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新疆奇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疆 昌吉 838000)
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光是專業性強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是將建設國家,實現國家富強為己任的專業性知識。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將專業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為一體的教育模式,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教育模式。中職化學教育需要將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諸如:愛國主義精神,奉獻精神,環保意識融入日常教學中,引領學生在學習化學專業知識的同時,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使化學專業教育更具現實意義。
1961 年的越南戰爭,美國,越南兩軍深入密林作戰,瘧疾使兩方戰士數量銳減。越南戰爭勝利的關鍵,變成了哪方可以率先找到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美國投入了巨額美金,在多種化合物中尋找抗瘧的特效藥,但依舊效果不太理想。我國在受到越南求助后,積極的尋找治療瘧疾的良方,屠呦呦女士成為了尋找抗瘧良方中的一員。在191 次試驗后,屠呦呦女士終于發現了青蒿中有可以有效殺死瘧原蟲的有效成分。為了提煉出青蒿素,屠呦呦女士沒日沒夜地泡在實驗室里,與酒精藥劑為伍,甚至自己因為過度勞累不幸患上了肝炎。正是因為屠呦呦女士以及團隊的辛苦研究才使得青蒿素這一抗瘧良藥得以現世。通過向中職學生講述,化學發展過程中的名人故事,來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以及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藥學領域,化學可以使植物或物質中的有效藥物得到萃取;在工業方面,化學可以使化工產品依賴進口的貧窮國家變成化工產品,自給自足到遠銷海外的化學強國。從這些故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增強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以化學報國的熱情。在我國,從清政府的那個積貧積弱國家,變成現在國富民強,民眾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歷程上,化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例如:侯德榜先生已提出的侯氏制堿法,使我國可以生產出,對能源消耗少,對環境低污染,降低生產成本的氯堿。并且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氯堿生產國,這些事例可以去激發學生以化學報國,以化學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當今社會中,化學專業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僅要充分全面的考慮知識點,專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僅僅要只關注自己的學術水平,更要注重在備課時融入培養學生政治思想覺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養。教師通過課堂教育,要將專業性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掌握關于化學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積極向上,自信樂觀,品德高尚,熱愛祖國的學生。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學生,去帶動學生,讓老師的愛國熱情,優秀品德深深地感染學生。
化工專業的教育課程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相互融合,教師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加入愛國案例來感染學生。在清末,我國作為傳統手工業國家,化學落后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工業產品,一些頗為簡單的產品都需要進口,由此,市面上出現了所謂“洋火、洋灰”等物品。而在如今,我國成為世界上出口化工產品最多的國家之一,打響了“中國制造”的金招牌。而新一代的年輕人所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我們所面對的是外國的技術壟斷以及外國的技術打壓,化學是我國成為世界強國不可或缺的力量。中職教育要培養的是既懂專業又愛專業又具有愛國奉獻精神的化學人才。鄧稼先先生在一次氫彈實驗出現事故后,鄧稼先先生明知那時的氫彈具有超強輻射,仍選擇獨自一人前去查看。鄧稼先先生由于長期受到核輻射而患上癌癥,最終死于癌癥。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化學事業的騰飛,而化學實驗中有許多都存在著生命危險,科學家們都十分清楚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是具有生命危險的,但是他們卻毅然決然地繼續從事這項偉大的工作,是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化學強大了,國家才會強大,而化學的強大,離不開像他們這樣的科研工作者無私奉獻。
知識青年應該心懷家國,應該具有拼搏意識,愛國意識。拼搏意識與愛國意識應該超越自己的生命,就像黃旭華,錢學森等科學家舍棄自己優越的生活,隱姓埋名進入惡劣的環境,埋頭苦干,一生只為國家的富強與繁榮作貢獻。這些優秀的人與他們的先進事跡應該被詳細地融入到化學教育中使學生了解國家從積貧積弱到現在國富民強中有多少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并激勵學生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變成自己身上肩上的責任。
不論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還是新課改的主要目標,都將學生的思政課程作為了學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已經成為學生上學過程中的一門一定會遇到的課程。同時,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研究,相對應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對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也越來越重視。而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各方面都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相關理念和相關知識的接受程度都更高。其中,化工專業更是為國家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主戰場,所以在中職化工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思政課程的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國又處于教學改革的關鍵期,所以依托于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這樣的大背景,通過思政課程的融入,來幫助化工專業方面的教學培育新時代“工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提到的新時代“工匠”是指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能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化工作人員。這里的工匠精神,一方面是只在自己所設計到的專業領域方面,能夠擁有超出平常水平的專業知識,以及超出常人的專業操作技術等。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可以代表在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或者工作中,具有非常堅定的鉆研精神,能夠一絲不茍,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祖國建設中,同時能夠具有對于自己鉆研的事情精雕細琢,注重細節的精神 。所以我們的化工專業要培育的新時代“工匠”,就應該是在化工領域認真刻苦、仔細鉆研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的人,也應該是在化工領域具有高水平專業知識,推動我國化工水平不斷向前發展的人。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的每一個過程都將工匠精神的引導與培育和化工專業知識的傳授結合起來。首先,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布置課前預習作業的方式,將化工專業課程中的課本內容分成預習任務,讓學生在準備專業課內容的同時,把其中涉及到的化學家具有的工匠精神當成小故事,通過網絡查找或者翻閱書籍的方式準備好。其次,在課上的時候,可以將專業知識的講授和相關的小故事結合起來,并將知識的來源與發展串聯起來講授。最后在課后可以讓同學們將自己代入到這些科學家身上,通過小組的方式,將其中刻苦鉆研的故事演繹出來。這樣通過學生自己查找小故事,串聯知識的方式,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化工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演繹前輩們的故事,感受的前輩們在推動我國化工方面發展的時候的辛苦付出,以及在其背后的不放棄、能吃苦、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這種工匠精神,真正實現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新時代“工匠”的目標。
近幾年,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也越來越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念。國家對于綠色發展的要求也是一再強調。所以對于教育方面的改革,也應該將綠色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樣的環保概念作為教育的重點,通過教育過程,為新時代培育出具有環保理念的人才。而對于化工專業的學生來說,因為化工領域一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點領域,所以在化工教育領域加強思政課程中的環保觀念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化工專業的教學大綱中有一門課程是專門講如何保證化工操作和化工研究過程中保證安全的,而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又是保證人身安全的首要因素。所以將思政課程中的環保理念,與化工專業中的安全教育課程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化工領域的教學過程,一方面要將培育具有化工專業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對于學生在以后進行化學研究時的安全觀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則是要通過化工專業的教育,培育具有環保理念,將化工研究與環保相結合的全方面人才。
在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時,一方面,教師可以與現在在環保方面做得比較先進的化工企業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到這些企業參觀實習,通過參觀,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化工企業在環保工作中常用的設施設備以及相關的化工項目。同時也可以邀請企業對于本企業內部目前遇到的化工方面的項目難題以及環保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說,組織同學們利用平常學到的化工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于課本知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也能夠培育出更加符合實際要求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安全方面的知識講解與思政課程中的環保理念結合在一起,對化工安全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涉及的環保理念以及需要用到的環保知識進行串聯講解,讓學生在學習安全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綠色發展的理念。
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其中包含的愛國主義時凝聚每一個中國人緊急抱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工匠精神是推動社會各個領域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環保觀念又是我們從事各行各業都需要擁有的科學理念。所以在中職化工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思政課程的融合,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本文從怎樣在化工專業的教學中融入思政課程的相關教育理念出發進行了詳細探討,希望能夠為我國的人才教育事業提供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