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翠
江西省撫州市第五醫院婦產科,江西撫州 344000
分娩活躍期為產婦自然分娩出現最強烈痛感的階段,此時產婦伴隨生理的極度不適和嚴重的心理緊張[1-2],甚至可引發劇烈的自體應激反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態度有所轉變[3],而護理學科迅速發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于多種護理方案中[4]。為減少產婦分娩疼痛造成的不良身心影響,舒適護理模式逐漸誕生并應用于分娩護理,其認為疼痛為一種主觀感覺,護理內容強調心理護理理念,可有效降低產婦分娩的恐懼、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5],減少因此造成的主觀疼痛感受放大、延長出現。亦有研究指出,分娩中以一定方式轉移注意力可有效降低產婦疼痛感受[6],但需保持一定精神緊張度。為探討緩解分娩活躍期疼痛的方法,本研究制定以減壓球模擬訓練為主導的分娩疼痛預案,以堅定產婦分娩理念,緩解分娩疼痛。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撫州市第五醫院陰道分娩的80 例產婦臨床資料,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 例。納入標準[7]:①產婦均為單胎妊娠,胎兒娩出體位為頭位;②產婦身高>160 cm;③分娩前經B 超檢查,預估胎兒體重2500~4000 g。排除標準:①合并分娩禁忌證;②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或糖尿病;③經疼痛刺激檢測存在痛閾過高或過低現象。觀察組中,年齡24~43 歲,平均(33.27±5.61)歲;身高160~174 cm,平均(166.41±4.21)cm;孕齡38~42 周,平均(39.86±1.54)周;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9 例,高中18 例,初中及以下3 例。對照組中,年齡23~42 歲,平均(33.12±5.47)歲;身高為161~172 cm,平均(166.34±4.07)cm;孕齡37~42周,平均(39.71±1.46)周;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8 例,高中20 例,初中及以下2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1 對照組 實施分娩常規護理,對疼痛減輕需求采用靜默三線放松方案,由護理人員于分娩中從旁激勵支持,針對產程進展狀況、產婦努力程度做出相應激勵,引導產婦建立產中的正向情緒。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分娩疼痛預案干預,為產婦設置責任護士,由責任護士為其進行相關疼痛預案說明,以心理學方法提高其對分娩疼痛認知[8],具體步驟如下。①設立“時間期待”:即根據常規產程時長,告知產婦宮縮至宮口全開所需時長,引導其注意時間變化,暗示離疼痛減輕的時間愈發接近。②宮縮疼痛的知識普及:告知產婦宮縮為漸進的過程,單次宮縮強度到達一定程度后持續35 s 左右,隨后可伴隨子宮放松及疼痛消失,完整產程中并不會出現疼痛持續無限度加劇,在活躍期宮口擴張程度加大,疼痛可迎來峰值,此后疼痛可持續至宮口開全。③疼痛門控理論講解: 強調疼痛屬于主觀感受,具有人為控制特點,痛閾的提高可降低疼痛敏感度。④疼痛應對:為產婦提供手握減壓球,減壓球直徑8 cm,引導產婦于每次宮縮時緊握該球,并內心讀秒,默念數字,想象疼痛減退,于間歇期放松自身身心。
比較兩組的分娩活躍期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評分]、分娩總產程、分娩出血率、胎兒窘迫率、護理滿意度。疼痛程度采用VAS 量表評估[9],該量表總分率為0~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分別從產婦主觀感受、疼痛情況、分娩舒適度、產程時間4 方面進行評估,產婦于產后出院前自行填寫,總分為0~10 分,9~10 分為滿意,6~8分為基本滿意,0~5 分為不滿意,該調查表克倫巴赫系數α(Cronbach′s α)為0.828,重測效度為0.864。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分娩活躍期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分娩總產程、分娩出血率、胎兒窘迫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分娩活躍期VAS 評分、分娩總產程、分娩出血量率、胎兒窘迫率比較(±s)

