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低利率環境下,保險負債端與資產端兩頭承壓,資產負債管理難度加大。盡管在當前我國利率趨勢性下行的背景下,壽險業出現全面利差損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但需要對利差損的風險隱患予以高度關注。本文總結分析了海外壽險公司應對低利率環境的資產負債管理經驗,并結合中國壽險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策略建議。
關鍵詞:低利率環境;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
引言
保險公司是資產負債經營的,資產負債匹配和利率風險管理是伴隨保險公司經營模式的固有問題,是一種本質性的管理要求。保險資金在運用過程中,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公司可以選擇減小在信用風險與權益價格風險方面的風險暴露,但所有保險公司都無法繞開利率風險管理問題。在償二代監管體系下,市場風險下的利率風險所占用的最低資本在絕大多數壽險公司中都是比例最高的,考慮到風險分散效應的存在,一些公司的利率風險最低資本占用在整體最低資本中的占比甚至超過了100%。利率風險管理貫穿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全流程,是決定一家保險公司是否能實現長期穩健經營的核心能力。
1.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與利率風險管理
20世紀70年代,西方主要經濟體的市場利率發生了大幅波動,金融機構面臨的利率風險不斷增加,資產負債管理作為利率風險管理手段開始受到保險類機構的重視。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概念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高,包含的內容已經從原本比較單一的利率風險管理擴展到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產品管理、戰略管理等全流程管理。保險公司是資產負債經營的,資產負債匹配和利率風險管理是伴隨保險公司經營模式的固有問題,是一種本質性的管理要求。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公司可以選擇減小在信用風險與權益價格風險方面的風險暴露,但所有保險公司都無法繞開利率風險管理問題。在償二代監管體系下,市場風險下的利率風險所占用的最低資本在絕大多數壽險公司中都是比例最高的,考慮到風險分散效應的存在,一些公司的利率風險最低資本占用在整體最低資本中的占比甚至超過了100%。利率風險管理貫穿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全流程,是決定一家保險公司是否能實現長期穩健經營的核心能力。
2.我國壽險業歷史上出現的利差損
中國保險業在發展過程中曾遭遇嚴重的利差損問題。20世紀90年代壽險業銷售了大量高預定利率產品,此后央行連續降息,加之當時險資運用渠道有限,導致利差損的產生。90年代初,我國處于高利率時期,壽險公司主要參照銀行存款利率進行定價,簽發了大量預定利率8%以上、期限超過20年的保單。1990-2002年,我國共進行了13次利率調整,壽險公司長期預定利率的調整明顯滯后于銀行存款利率調整。2002年2月,當一年期利率由1993年的10.98%大幅下降到1.98%時,我國壽險業由此形成的利差損高達500億元。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利差損保單出現在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成長初期,1999年以后,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使之得以逐步消化。設想,如果利差損出現在行業比較成熟的階段,那必將長期困擾中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3.利差損是利率環境變化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欠缺
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利差損問題產生,往往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且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方面,受制于負債端成本的剛性化,資產端對利率的敏感性高于負債端,在外部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時,市場利率快速大幅下行,壽險產品預定利率高于投資收益率,容易導致利差損。內因方面,資產負債管理不當是保險公司發生利差損的根本原因。負債端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設定保單預定利率未充分考量中長期利率走勢的變化;資產端未充分考慮負債特點而進行盲目投資,過高地承擔了投資風險。
4.低利率環境下的我國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研究
4.1加強對利率走勢的研判
準確判斷中長期利率中樞水平是做好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利率走勢的保險資金中長期投資收益率預測,是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邏輯起點。需要對經濟以及政策加強研究,尤其是加強利率走勢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和判斷,為資本市場各類資產配置及時調整提供研究支持。
4.2提高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協同性
低利率環境增強了壽險公司資產負債協同管理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既要根據負債業務匹配資產,同時資產端也要介入產品定價和開發,資負兩端相互影響、相互驅動,體現出“資產管理考慮負債特點,負債管理以資產為基礎”,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協同性,使得資產負債管理有效貫穿保險產品設計、準備金提取、投資策略、流動性管理等多個業務流程。同時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將資產負債管理指標納入相關部門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中。
4.3防范資產負債久期缺口風險
資產負債的久期匹配是防范長期“利差損”的關鍵。截至2019年底,壽險公司負債和資產久期缺口超過6年,當前久期錯配風險要遠大于成本收益錯配風險。一方面,資產端可靈活把握拉久期節奏,實現當期收益與久期匹配的平衡。當前既不能只顧滿足當期投資收益而忽略拉久期,也不要只注重拉久期而忽略當期成本收益匹配。不宜在利率中短期下行下半場拉久期,而應逢中短期收益率波動反彈拉長資產久期。另一方面,負債端可通過縮短長期儲蓄型產品久期、大力發展短期險的保障型產品等措施縮短資產負債久期缺口。
4.4通過利源多元化應對長期利率下行風險
一是回歸保險本質,大力發展保障型產品。保障型產品抗風險性相對較強,盈虧主要來自“死差益”。保險公司可加大創新,大力發展高“死差益”的健康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型業務,積極把握個人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契機,優化產品結構。二是控制保證收益產品規模,發展利率敏感型保險產品。從海外壽險公司應對低利率環境的產品策略來看,投連險等利率敏感型產品同樣也是應對利率下行的良策,既可以保持現金流的穩定,又可將利率風險轉嫁給保單持有人,避免出現利差損風險。三是通過利源多元化應對長期利率下行風險。除了通過增加保障型業務提高“死差益”外,還可通過提高“費差益”增厚利潤。比如,合理調整開支,控制營銷渠道成本,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大力發展投連險轉嫁風險、賺取費差等。
4.5充分利用保險資金“姓保”的特性做投資
在低利率環境下,可利用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資金穩定等特點,賺取流動性溢價和風險溢價,以確保投資收益率的穩定性。一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調整投資策略。一方面,可增加長期股權、長期另類投資、長久期債券等跨周期資產的配置,尤其是長期股權投資,既可增厚投資收益,又可穿越利率周期。對符合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國家戰略的股權投資項目,例如新能源、環保、人工智能、健康服務等,可積極把握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可適當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對提高收益率和分散風險形成有效支持。二是提高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可通過交易結構和風控手段的創新,挖掘風險收益特征較好的項目,以獲取風險溢價。三是在保持杠桿水平合理的條件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通過回購等融資手段提前籌措現金,領先于中短期利率下行進行配置。
結語
為了能夠在收益率要求、久期匹配、流動性要求和波動率控制等多個維度上實現多重目標平衡,必須得依靠多種風險收益特征不同大類資產構成策略組合。現行監管政策下保險資金的可投資范圍既涵蓋了債券、存款、股票等傳統投資品種,也包括了債權計劃、信托計劃、資產證券化產品等非標債權類資產,還可以配置股權、不動產等另類投資品種,部分具備相應投資能力的公司還能夠配置海外資產。
參考文獻
[1]王靈芝.《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影響[J].中國保險,2018(07).
[2]閻波,管力峰.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風險監管[J].中國金融,2012(16).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