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對于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包含了我國文化的傳承,需要學生對其進行良好的掌握。隨著教育的深化發展,人們對初中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除了要把基礎的知識教給學生外,還要提高學生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各方面能力,如閱讀能力等。因此推廣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措施,但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并提升其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4-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69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時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語文學習,幫助學生養成更加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通過制訂合理的方法來發揮閱讀教學的優勢。但就目前我國大部分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成為制約初中語文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分配課堂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技巧。大多數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都無法對課堂時間進行良好的把握,一些教師往往分不清教學內容的主次。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教學方法,因此應該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主要的教學內容中,然而一些教師往往會在閱讀教學部分花費大量時間,導致主要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同樣,一些教師也會因為將時間過多投入主要內容的教學中,從而忽略了給閱讀教學分配時間。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學除了要注重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還需要注重一些次要教學內容的講述,如通過閱讀教學來強化學生對主要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對于課堂時間的管理意識淡薄,再加上課前沒有進行周密的教學內容設計,導致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環節中,無法合理掌握主次教學內容的分配,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還會伴隨大量的教學突發事件,這些都會對教學時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嚴重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有效性,浪費大量的教學時間。
(二)教學模式單一
閱讀是一個涉及范圍非常廣的學習方法,學生除了閱讀與語文科目有關的文章以外,還可以閱讀各種課外書籍,因此閱讀教學應該具備一定的豐富性。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大部分語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都較為單一,只會運用一到兩種與閱讀教學有關的教學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具備一定的有效性,但是讓學生長時間接觸同樣的方法,會逐漸降低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導致教學有效性下降,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長期發展。教師應該將教育手段擴展到課外內容中,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已經具備較為深厚的教學資歷,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法都已經固定,尤其是教學思維的固化導致其無法快速學習、接受當代新型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他們只會在同一種教學模式上不斷進行翻新。但是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因為對于同一種教學模式而言,無論進行多少次的翻新,其所具備的教學效果不會有太大改變,長時間讓學生接受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非常不利。
(三)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
閱讀教學同其他教學方法一樣,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然后根據課前制訂好的教學方案來實施計劃。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安排。但目前許多語文教師都不具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的能力,大部分教師在制訂教學環節時,都沒有參考實際的教學情況,完全按照自己的臆想進行設計,通過這種方法設計出來的教學環節不具備良好的教學有效性。因為在課堂上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設計展開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提前準備相應的解決方案,加入教學環節中,然而這方面的能力是現如今大多數語文教師都不具備的。對于新上任的語文教師來說,其自身所具備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即便深入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也無法制訂出具有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環節,通常其設計出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性較差,各個環節之間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脫節,導致學生在接受這些教學環節的教育時無法獲得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對于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說,其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通常也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為這些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通常都是僅憑自身的教學經驗,雖然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為其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提供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恰恰因為如此讓這些教師忽略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導致其所設計出來的教學環節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偏差較大。
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關鍵舉措
(一)合理規劃課堂時間,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合理規劃課堂時間能夠非常明顯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合理安排學生需要閱讀的內容,并預算出學生閱讀大概花費的時間,然后再對主要教學內容的時間進行安排,將有限的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的訓練,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閱讀時間內進行自主閱讀,根據自己的方式對文章進行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發揮個人能力,從而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培養起自主閱讀的能力與習慣,有助于學生今后進行更有效的閱讀。由于語文閱讀涉及的知識面過于廣泛,單靠課堂上有限的閱讀時間無法滿足學生閱讀能力增長的需要。而在實際的情況下,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以及培養都是在課下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實現的,課上的閱讀教學主要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主觀上的引導,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或者是為學生推薦一些值得閱讀的書籍,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閱讀這些書籍,在閱讀中逐漸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采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快速融入閱讀環境
初中生閱讀時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以及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在班級內制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為情景教學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營造出與文章內容有關的情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覺進入閱讀狀態中,降低學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概率,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可以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率。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不同,所以表達出來的情感也會不同,如果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對文章的情感進行深刻體會,那么就不能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解析。因此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需要營造出與文章感情相似的情景環境,讓學生快速融入相應的情感中,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知力以及敏感性,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更多隱藏信息,提高閱讀質量與效果。同時這也是學生進行閱讀時必須具備的一種閱讀能力以及思維,因為就初中語文考試而言,會涉及大量的閱讀內容,而這些閱讀文章的問題設計通常都是圍繞文章的情感展開的,學生需要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夠得出正確答案。而這種感受文章情感的能力就是通過情景教學法鍛煉出來的,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時在內心自動營造出相應的情景氛圍,從而與文章中蘊含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設計教學環節,優化閱讀教學體系
要想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優勢,就必須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需要學生進行閱讀的部分,然后結合前后內容,根據課程教學進度挑選適當的時機讓學生進行閱讀。一般情況下,閱讀的教學環節通常可以設置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進行閱讀,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集中學生的閱讀思維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將教學中心放在這個階段的教學環節設計上,結合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完全融入課堂的教學環節,并讓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產生良好的銜接性,通過這樣的安排方法,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以此優化閱讀教學體系。
(四)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不僅可以通過學生個人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通過團體的方式來進行,并且團體的閱讀方式能夠帶來更好的閱讀效果。目前較為實用的團體閱讀方式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需要將班級內的學生根據人數劃分為數個小組,然后將閱讀任務下達至小組中,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小組成員可以再次對教師下達的閱讀任務內容進行分配,可以采用一人一段的閱讀方式對整篇文章進行通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閱讀任務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個學習任務,這種任務模式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這會激發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進行閱讀的心理。任務合作學習法就是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來展開教學的,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互幫互助,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合理的分工合作,把一篇較長、較難的文章分解成幾個部分,從而讓整篇文章的難度有所下降,降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以及閱讀方面的能力有明顯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明確意識到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合理規劃課堂時間、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實行合作學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陶生林.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
[2]閆雪.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責任編輯 呂 媛]
作者簡介:雒尉祖(1980.8— ),男,漢族,甘肅甘谷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