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龍
摘要:農業作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當前隨著科技的不斷成熟與進步,農業也逐步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被應用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有力的支持了并推動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改革與升級,遙感技術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技術,其在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此切入點,就遙感技術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業信息化中遙感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希望能夠為我國農業的信息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遙感技術;農業信息化;應用
農業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糧食等基本生活資料,其作為以土地為生產資料的一種產業,其生產過程存在極強的地域性、分散性以及周期性等特征,和其他產業結構相比較而言,農業集成化程度低,受氣候影響較大,這導致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人們利用常規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往往無法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有效掌控,傳統農業模式的弊端也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暴露出來,而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農業迫切需要引進新的生產技術來改變現狀,遙感技術作為新興技術,其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必將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
1.遙感技術與農業信息化
1.1遙感技術的基本概念
所謂遙感技術指的是一種探測技術,其通過電磁波相關原理,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能夠不通過接觸就能夠實現對目標相關信息的感知,因此被稱之為遙感技術。遙感技術興起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成了基于各種平臺的、較為完善的遙感技術體系,如衛星遙感技術、航天遙感技術、無人機遙感技術等,已經能夠實現對地球物理各種數據信息的有效收集和應用[1]。
遙感技術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其在使用過程中穩定性較好,極少會因為地面條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約而影響信息的獲取結果。遙感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微波段的信息進行獲取,同時還能夠對可見光波段、紅外光波段、紫外光波段進行獲取,加上其能夠在高空接收電磁波信息,因此遙感技術表現出明顯的覆蓋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
1.2遙感技術與農業信息化之間的聯系
通過前面的陳述我們得知,遙感技術有著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平臺多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遙感技術在農業信息化中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優勢,其同農業有機融合而形成的農業遙感體系,在農業生產調查、監測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通過農業遙感體系能夠幫助人們掌握農業資源、了解作物長勢,在發生氣象災害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遙感技術來掌握受災情況,總而言之,遙感技術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對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
2.遙感技術在農業信息化中的具體應用
2.1遙感技術在農業資源調查中的應用分析
2.1.1耕地資源的調查
耕地資源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耕地資源的調查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遙感技術,直接、便捷的獲取耕地資源的具體信息,比如說耕地的面積、形狀、位置等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依據,提高耕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耕地資源調查的案例有很多,在對2019-2020年河南省原陽縣耕地“非糧化”情況摸排的時候,就利用了遙感監測技術對其所在地的耕地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確認,不僅排查清楚了該地區耕地資源的變化情況,同時為該縣的耕地資源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2.1.2農業污染的調查
農業污染問題一直是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具體表現為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對污染情況進行調查有助于農業污染的治理。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對農業污染情況以及污染源頭進行調查,從而使得農業生產人員及時對這些污染信息進行掌握,避免這些污染進一步擴大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同時遙感技術還能結合當地人文和環境因素,對污染產生的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為相關人員的污染治理提供參考[3]。
2.1.3水土流失情況的調查
水土流失情況的存在使得用于農業生產的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對水土流失的情況進行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遙感技術的應用,能夠對因水土流失而造成耕地面積變化的情況進行清楚的了解,同時結合氣候等因素的分析,對水土流失的特征進行分析,為相關人員進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2.2遙感技術在農作物監測方面的應用
農作物具備一定的光譜特性,在其不同的生長時期能夠反射或者輻射不同的光譜,因此我們也可以將遙感技術應用在農作物的監測方面,從而快速有效地對農作物生長情況、產量等信息進行監測。
2.2.1作物種植面積的監測
對農業生產而言,作物種植面積是一個重要的生產指標,特別是在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更要確保作物種植面積的真實可靠。遙感技術有著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的優勢,將其應用在農作物種植面積的監測上,能快速實現對農作物覆蓋面積等數據的獲取,同時根據不同農作物光譜特性的不同,遙感技術還能夠識別作物種類,并以此為基礎,對不同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分別進行統計,使得相關人員能夠實現對農作物種植情況的有效掌控[4]。
2.2.2作物長勢情況的監測
所謂作物長勢指的是對農作物具體生長情況的一個綜合評價,由于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長勢不同,光譜反射率也有很大的差別,利用這一特性,可以通過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良好的監測,通常情況下我們利用0.6-0.7μm可見光反射率與0.75-1.0μm紅外光反射率的比值來反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比值越小則說明作物生長情況不良,比值越大就說明其生長情況較好。
2.2.3作物產量的估算
作物產量與長勢情況存在一定的回歸關系,遙感技術既然能夠實現對作物長勢情況的監測,那么在此基礎上必然也可以實現對農作物產量的估算,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均可以在遙感技術以及相關模型的基礎上,實現對產量的精確估算,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工具,而在客觀上,農作物產量估算有助于國家及時對糧食市場進行調控[5]。
2.3農業災害的監測和警報
農業病蟲害、洪澇災害等農業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嚴重影響到正常的農業生產秩序,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可以對這些災害進行有效的監測和警報,以病蟲害為例,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就監測到一定的異常,從而采取措施避免病蟲害的出現。而洪澇災害等自然災害,可以利用要遙感技術做好災害的應對措施。農田在受災之后,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快速有效的將受災面積等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為救災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農業種植等生產活動也逐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遙感技術作為一個相對成熟的技術體系,其在農業信息化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優勢,利用遙感技術可以調查耕地信息、農業污染信息、水土流失信息,在作物監測方面可以監測其種植面積、長勢以及產量情況,還能在農業災害方面進行一定的監測和警報,遙感技術的應用有力的推動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煉晨.遙感技術讓農業生產更“智慧”[J].中國農資,2021(06):15.
[2]王爽.遙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24):62 -63.
[3]賀海燕,韓步龍,李琳,袁淑杰.農業氣象災害遙感監測探析[J].南方農機,2020,51(16):80-81.
[4]劉紅松.遙感技術在現代農業工程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 (18):49-50.
[5]賈雨晗,李蘊雅.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 (17):179+188.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廣西南寧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