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玲




摘要:目的:采用搜索范式探討不同線索提示類型和呈現位置對大學生注意偏向的影響。方法:在線索提示下,被試對簡單幾何圖形出現的位置進行按鍵反應,線索提示類型為有效、中立和無效,呈現位置為外周和內源。結果:不同線索提示類型以及呈現位置對注意偏向都有影響。結論:在線索位于外周時,線索是有效、中立或無效都對反應時無影響;而線索處于內源時,線索有效與否對反應時有影響;當線索有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反應時有影響,而當線索無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結果無影響。
關鍵詞:線索提示類型;線索類型;線索呈現位置;注意偏向
1背景
提示范式(Cuing 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導語來引導被試注意一個明確的輸入源,然后把對這一輸入源的加工和對其他輸入源的加工作比較。Posner在1980年采用空間線索提示范式區分了兩種注意定向:外源性注意和內源性注意(趙亞軍,張智君,2010)。外源性注意是通過外周突現引發的注意選擇,特點是獨立于觀察者的意圖控制,主要取決于刺激特性,屬于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內源性注意是通過出現在視野中央的符號線索引起的注意定向,,屬于自上而下的加工(趙晨,張侃,楊華海,2001)。因此,本研究采用搜索范式探討不同線索提示類型和呈現位置對大學生注意偏向的影響。
2方法
2.1被試
某大學在校本科生31名(男6名,女25名),年齡18~22歲,所有被試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且均為右利手。
2.2實驗設計
本實驗為單因素重復測量設計,自變量為線索提示類型,因變量為被試對靶刺激空間位置判斷的反應時。外周空間線索提示類型有三種呈現方式,所有被試均接受三種水平的實驗處理;內源空間線索提示有兩種呈現方式,所有被試均接受該兩種水平的實驗刺激。
2.3實驗流程
本實驗通過“心云天地-教學平臺”系統呈現實驗程序和收集實驗數據。實驗采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作為線索刺激。兩個實驗均包含三個block,其中一個練習的block,兩個正式實驗的block。實驗指導語如下:
外周指導語: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請你注視屏幕中央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灰色的方框,實驗過程中,方框將出現高亮狀態,可能是任意一個方框,也可能是兩個方框。隨后一個“*”如果出現在左側方框內,請按F鍵;如果“*”出現在右側方框內,請按J鍵。情盡快且準確地按鍵。
明白以上說明后,請按空格鍵開始練習。
內源指導語: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請你注視屏幕中央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灰色的方框,當“+”變為箭頭“→”或者“←”后,一個“*”將可能在于箭頭指向一致的方框內出現,也可能在與箭頭指向相反的方框內出現。如果“*”出現在左邊的方框內,請按F鍵;如果“*”出現在右邊的方框內,請按J鍵,請盡快且準確地按鍵。
明白上述說明后,請按空格鍵開始實驗。
3實驗結果與分析
3.1各被試在不同實驗范式及不同提示條件下的反應時描述性統計
如表一所示,對各被試在不同實驗范式及不同提示條件下的反應時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在外周-有效條件下,反應時最大值為452.00,最小值為289.00,均值為358.55;在外周-中立條件下,反應時最大值為430.00,最小值為294.00,均值為361.74;在外周-無效條件下,反應時最大值為503.00,最小值為302.00,均值為371.77;在內源-有效條件下,反應時最大值為511.00,最小值為269.00,均值為337.84;在內源-無效條件下,反應時最大值為504.00,最小值為300.00,均值為361.81。
3.2.1注意-外周:對不同的提示條件下的反應時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結果如下:F=0.783,p=0.460>0.05,所以認為在外周空間線索提示實驗中,在不同的提示條件下的反應時并沒有顯著差異。
3.2.2注意-內源:對不同的提示條件下的反應時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結果如下:t=-5.176,df=30,p=0.000<0.05,所以認為被試在不同的提示條件下,反應時的差異顯著。
3.3對內外源兩種實驗范式的相同提示條件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結果如下:當提示線索為有效線索時,t=3.620,df=30,p=.001<0.05,兩實驗范式的反應時的差異顯著;當提示線索為無效線索時,t=1.808,df=30,p=.081>0.05,兩實驗范式的反應時的差異不顯著。
4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數據做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配對樣本t檢驗,可得知在線索位于外周時,線索是有效、中立或無效都對反應時無影響,這與前人的實驗結果相反;而線索處于內源時,線索有效與否對反應時有影響,符合前人研究;當線索有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反應時有影響,而當線索無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結果無影響。實驗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如下。
首先,實驗的被試數量有限,只有31人,而且被試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其次,實驗設備以及實驗地點不統一,被試采用的是個人筆記本電腦,電腦屏幕尺寸、分辨率等可能不一致,同時,環境因素也有影響,例如嘈雜環境下被試可能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實驗上,從而導致實驗中線索這一變量產生的影響不明顯。
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在改進以上不足的基礎上在行為實驗中添加眼動實驗,追蹤眼球的軌跡,除此之外,也可以把線索分為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做進一步研究。
5結論
在線索位于外周時,線索是有效、中立或無效都對反應時無影響,;而線索處于內源時,線索有效與否對反應時有影響;當線索有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反應時有影響,而當線索無效時,無論線索位置如何都對結果無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晨,張侃,楊華海.(2001).內源性注意與外源性注意的跨通道比較.心理學報(03),219-224.
[2]趙亞軍,張智君.(2009).眼睛注視線索提示效應:內源性注意還是外源性注意.心理學報(12),1133-1142.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心理學(師范) 遼寧省大連市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