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先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在于時效,而且還在于管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必須與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并且進行個性化的需求分析,讓思政課堂能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如此,在思政課堂當中開展青春勵志主題教育,運用大學生能夠接受的榜樣人物與事例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模范作用,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以之為榜樣,不斷發展身心。
在如今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大學生的思想不僅受到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受到國際的經濟發展影響。因此,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價值行為取向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些因素導致了大學生產生出一些困擾和認知的偏差。例如,對于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與利益分配與就業問題等,都沒辦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來適應這種社會現狀。
各個數據顯示,如今是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手機等各種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網絡也成為師生之間交流的有利的工具,但是并不意味著網絡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相反,電腦網絡有利有弊,一方面電腦和網絡帶給學生更大的學習便利,學生不僅能夠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還能與老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另一方面,各種不良的信息沒有通過篩選直接到達學生的眼前,學生很容易被影響,形成一些認知誤解。
隨著目前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所受到的壓力不僅來自于就業方面,還來自于情感及心理發展等方面。
首先,畢業生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從各個數據顯示,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漸的普及化和大眾化,而畢業生的群體數量也在逐年增長,但是社會上所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并沒有隨之而增長,導致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情況不在少數。因此,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已經愈加的嚴峻了起來,畢業生也就面對著極大的就業壓力。
不僅如此,很多生活困難的群體,比如說一些貧困生,他們所遭受的經濟壓力也非常大。隨著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學生所上學的成本每年都在大幅的提升,但是貧困生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特別是一些貧困家庭的收入問題,還是沒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家庭所承擔的壓力也不斷增加。盡管國家與社會對大學生貧困這個群體的關注不斷加深,但是仍然沒辦法解決所有的經濟困難的學生問題,特別是很多學生都享受不到這種保障和資助。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學生都處于一個精神十分貧乏的情況,他們有各種經濟壓力以及家庭環境所造成的心理問題,這嚴重地阻礙了他們的身心發展。
再來便是有各種復雜的原因來共同促成了大學生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失衡的狀態。很多大學生是心理病變的重災區,而超過了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來源來自于家庭環境、學習就業以及一些情感問題等。久而久之,這些壓力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大學生也在各種壓力驟增下逐漸精神崩潰,有的人患了抑郁癥,有的人也會因此走向極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社會人才涌入校園當中,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著這些劇烈的變化而產生很大的影響。加強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效率性以及實效性的加強,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思維來鑒別各種社會的信息以及資訊,從而投身到社會主義的建設當中。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努力。每個人都應該充滿理想、充滿干勁、充滿著夢想,并且將自己的夢想與祖國的發展前途聯系起來、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夢想融合到中國夢當中來,不斷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與力量。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一些大學生呈現出精神世界十分匱乏的狀態,并且過于追求物質層面的利益,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加強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來培養其健全的人格。
首先是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在思政課堂的教學當中,偏向于將理論與社會的熱點進行結合,但是理論與學生的需求量并不符合。因此,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并不是那么關注,而且并不是每位大學生都對社會熱點是感興趣的,因此,思政課堂需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并且針對大學生的個性化來提供各種理論。思政課堂不能只停止于表面的死記硬背和理論知識,應該要不斷地深入到大學生的腦中以及心中,形成他們的信仰和需求,“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其次,就是對當代的大學生的研究還不夠透徹。不同時代的大學生,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的因素以及各種氛圍都有著不同時代的個性化特點。而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習慣對于青春勵志主題教育的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大學生的各方面信息,才能夠在思政課堂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思政課堂來說,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教師所開展的青春勵志主題教育沒辦法觸動到學生的內心,起不到激勵學生的效果。
再來就是將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與財富名利進行緊密的聯系。現在的青春勵志主題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向學生宣傳榜樣的時候,往往采用那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來進行舉例,那些成功人士大部分都是有錢的大老板,或者是有著很高社會地位的成功人士。這樣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成功就是應該有錢、有地位的錯誤觀念。而這種行為將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與個人的名利進行對等,實際上是一種很可怕的教育引導。這與本來思政課堂所應該傳授的觀念相違背。這種教育的方式也導致了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后進入到崗位出現德不配位的現象。
構建一個學生的青春勵志主題教育平臺,將勵志課堂作為青春勵志主題教育的場所,借助這個平臺來不斷地深化和開展青春勵志主題教育。其次,用青春勵志主題教育作為主題來開展各部門的實踐工作,根據各種實際情況來分析青春勵志主題教育的群體性質,確定青春勵志主題教育所應該傳授的內容和要求,并且進行一系列的策劃和宣傳。另外,還可以組建大學生的英才報告團,以及一些互助團等幫助大學生能夠在這些資源庫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榜樣來進行學習。通過這個平臺的引領,讓大學生與那些成功人士或者是優秀的大學生進行交流。
進行大學生的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豐富勵志資源是一個很重要的舉措。積極的拓展社會的各種資源來幫助校園的先進模范,讓青春勵志主題教育能夠機制化、體系化。青春勵志主題教育在長期的發展下形成自己的勵志文化品牌,讓學生能夠對其更有信服力,以此來加強思政教育的效果。加強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不僅可以在優化主題教育的途徑上進行一系列的改善,而且還能夠針對大學生的青春勵志主題教育進行個性化以及實踐化的發展。新時期的思政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會不斷地出現,要不斷地積極探索,加強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時代性以及創新性。
青春勵志主題教育不應該僅僅只局限于宣傳那些有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人,而應該多宣傳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普通人,體現他們身上所展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各高校在開展青春勵志主題教育的同時,要將這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普通人作為宣傳對象,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
青春勵志主題教育以同齡人為榜樣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他們所存在的優勢。同齡人在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與大學生的各項情況都較為接近,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優秀的同齡人來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以此來激勵自己。不僅如此,還應該消除同學們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距離,讓同學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只要自己從身邊的每件事小事做起,就能夠看到成效。
青春勵志主題教育應該重視職業道德與信仰的培養,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風氣。高校應該對這樣的學生進行青春勵志主題教育,培養各個行業當中的優秀人才,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的新時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