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萍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實驗學校,廣西 南寧 530199)
想要保證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成效進一步提升,就應保證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教師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所以在本文中就從根據課堂知識,搜集閱讀素材、多元化閱讀模式,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開展校內活動,強調閱讀實踐、完善評價體系,實行閱讀教學四個方面來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結合有效性策略做出研討。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和信心,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成效。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途徑,給學生收集更多的閱讀材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尋找適合的閱讀資料,即可以保證學生能夠從閱讀當中學習到一些生詞,又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語言的通順性.在這個閱讀目標的引導之下,教師就需要從教材出發,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將課本當中的生字詞給學生進行勾畫,讓學生自主通過查字典的方式,來解決基礎的閱讀問題.同時合理地運用教學工具,增添課堂閱讀的趣味性,逐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興趣,為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提供前提.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篇文章時,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在開始教學之前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老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黃山的照片,在課堂上給學生們進行展示,先讓學生們欣賞圖片,提問學生是否認識這些圖片,待學生們回答完以后,老師再將附有文字的圖片給學生們進行展示,其中文字可能是對于黃色的詳細概述,也可能是把教材內容中的語段做出了節選,再插上具有緊密關聯的圖片,促進學生在觀察圖片過程中能夠對文字部分進行專注、深化閱讀,如此一來,便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閱讀欲望和信心,促進總體閱讀環節進一步體現趣味化和專業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從黃山聯想到另外的山,促進學生對國內一些名山有一定的知曉,并借助看圖閱讀的模式,營造嚴肅、活潑的教學氣氛,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在良好條件下進行閱讀,并找到閱讀趣味,摒棄以往閱讀模式,創設高質量和高成效教學,保障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就應當重點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在新教改活動不斷深化實行的背景下,小學院校教師就更應當注重學生探索知識技能的發展,具備高度的自主探索知識技能,能夠促進學生充分拓展想象空間,強化學生專業理念涵養,還能夠促進學生切實體現本身的潛在藝術創作力,為學生的高質量和高成效學習起到積極影響。所以,在為小學生實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就必須要加大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強化的重視程度,借助對適度方法的運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意識,為后續語文的高成效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那么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情創新閱讀方式、多元化閱讀模式,強化閱讀水平。例如《亡羊補牢》寓言題材教學的主要宗旨是通過引導學生熟讀寓言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從寓言內容中總結出生活道理,從而對學生施以藝術熏陶,實現教學宗旨。基于這樣的考慮,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就應當實行小組模式的閱讀教學,也就是說引導學生劃分若干個小組,實行以組為單位的閱讀賽事活動,在賽事活動結束后,再由其他小組進行投票,確定出閱讀質量最高的小組。不僅如此,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情境再現活動,也就是說先為學生設置一個模仿現實的情境,:“假若你是農業生產企業人員,發現企業內部農作物長勢不容樂觀,你應當借助怎樣的措施做出改善呢?”引導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就是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對于學生的言語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多加指導.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當下的教學改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強調學生的個人主動性,更好地實現課堂內外閱讀的有效性。
從小學生的角度而言,因為其都愛好玩、好動,探索知識的模式也非常豐富,并且學生個體的學習規律和理解力也存在差異,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也會有所不同,從一、二、三學年學生的角度來講,其基本上都喜歡在環境豐富多彩的氛圍下參與課內外閱讀活動,這也正屬于小學教學中的一個主要議題,在這樣的狀況下,倘若教師僅是實行了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就可能被削弱,閱讀成效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想要切實強化閱讀質量和成效,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學習規律,實行多元化模式的校內閱讀活動,促進學生可以從各項活動中,充分感受到閱讀樂趣、領悟到閱讀高效方法,并且還可以從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強化本身詞句運用能力,達成小學時期的教學宗旨。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教學環節中,教師就可借助節日來臨之際,布置與古老文化具有緊密關聯的校內活動,也就是說,引導學生自主搜索素材,其中內容應涉及到我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然后再對這些素材進行整合形成演講稿。