碼管循環顯示0~9,然后講解數組的含義,讓學生將數碼管字形碼放入到一個數組中,在程序中采用for 指令實現,并下載程序到單片機開發板驗證。充分體現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做事細心、耐心的工匠精神,同時要有積極的科學探索精神,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本文對高職機電專業課程思政現狀和意義進行分析,提出高職機電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教師的每一堂課都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起到熏陶影響的作用,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每節課,才能收到實效。高職專業課“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不斷創新改革,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