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本文以珠海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的語言景觀為研究對象,從量化的角度調查各種語言標牌的分布情況,基于SPEAKING模型理論對所采樣本的交際功能進行描述分析。研究表明,該區的私人語言標牌呈現國際化發展態勢,雙語標牌比例較高,多語標牌開始萌芽;私人語言標牌設計能考慮到受眾者的交際需求,基本能完成信息傳遞功能;官方語言標牌建設相對滯后,雙語比例低,信息傳遞不完整,有待進一步完善,希望本研究對珠海市語言景觀的調查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語言標牌;語言種類;語碼次序;交際功能
中圖分類號:H00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7-0063-03
語言景觀作為社會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不僅關注公共空間和場所內的語言使用特征,更著重研究語言選擇背后的政策取向、權勢、身份、文化認同等問題。近十年,語言景觀研究逐漸由靜態的語言現象研究走向多維度動態研究,更多學者把語言景觀實踐看成一個管理機構、讀者、標牌制作者、所有者多方互動的話語過程。此過程體現了語言的賦權功能和言語交際的過程。語言景觀研究不僅能為全球化語言接觸和語言本身的影響提供證據,也為實現語言景觀的社會價值提供思考。語言景觀、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是一種共生關系,語言景觀反映著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經濟、文化的發展又會對語言景觀建設提出新的訴求,關注、完善語言景觀建設,使其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對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珠海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的景觀為例,期待為今后珠海市語言景觀的調查研究起到一定開拓作用。
一、研究概要
(一)概念界定
目前學術界關于語言景觀有多種定義,本課題參考Landry及Bourhis提出的定義:“公共道路標牌、廣告牌、街道名稱、地名、商業標牌和政府建筑上的公共標志的語言結合,共同組成特定領土、地區和城市群的語言景觀?!盵1]語言景觀有兩個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傳遞某一地區的語言使用情況、語言特征、語言多樣性等;象征功能指的是語言景觀能夠反映語言背后的權勢信息、族群、身份、地位等。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珠海南灣片區內與外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區域,具體包括:華發新城、華發世紀城兩個國際化社區及其附近的商業街、景區、學校、醫院的語言景觀建設情況。課題參照Cenoz和Gorter的研究方法,使用相機對研究區域內的語言景觀進行數據采集,樣本統計中,無論標牌大小,每個機構的語言標牌只計一次。實證調查的時間為2021年3月,最終得到有效樣本351張,按照語種對其分類,從量化的角度統計出各種語言標牌所占比例,以此判斷該空間內語種分布情況;參考SPEAKING模型,從標牌語碼選擇、語碼排列次序、語碼字體選擇等角度,對被選區域內的語言標牌進行描述、解讀,了解當前官方和私人語言標牌的現狀,探討語言景觀的功能價值,分析當前語言景觀建設的不足,并根據實際給出建議。
(三)研究的理論框架
美國語言學家Hymes提出了言語事件構成要素理論——SPEAKING模型。加拿大應用語言學家Huebner以此為理論基礎,提出可以參照SPEAKING模型對語言景觀進行分析,進而探究語言手段和社會意義之間的關系[2]。具體如下:“S”指交際情境和環境,在這個層面,語言景觀研究可以考察語言標牌放置的位置所構建的社會功能;“P”指交際的參與者,包括語言標牌的設計者與受眾;“E”代表語言標牌設計者的預期目標;“A”代表言語行為與事件發生的形式和順序,關注語言標牌的語碼大小、先后呈現方式等;“K”代表交際的基調,指交際信息蘊含的情感要素,語言景觀可以從語用效用方面對文本的基調進行解讀;“I”工具媒介指交際傳播的風格和形式;“N”為規約,考察語言政策所需遵守的各項社會規則;“G”指語言景觀可以從標牌的類型進行分類研究,如指示牌、警告牌、廣告牌等。
二、珠海市南灣外國人聚居區的語言景觀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研究將珠海市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的語言景觀按其屬性分為官方標識和非官方標識,對兩者分別展開調查分析。
(一)官方語言景觀的調查與分析
官方語言景觀的設立主體是政府等管理部門,對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語言景觀的調查可以窺見官方的語言政策、態度以及執行效果。
由表1可知,官方標牌語種分布比較單一:單語標牌語碼為中文;雙語標牌語碼為中英組合;無多語標牌;中文單語標牌數量明顯高于雙語標牌,中文的主導地位十分明顯,英語作為官方標牌使用的唯一外語,可見珠海市政府對英語國際地位的認可。
語碼分布呈現以下特點,交通和服務類語言標牌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主干道、醫院、社區等場所均配有較清晰規范的英文標注;警示類標牌以中文為主,雙語標牌僅在銀行和高壓電兩個場所呈現;街區、公園內弘揚社會風氣、介紹歷史人物的文化宣傳標牌全部使用中文。
官方標牌中文都置于英語的上方或者左側,處于優勢位置;中文所占的空間大于英文,表達了中文的重要地位;中文字體以宋體簡體字為主,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3],部分場所如公園、紀念館的中文標牌使用了宋體、行書、手寫體,以此展現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引導受眾感受景觀與文化的融合。英文標牌使用無襯線體,強調字母辨識度,重視信息傳遞的效度。