在具體演講活動中,圍繞我國傳統節日的發展歷史、風俗、節日飲食等主題進行演講,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熱情和信心,并且在具體演講中,也會強化學生閱讀水平,促進學生減少閱讀方面的困難,建立繼續閱讀的決心,拓展思維空間,可以說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校內活動,教師可考慮經常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首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有助于小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主題,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小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時應當注意引導小學生用一些相對較為簡單的語文對課文內容予以總結歸納。小學生可先在教師的指引下找到課文當中的一些關鍵詞句,之后再結合前后文領會其表層及深層的含義,這樣就能較為順利地領會到相關文章的主旨,然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其理解課文中某些核心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義,這樣就能讓其較為順利的把握整篇課文的核心主旨。其次,教師還應注意指導小學生理解課文所用到的一些寫作手法,諸如文章結構、行文思路等,這樣能夠讓其更好的理解課文,從而增強其閱讀效果。最后,教師還應注意鍛煉小學生的信息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將相和》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引導小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此基礎上抓住整篇文章的核心意象,包括人(廉頗、藺相如)和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教學之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感受廉頗、藺相如的關系變化情況,并且找出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這樣就能幫助其比較順利的理解課文主旨。當然,在小學生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之后,教師應鼓勵其利用這些方法來分析一些課外閱讀材料,這樣既能鞏固其對這些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又能提升課外閱讀效果。
教師應當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并且為其營造濃郁的課外閱讀氛圍。首先,教師應當積極獲取學校的支持,讓課內外閱讀結合受到整個學校的重視,而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語文教師舉辦相應的課外閱讀公開課,借此來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為課內外閱讀結合的有效開展打好基礎。其次,創設良好的校園閱讀環境,打造“書香校園”的氛圍。學校應當加強圖書室的建設,結合小學生的課內學習情況,為其購置一些合適的課外書籍,這樣小學生就能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從而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學校還可以開展讀書宣傳活動,利用各種讀書標語、黑板報等來進行宣傳,借此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并且讓其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促使其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外閱讀。
在考慮將課內外閱讀做出結合時,教師不僅要借助合理的措施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而且還應當考慮完善閱讀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特別小學時期學生,其正處于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成效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領,若是學生閱讀質量和成效沒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教師也沒能在第一時間做出糾正,就可能會使得學生閱讀熱情和信心明顯弱化,在閱讀中無法明確所要達到的標準,也不能完全知曉本身閱讀能力的高低,若是學生閱讀達到了預期效果,教師沒能在第一時間給予適度贊賞,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可被削弱,覺得閱讀質量和成效的好壞都不能受到教師的贊賞和進一步引導,使得學生淡化了對閱讀的注重程度,要想切實防止這些不良現象的存在。教師就應當在班內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能夠從客觀角度看待本身在閱讀中伴隨的不足,例如在《我愛的楊梅》一文的教學中,生詞“貪婪”“吮吸”的讀音,學生往往都會有不正確發音,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領讀的環節中,應當考慮到這些生詞發音的精準性,若是學生發音正確,教師應當以欣賞的態度給予學生中肯的贊賞:課前預習成效較高,并施以相應的物質獎賞等,從而提高學生繼續參與閱讀的熱情和信心,學生在后續閱讀中,也必然會以主動的態度去預習,并實現預期的教學成效。如果發現學生閱讀時,對這些生詞的發音不正確,教師也應當對其進行適度責問,促進學生深刻記憶這些生詞的正確發音和書寫順序,并且還需要最小化學生出錯的風險,從而在實行教學過程中,創設專業、濃厚的閱讀環境。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作為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時應該學會的一項重要技能,想要培育學生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應從激起學生閱讀熱情開始,這是增強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而閱讀習慣與閱讀方式則是增強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一項輔助手段。想要從小學時期就為學生創設專項的閱讀條件,調動其閱讀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閱讀喜好,借助深化發掘閱讀素材,為學生提供多元、適度的閱讀模式,提高學生閱讀熱情。不僅如此,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深化自我剖析和優化閱讀模式,以實現課內外的有效結合,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從而在保證學生高質量閱讀的同時,也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