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悅
一個學生升入初中,已基本過識字關,且有一些空閑的時間,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在這個階段,如能抓緊時間多讀一些書,近則對升學考試,遠則對人的一生,無疑都是有益的。但是,受錯誤的習慣思維的阻撓和制約,一些家長把課外書視作“閑書”、“禁書”,一些學生、甚至一些老師單純地把課外書當作“敲門磚” ,或把課外閱讀視為“邊角料” ,即使是一些好讀書的學生,受自身閱歷、識見水平的局限,受自身閱讀技術、技巧障礙的影響,課外閱讀也是事倍功半。
據我調查觀察,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閱讀面狹窄,就學生家中的藏書而言,量少得可憐不說,僅有的還是以個人興趣為主、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為主,內容比較單一;②閱讀量少,許多學生每天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③閱讀中隨意性較大,以被動閱讀書籍為主;④閱讀方式單一,以單純的書面閱讀為主,即使是運用多媒體技術,也以游戲、娛樂為主。種種這些,都制約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閱讀的意義極為深廣,并非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表述清楚,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改變現狀,首先在于不光老師要知道閱讀的意義,還在于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意義,唯有如此,才有了使學生自覺自主閱讀的可能性。如何指導學生有序、持久地閱讀,有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能夠使閱讀受到實效。
一、規范閱讀要求,使學生有章可循
從初一開始,要求學生每周必須至少完成兩張規范的讀書文摘卡片,并且規定由專人在指定的時間內檢查同學完成情況,同時做好記錄及反饋工作。這樣做,有效地促使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外閱讀中積累材料、吸取有益營養的任務,又避免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推薦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
經常性地向學生了解他們喜歡的書目或報刊雜志,老師要親自到圖書館了解學校的藏書及征訂情況,在此基礎上,指導教師要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有:古今中外的名著,適于中學生閱讀的時代感強的哲理性精美短文,彌補當前學校、家庭教育不足,有益于學生自我形象塑造的指導性文章,優秀中外人物傳記,報刊雜志上一些語言鮮活精美的時文等等,只要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獨立閱讀,如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淪·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都可推薦。這樣做的目的,是在閱讀源頭上把好質量關,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的閱讀。
三、介紹名家談讀書、學習的文章,以“對癥下藥”
關于讀書,中外名人寫了很多的文章,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對學生來說,不光讓學生加深對閱讀意義的理解,而且對閱讀具體的文本,具有指導意義。如當學生不知道怎樣欣賞小說時,就可以介紹老舍的指導文章《怎樣讀小說》。
四、有選擇地介紹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創作軼事等,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
有些作家的生平事跡、創作軼事本身就生動曲折,是閱讀的好材料,把它們介紹給學生,能幫助學生理解其作品的內涵,其人生經歷同樣有著教育意義。?如讀魯迅的文章,就有必要介紹相關的背景材料。
五、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指導學生要善于從上下文去揣摩字、詞的語境義。有的暫時未能解決,不妨跳過。一旦閱讀達到相應的量以后,有的就會豁然開朗,觸類而旁通,原先成為疑難的問題,也會自然化解。這樣做,消除了學生閱讀是可能產生的心理障礙。
六、介紹二十分鐘快速讀報法
提倡每天看二十分鐘的報,而且要在二十分鐘里頭,把報紙的內容有詳有略地看進去,得在二十分鐘里把一天的主要新聞乃至重要廣告都看到,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性。
七、開展語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最近幾年開展起來的一種學習形式,以其活動主題的開放性、靈活性,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實踐性,培養技能的多元性、綜合性,深受師生的喜愛,在語文閱讀中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嘗試。
比如結合社會上的一些熱點、焦點問題,定期制定專題,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收集資料,而后交流。這樣內容豐富、故事生動的專題閱讀,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時的注意力,而且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衡量學生的閱讀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又如,蘇東坡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在文學方面,又是詩詞、文章俱佳,他跌宕多姿的人生經歷,豪邁超越的人格魅力,歷來為人們所欽佩,我們在教到蘇東坡的詩文時,不妨指導學生圍繞著文學大家蘇東坡進行一次綜合性的閱讀活動,搜集有關他的信息,閱讀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經歷,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朗誦他優美的詩文……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正應了劉國正先生在《試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中則明確指出的“在語文訓練的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較深的印記。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應當對我們有所激勵。拋開花拳銹腿,實實在在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持之以恒,收獲是肯定的。
參考文獻:
①葉圣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
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