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西昌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四川 西昌,615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具有多因素和復雜性的特點,目前尚未明確發病原因,是當今生殖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與難點。患者會在臨床中表現出出雄激素分泌增多、排卵功能障礙、卵巢多囊性改變等形態,且極其容易出現合并月經期紊亂、不孕、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紊亂性疾病,常見于育齡期的婦女,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已經有多項研究證明多囊卵巢綜合征對女性所產生的影響具有持續性和遺傳性,患者大多體型肥胖且多毛,面部生有痤瘡,但也有患者并無癥狀表現且月經正常,不同個體在臨床表現上不盡相同,診斷需綜合考慮。
流行病學顯示,我國育齡期女性發病率極高,約10%左右,成為育齡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近幾年更是有研究顯示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僅會影響女性的生殖能力,還會影響到正常的代謝功能,表現出高胰島素血癥與胰島素抵抗,進而加大了患上高脂血癥、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有報道指出,多囊卵巢綜合征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雄激素性脫發、抑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具有相關性,對女性的影響極大,盡早確診并對癥治療尤為關鍵。
月經失調:這是多囊卵巢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月經次數減少、月經量時多時少、閉經等,主要是因為卵巢雄性激素分泌增多,腦下垂體的黃體激素失衡,從而導致卵巢無法正常排卵引起。多數患者的月經周期會縮短,月經量會驟減甚至閉經,部分患者會出現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導致月經淋漓不斷。多毛: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會因為體內雄激素分泌過多而導致多毛,生長部位主要是唇周、下頜、乳暈、肚臍下方、肛周、大腿根部等,毛發生長密集,顏色較深且較粗。因為人種差異,亞洲女性本身毛發生長不茂盛,因此即便是有多毛的現象,相比于西方女性也不是那么明顯,故很多患者會忽略這一表現。部分患者還會伴有青春痘頻繁生長、脫發等問題,但多認為是飲食、睡眠等引起,雖對日常生活有影響也大多不會就醫,進而導致疾病拖延。痤瘡: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多皮膚較差,除了臉頰的位置容易生長痘痘之外,在胸背部、肩部也會出現,一開始的多為粉刺,后逐漸演變成膿包、丘疹、結節、囊腫、瘢痕等。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與肥胖具有顯著相關性,已經有大量研究文獻證實,超過半數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同時伴有肥胖,這可能與胰島素水平增高、糖代謝失衡有關,也可能與體內睪丸酮水平增加有關。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為體內激素紊亂,卵巢呈多囊性改變,進而引發排卵功能障礙,降低受孕機率甚至不孕,同時,患者體內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加也會導致卵子質量下降,即使受孕,發生流產的風險也較大。黑棘皮癥: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會在頸背部、乳房、腋下、腹股溝或外陰部等處出現皮膚褶皺樣變化,為天鵝絨樣、片狀角化過度等病變,有對稱性灰褐色色素聚集,為黑棘皮癥,很多患者會當做皮膚病就診,殊不知這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表現。
2.1 遺傳因素: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表現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被認為是多基因疾病,誘發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遺傳因素。研究顯示,該疾病多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 染色體連鎖顯性遺傳,相關基因共有37 個,而高雄激素血癥或高胰島素血癥也有同樣的遺傳學特征,相關基因有:17-羥化酶和17,20-裂解酶基因;芳香化酶基因;膽固醇側鏈裂解酶基因;促卵泡激素基因;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胰島素受體底物;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因等,目前尚未明確具有特異性的多囊卵巢綜合征致病基因,因此臨床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是有多基因、多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2.2 神經內分泌因素: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慢性無排卵和分泌異常的促性腺激素等,這些癥狀均與神經內分泌具有顯著相關性。首先是雄性激素水平異常。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具有高雄激素表現。此外,大腦中的抗苗勒激素傳導也是推動多囊卵巢綜合征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主要影響階段是妊娠期,當母體接觸過量的抗苗勒激素,便會導致神經內分泌驅動的睪酮分泌過剩,進而減弱胎盤中睪酮向雌二醇代謝,這時如果娩出的胎兒為女性,便會具有男性化特征,在成年后表現出多囊卵巢綜合征或神經內分泌特征。其次是胰島素水平異常,多見于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肥胖患者,其發生2 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 倍以上。另外,胰島素還可直接參與雄性激素生成過程,增強CYP17α及其他激素生成酶的活性,并在垂體水平具有刺激促黃體生成素分泌、增加雄性激素生物合成的作用。由此可見,高胰島素水平主要是通過增加雄激素水平來間接影響到機體下丘腦功能,進而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發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最后是促性腺激素作用異常,當女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異常時,機體垂體對該激素的敏感性增加,進而分泌過量的促黃體生成素,使卵巢間質細胞、卵泡膜細胞分泌出過多的雄激素,引起多囊卵巢綜合征,卵泡質量不高甚至無排卵。
2.3 環境與不良生活方式因素:除了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等客觀因素之外,環境與不良生活方式的主觀影響也是導致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生的關鍵,尤其是“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當其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入人體后便會影響正常激素代謝。研究顯示,當機體細胞組織暴露在環境內分泌干擾物中,便會引起炎癥細胞因子升高,進而誘發炎癥,引起一系列疾病。
2.4 炎癥:有學者在2001年發現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伴有血清C 反應蛋白濃度升高現象,后經過大量研究證實,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是一種慢性低度炎癥,對患者做卵巢組織活檢發現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這可能是因為炎癥細胞會引發胰島素抵抗或高雄激素血癥的原因,故可以推斷,多囊卵巢綜合征與炎性反應相關,但具體是哪些炎癥細胞因子與該疾病相關,其作用機制是什么,當前并無明確的研究。
2.5 心理因素:人體調控情感意志的下丘腦溝同時也調控著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工作,因此一旦受到外界不良精神刺激或出現精神高度緊張、情緒大起大伏的情況,均會直接影響正常內分泌功能。調查發現,相比于工作輕松、家庭和睦、情緒平和的女性,職業緊張、情緒容易緊張或激動的女性患上多囊卵巢綜合征概率會更高,且同時容易伴隨肥胖、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機體長期精神緊張或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則會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中,進而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引起兒茶酚胺分泌增多,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加大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生風險。此外,不良的情緒可直接對HPO 軸產生抑制,使其調節機制紊亂,進而影響到女性卵巢功能,引發多囊卵巢綜合征。
綜上所述,多數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會出現月經失調、多毛、痤瘡、肥胖等癥狀表現,與遺傳、神經內分泌、生活環境、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息息相關,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盡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并接受治療,避免病情發展引起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