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根據近十年來中國動畫電影數量的統計以及題材的分類,將數據制成圖表,進行可視化處理。通過圖表可以發現,近十年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中國動畫電影發展迅猛,電影題材基本偏向魔幻奇幻類型,其中少兒向題材占較高比例,然而少兒向的動畫電影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而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逐漸增加。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一直大力發展國產動畫電影,擴大動畫受眾群體,轉型升級觀眾定位,并且越來越重視將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入動畫電影中。
關鍵詞:中國動畫電影;數據可視化;電影題材
中圖分類號:J95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7-00-03
動畫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動畫產業已經成為提高國家軟實力的迫切要求。動畫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綜合性視聽藝術,包含文學、影視、音樂、美術、數字媒體等藝術元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美術和影視。如今的動畫,也是我們俗稱的“動漫”,已經作為一種流行的娛樂方式,受到各個年齡段人們的喜愛。本文主要運用分類統計法,將數據可視化,制成圖表(以柱狀圖和折線圖為主),再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本文收集了2011年至2020年十年中每年的中國動畫電影數量,并進行數量統計和題材分類,將收集到的數據制作成圖表并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其中2018年、2019年與2020年的國產動畫電影數據源于國家電影總局每年出具的公映許可表。2011年至2017年的動畫電影數據源于豆瓣電影,豆瓣電影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分享與評論社區平臺,收錄了百萬條影片和影人的資料,在電影方面,相較于國內其他電影評分平臺,豆瓣可信度很高。
1 近十年中國動畫電影總數統計與原因
1.1 中國動畫電影總數統計
中國動畫在近些年快速崛起,每年的國產動畫作品層出不窮、不計其數,若統計所有的動畫需要大量的資料。而中國每年的動畫電影數量相對較少,統計起來相對方便,動畫電影又是動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分析中國動畫電影能夠反映出整個國產動畫的發展趨勢。圖1以柱狀圖的形式按年份順序對2011年至2020年每年的國產動畫電影數量進行了統計。
2011年上映的中國動畫電影共計16部,2012年17部,2013年22部,2014年28部,2015年43部,2016年40部,2017年19部,2018年22部,2019年27部,2020年23部。從圖1的柱狀高低分布來看,2011年至2015年我國動畫電影數量逐步上升,2016年至2020年動畫電影總量急速下降,2015年與2016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數量龐大。
1.2 近十年中國動畫電影總數分析
1.2.1 國家支持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
21世紀以來,為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產業不斷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12年國家文化部出臺《“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把“國家動畫振興工程”列為文化產業重點工程,這表明國家十分重視國產動畫的發展。2015年末,國家廣電總局實行優秀國產動畫片推薦播出辦法和國產動畫片發行許可證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優化了動畫產業的融資環境。由于國家的扶持,中國動畫電影的產量急劇攀升,近十年的國產動畫電影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1.2.2 中國動畫電影正朝著品質優良化、內容中國特色化發展
近年來日本、美國等國的動畫大量涌入,國產動畫向其學習了大量的技術,如三維技術、電腦繪畫技術,這些技術為國產動畫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利用這些高科技制作的動畫作品依舊只有空殼,我國的動畫作品一直在模仿階段止步不前,諸多國產動畫作品存在水平參差不齊,選題定位失準,不能生動、鮮活地表現中國特色和中國元素,受文化壁壘阻礙,制作水準未能對接國際標準等諸多問題[1]。從數量上看,后幾年的動畫電影有所減量,控制數量是為了提高動畫電影質量,創造中國動畫電影新格局。
2 近十年中國動畫電影題材統計與原因
2.1 中國動畫電影題材統計
一般影視作品題材豐富多樣,如玄幻奇幻、校園、冒險、仙俠武俠、愛情、戰爭、紅色、兒童等,為了方便統計,本研究將題材分為兩大類:魔幻類和非魔幻類。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動畫的受眾為幼齡群體,但是如果動畫電影一直停留在少兒向,我國的動畫電影是不會得到發展的,文化信息輸出也會受到阻礙,所以本研究還對少兒向題材進行了統計。除此之外,據大數據統計,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深受中外觀影者的喜愛和關注,所以本研究也對傳統文化與非傳統文化題材進行了分類,統計結果如下。
如圖2所示,顯而易見,魔幻題材的動畫電影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主流部分,幾乎所有動畫電影都以魔幻題材為主。
如圖3所示,這十年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動畫電影有39部,非傳統文化題材的有106部。2011年至2016年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多于非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2017年至2019年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數量逐漸增多,2020年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數量超過了非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電影數量。
