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芬
【摘要】《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是中職教育的必修課程之一,其教育情況將會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法治觀念、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極大影響。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新方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借助形象生動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以此促進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效果提升。
【關鍵詞】職業道德與法律;案例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7-081-02
前言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職業道德、法律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在中職教育中,必須提高對《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的重視力度,要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方式來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可以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1]。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對真實案例進行分析、總結,以此啟發學生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可以帶給學生很深的印象,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1.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價值
對于案例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實現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2]。案例教學法具有形象、直觀、生動、易懂等特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案例教學法也是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良好銜接點,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價值在于:
(1)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引入與之相關的案例,或者是將學生的現實生活、網絡上流行的熱點事件當做案例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學到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對這些案例進行剖析,這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案例教學法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案例分析中,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出案例以后,學生需要對案例進行認真討論、分析、總結,同時學生要將自己的觀點呈現給全班同學。在這樣的活動中,師生之間交流十分密切,課堂氛圍良好,有助于學生知識獲取。
(3)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以后,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課堂教學灌輸知識的情況,學生會在課堂上更加主動的對案例進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顯著培養了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3]。同時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需要針對案例提出自己的具體觀點,這對于學生創新力、個性化發展有很大幫助。
(4)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抽象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會在案例探索中,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同時真實的案例也會帶給學生警示,能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2.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原則
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實施案例教學法時,應該堅持相應的原則,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優勢。首先是教育性原則,《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健康道德觀念的關鍵課程,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必須突出案例的教育性,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愛崗敬業的知識時,可以將修腳大師陸琴的案例引入課堂上,讓學生借助案例學會自尊、自信、自強,同時也通過案例改變學生對服務行業的偏見,使得學生可以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觀念,讓學生真的理解愛崗敬業的內涵[4]。其次是真實性原則。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案例時,必須保證案例的真實性,這樣才能增強案例的說服力,才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防范犯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校校園貸的案例引入課堂上,這一案例對學生來說十分熟悉,可以更好的深入學生內心,能引起學生共鳴。最后是時效性原則。對中職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時期,對各種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每個學生都會利用手機來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信息。所以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時,必須保證案例的典型性、時效性,以此更好的指引學生對案例進行探索分析。
3.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的應用
3.1選擇針對性案例
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教師采取案例教學法時,必須對課堂教學選用的案例進行認真分析,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選擇針對性、科學性案例,以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收集案例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點、專業傾向,從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積極性[5]。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考慮到案例的開放性,要引導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對案例進行思考,促使學生能更加靈活的應用知識思考案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榮辱,有道德”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對校園內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記錄下來,制作成相應的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對學生來說,校園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與自己本身有很大關聯,教師將這樣的案例引入到課堂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積極性。
3.2構建良好學習氛圍
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教師引入案例時,還應該指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教師要主動的為學生構建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以此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6]。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案例,借助案例分析來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職業道德”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社會上的熱點事件當做案例引入課堂上,如某企業的會計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挪用公司的公共財產,最終導致公司資金緊張,面臨破產。教師結合案例讓學生意識到,這種行為不僅是違反了法律,更是一種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教師通過案例讓學生意識到職業道德的內涵,并自覺的樹立良好職業道德觀念。同時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做好案例評價,每個學生對于案例的觀點、意見是不同的,還有的學生提出的觀點與案例教學內容相矛盾,所以教師要對所有學生的案例觀點進行總結,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糾正,從而更好的發揮出案例教學作用。
3.3小組合作研討案例
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時,為了讓學生可以對案例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探究活動,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案例分析[7]。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學生會接觸到其他同學的觀點、想法,能從不同的角度對案例進行思考,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將學到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維權”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張某在舅舅的工廠工作,在7月末張某向舅舅所要3000元工資,結果舅舅以資金緊張為由沒有給他。而張某為了得到自己的工資,以綁架舅舅的女兒為威脅,張某的舅媽隨即報警。張某被警方制服,并以非法綁架他人罪拘役張某。教師讓學生分組對張某、張某舅舅、張某舅媽的行為進行分析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會明白,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應該采取合法的方法,在本案例中,張某以綁架舅舅女兒的行為索要工資,無疑是違法的;但是張某舅舅不給張某工資也是侵犯了張某的合法權益,也需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張某的舅媽通過報警保護其女兒生命安全,是合法的行為。教師借助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法律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能做出違法行為,如果是為了維權,則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具有良好的價值,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指引學生靈活的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因此,在今后的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適宜的案例,指引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提高自身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茂健.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9(17):12.
[2]任向輝.淺析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47):20.
[3]康澤.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19(11):156.
[4]申素花.案例教學法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9(6):154.
[5]黎盈瑩.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知識經濟,2020(3):112-113.
[6]韋可忠.探究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145.
[7]趙春梅.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20(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