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卓亞
想寫好一篇文章,必須有大量的閱讀做基礎,閱讀是獲取知識和提高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那么,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我們可以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一遍,整體感知,目的在于了解主要內容,使文章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整體印象。第二步,認真閱讀,體會含義。在讀書中,往往會遇到許多障礙,如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等。如果不掃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對于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應認真查字典詞典,并結合上下文弄懂字、詞的意思。對于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應反復琢磨,透徹領會,然后圈出優美詞語和句子,在反復體會的基礎上力求熟讀乃至成誦。第三步,研讀全篇,理解記憶。閱讀一篇文章,還要分析這篇文章在構思、選材、語言和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特點,怎樣學習和借鑒。這樣熟讀深思,才能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對于一些經典篇目,不能僅僅止于讀,更要多讀熟讀成誦,只有背的多了,到寫作時才會有話可說,游刃有余,不經意間就能引用化用幾句唐詩宋詞,名言名句,文章自然不會空洞干癟,難以卒讀。而閱讀背誦都離不開多思考。對好的文章,不能光感覺好,還要想一想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大到立意,小到用字,處處都要動腦筋,只有思考的多了,我們才能領會那些好文章的真正妙處,才能學到真功夫,才能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最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光背誦光思考還是不夠的,要及時把遇到的優秀篇目摘抄成自己的筆記,一步一步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如何有效的進行讀寫結合,不僅 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還要反復誦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并時常進行仿寫,最終逐步提高語文讀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