如圖4所示,2011年少兒向的中國動畫電影有6部,2012年11部,2013年17部,2014年18部,2015年27部,2016年27部,2017年8部,2018年10部,2019年10部,2020年5部。根據曲線圖所示,少兒向題材的動畫電影數量呈下降的趨勢。
2.2 近十年中國動畫電影題材分類
2.2.1 魔幻題材的動畫更奪人眼球
中國動畫為什么大部分是魔幻類題材?根據圖3的數據統計,傳統文化在動畫電影中的分量舉足輕重,中國動畫題材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大部分都具有魔幻色彩,如《西游記》《白蛇傳》《山海經》等小說和民間故事經常被融入中國動畫電影中。同時,我國傳統文化中很多故事都具有教育意義,這些傳統民間故事經常被世人所傳,非常適合作為制作動畫片的題材,因此這樣的動畫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與追捧。對于動畫電影來說,中國神話故事之間關聯性強,因此打造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中國動畫電影,輸出中國文化,指日可待[2]。除此以外,動畫題材有一大部分源于文學小說、漫畫、原創動畫系列等等,這些原本就有大量粉絲群體的作品給國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同時給這些系列動畫作品帶來了龐大的受眾群體。而這些小說漫畫作品大部分都以魔幻題材為主體,魔幻題材動畫電影因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無中生有”的創新,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2.2.2 傳統文化題材與動畫電影的創新融合成為新的動畫表現形式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題材的中國動畫電影數量從2018年開始急劇攀升。國家電影局發布《2018年度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畫電影創作工程專項資金項目公示》,表明我國大力支持中國傳統文化與動畫電影的融合。在近幾年的中國動畫電影中,《大魚海棠》《白蛇:起源》《姜子牙》等高質量的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動畫電影開始成為主流,并且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也讓人們對傳統民間故事有了新的認知。
以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不管是哪吒的形象,還是敘事構成,都與傳統的故事不同。電影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角色,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哪吒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傳統文化內核的重塑與現代思想的結合是一種全新的動畫表現形式,讓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真正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力量。從題材上看,回歸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更能得到觀眾的喜愛,這些富有中國元素的優質國產動畫電影正在國內形成新的國風文化熱潮。
2.2.3 中國動畫電影觀眾定位轉型升級
在傳統觀念里,人們認為動畫是小孩子的專屬,會將動畫歸類為“低齡少兒”向,兒童向定位會讓電影“屏蔽”一部分觀眾。在國產高質量動畫作品缺失的背景下,那些習慣選擇國外優秀動畫作品的觀眾會逐漸形成國產動畫“低幼、低品質”的固有印象。隨著《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塞爾達》等少兒向動畫片的爆火,動畫產業幾乎都以少兒向為主要題材。從《2018年中國動畫電影產業發展分析報告》中的票房統計來看,2017年大量的低幼向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不足千萬元,拉低了票房總量。因此,只限定少兒向題材的動畫電影是得不到發展的,必須拓寬動畫電影受眾,提高動畫質量。這也解釋了2017年動畫電影數量驟減的原因。當然,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不可能停留于此,以《熊出沒》為例,其系列動畫電影將受眾年齡定位拓寬至全年齡段,使中國動畫電影受眾得以擴大。少兒向的動畫電影數量逐年減少,這也代表著此前的國產動畫觀眾定位偏低幼,轉型升級后雖然并沒有忽視低幼動畫的創作,但是“動畫不只是兒童藝術”的觀點逐漸成為共識[3]。
3 結語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文化特質,文化底蘊是動畫作品的靈魂,中國動畫電影亦是如此。經過國人對動畫電影漫長的摸索,我國動畫電影近年來對觀眾的審美以及藝術趣味有了準確的把握,在這個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動畫電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寓言和童話,更傳遞著一種信息和文化。據圖表分析,中國動畫電影題材主打中國傳統文化,向著融合創新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拓寬動畫受眾人群發展。現在的動畫電影不僅僅是兒童的樂園,也是成人的童話,更是中國文化夢。中國動畫電影想要獲得新發展,就要更注重自身的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歷史積淀,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寶藏,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要堅持創新性和正能量并重,只有將人文與技術、傳統與現代結合,中國動畫電影才能充滿活力、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 朱靜.新時代下,中國動漫如何“走出去”[J].新理財(政府理財),2021(Z1):52-53.
[2] 方絲雨.國產動畫發展的有利條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8):215-217.
[3] 盤劍.中國動漫產業和動畫藝術的發展趨勢與流變[J].人民論壇,2021(1):134-138.
作者簡介:王鈺(1998—),女,上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