基于以上數據和分析可推測出,官方語言標牌設計者的交際需求是借助語言標牌傳達國家的語言政策、官方意識形態及給受眾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為了獲知受眾的交際需求,本研究分別對居住在南灣的10位講英語的外國人和10位講漢語的本地人進行了口頭采訪,通過采訪得知,除了獲取各類信息外,外籍人士希望借助語言標牌了解珠海當地文化、風土人情,如北山的歷史人文景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等;本地人平時最關注的是提示牌和警示牌,比起文化宣傳牌,他們更喜歡通過短視頻平臺或社交媒體獲取視覺化的文化類信息[4-5]。由此可見,南灣片區官方語言景觀設計者的交際目的和受眾者的交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影響了語言景觀信息功能的發揮。
(二)非官方語言景觀調查與分析
非官方語言景觀是指私人或企業所設立的用作商業信息介紹的標牌,語種的分布情況詳見表2。
如表2所示:239塊私人標牌中,單語標牌69塊,雙語標牌162塊,雙語標牌的數量是單語標牌數量的二倍多,多語標牌8塊;語碼搭配呈現多樣化,出現了中韓、中日組合及多語組合。中英雙語標牌數量超過了中文單語標牌數量,從數據中可以感受到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強勢地位。
中英文排列次序比較靈活,有上下、左右、包圍等排序方式。設計者以創意美觀、吸引消費者為目的,排列方式體現不出漢語的強勢地位。中文標牌字體使用更加豐富,有楷體、宋體、隸書、手寫體和藝術字體等,體現商家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價值。英文標牌使用襯線體和非襯線字體,線條或簡潔明朗、古老時尚或青春活力,可以推測,私人標牌的設計者重視受眾者的交際需求,將受眾者的年齡、收入差別等作為標牌設計的考量要素,以期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
此外,私人標牌有中文簡體和繁體并用的現象,經營廣東傳統餐飲的商家偏愛中文繁簡組合標牌。使用英文作為單語標牌的商家主要包括國際知名化妝品、服裝品牌,以此彰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借此吸引高收入消費群體。使用多語標牌的八個商家均為跨國婚姻的多語家庭,使用多語的原因是借助語言標牌向消費者傳達店內提供地道的母國餐飲服務,同時希望本地消費者認可母國的食物和母國的語言。
綜上所述,私人標牌的設計者能兼顧自身交際需求和受眾者的交際需求,最大化地發揮標牌的功能,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三、珠海市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域的語言景觀規劃思考
通過對被研究區域的語言景觀考察,本研究發現以下問題:
官方標牌語言使用較為規范,但有10%左右的雙語標牌信息翻譯不完善,影響關鍵信息的傳遞;私人標牌語言錯誤率為29%,包括翻譯不準確、詞匯使用不當、漢語拼音拼寫錯誤等問題,不僅不能給受眾者傳遞有效的信息,還破壞了該區域的語言生態。
本研究共采集語言標牌351塊,官方雙語標牌僅有33塊,官方雙語標牌數量有待提高。在這33塊標牌中,警告和交通信息雙語標牌比例偏低,人文景觀類的語言標牌沒有相應的英語翻譯,這說明官方對語言景觀的警示功能和認知功能未加以重視。
珠海政府和民眾應當能從觸目皆是的語言景觀中,感悟珠海這座城市的思想和靈魂,體會經濟、文化、語言景觀和人之間互動的狀態;應把語言景觀實踐看成一個動態的言語會話過程,在遵循當地語言政策的基礎上,從交際的角度完善語言景觀建設。
四、結語
本課題調查了珠海南灣外籍人士聚居區的語言景觀,主要獲得以下研究成果:通過對語言景觀語種分布、語碼搭配方式的調查與分析,了解到該區域的語言使用情況,發現私人標牌雙語現象明顯,多語現象正在萌芽;依據SPEAKING模型對該區域內的語言景觀現狀進行描寫,發現官方標牌設計者從交際的單方出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言景觀的交際功能;私人標牌考量了交際雙方的需求,達到了更好的交際目的。由于本課題未能采訪到官方語言設計者,對官方語言景觀的交際功能解讀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有志于語言景觀研究的學者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Richard,Y.. Landry, Rodrigue and Bourhis,“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J]. Food Labelling,1997,16(01):ii.
[2] Huebner,T.. Bangkok’s Linguistic Landscapes:Environmental Print,Codemixing and Language Change[M].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6(01):30-50.
[3] 尚國文,趙守輝. 語言景觀的分析維度與理論建構[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06):81-89.
[4] 楊永林,程紹霖,劉春霞. 北京地區雙語公共標識的社會語言學調查——理論方法篇[J]. 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03):1-6.
[5] 劉梓緣. 多模態視閾下廣州城市語言景觀調查研究——以北京路為例[J]. 海外英語,2020(14):93-94.
(薦稿人:董燕,珠??萍紝W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