表1 兩組分娩活躍期VAS 評分、分娩總產程、分娩出血量率、胎兒窘迫率比較(±s)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分)分娩總產程(h)分娩出血(ml)胎兒窘迫[n(%)]觀察組對照組t/χ2 值P 值40 40 7.23±1.21 9.33±0.67 7.976<0.001 7.43±1.03 7.21±1.11 0.918 0.361 204.51±51.46 212.23±61.21 0.634 0.527 1(2.50)2(5.00)0.346 0.556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相關研究顯示,部分產婦對分娩疼痛缺乏一定認知[10],認為疼痛是不可減弱的,對分娩疼痛、宮縮疼痛無正確認知及心理預期,對自身是否接受分娩痛不得而知,故于產前出現明顯的負面情緒,產時配合病房環境變化及醫護人員陌生感[11-12],可加劇此類不良情緒程度,不利于分娩的疼痛緩解及分娩結局。
近年來,產婦對分娩鎮痛的主動要求逐漸成為趨勢,但實施硬膜外麻醉對醫院人員要求較多,需要麻醉師、醫師、護理人員協調完成,需要一定的技術、設備保障,因我國產科分娩產婦數量持續較大,使部分醫院難以開展此類分娩鎮痛措施,而因產房條件受限,為減少感染情況,丈夫陪產亦難以得到有效開展,故分娩舒適度提高看重產婦自身調節能力。研究顯示,超過90%的產婦于分娩中出現強烈恐懼感[13],其中初產婦表現更明顯。因疼痛為一類強烈的主觀感受,其可加劇產婦體力消耗,長時間持續可引起產婦身心疲憊[14],故產前產中疼痛指導極為必要。臨床研究較多的舒適護理主要涵蓋生理舒適、 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妊娠分娩為自然生理過程,雖可為產婦帶來期待,但同時可引起產婦明顯心理壓力及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故近年來分娩常規護理亦加入如陪伴激勵等心理支持手段,可有效減輕產婦疼痛程度,縮短其產程,但其在患者心理準備、認知改善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疼痛預案為一類新型分娩痛干預方法,其兼顧產前疼痛教育、 產中潛能調動及壓力釋放,可作為減輕分娩活躍期疼痛重要手段,但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分娩活躍期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分娩總產程、分娩出血率、胎兒窘迫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分娩疼痛預案可有效減輕產婦分娩活躍期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該護理方案產婦可于產前通過疼痛相關宣教了解疼痛本質及分娩疼痛規律,對疼痛持續時間、減退時間了解后有助于產婦朝該時間點堅持,使自身潛能得到調度,從而有利于機體應激反應降低,痛閾有所提高,疼痛感降低;另一方面,宮縮出現后,產婦通過緊握減壓球及內心讀秒措施,有助于降低緊張感,通過讀秒想象宮縮后疼痛減退情景,通過數字變化將自身注意力從當前疼痛中抽離,達到時間期待效果,并通過內心自我提醒提示分娩離結束更近一步,產中由護理人員將產程情況、宮口狀況予以告知,增強產婦信心。
近年來,產婦及家屬產前尋求分娩鎮痛措施成為常見現象,但因硬膜外麻醉所需人員、技術、設備要求較復雜,目前仍難以普及于國內眾多醫院,考慮到產房條件、感染預防等因素,丈夫陪產等護理措施亦難以廣泛開展[15],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則依賴于產婦自我調控,疼痛預案作為一類切實可行方式,可有效促進產婦舒適度提升。分娩作為自然生理過程,疼痛癥狀在自然分娩難以徹底避免,但對產婦分娩時疼痛程度進行科學、準確地評估,并結合有效的疼痛緩解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產婦的疼痛閾值,有助于產婦自然分娩信心和意念的增強。有研究表明,分娩活躍期是整個產程中患者疼痛感最強烈的階段。針對分娩活躍期制訂分娩疼痛預案,指導產婦在臨產前反復練習并模擬應用減壓球,以期幫助產婦降低分娩活躍期疼痛程度,促進產婦順利分娩。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陰道分娩產婦的疼痛控制情況對其滿意度影響較大,并指出護理滿意度可用于評估醫院質量管理水平[16],其提升利于院方美譽度的增加及正面形象樹立,在醫院可持續發展中占據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分娩疼痛預案可有效提升產婦護理滿意度,可獲得產婦及家屬認同,分析其原因在于分娩疼痛預案減輕產婦分娩活躍期疼痛的效果觀察對操作材料和場所無特殊要求,與未用分娩疼痛預案的產婦分娩活躍期疼痛相比較無特殊要求,該護理方案可使產婦提高對分娩疼痛的認知度,使產婦對分娩進程及宮縮規律的認知更趨于理性,對陰道分娩未知恐懼感,從而減少產前及產中產婦自身負面情緒影響,配合護理人員產中適當提醒,使產婦于分娩中做到心中有數,而減壓球緊握與內心數字讀秒等措施可使患者在分娩活躍期有效轉移自身感官注意力,降低對分娩疼痛的敏感度,使產婦獲得更佳的分娩體驗,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產婦實施分娩疼痛預案,可使其分娩活躍期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促進其護理滿意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