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本文通過對兒童繪本市場的調查,了解中西方不同國家的繪本設計發展脈絡;對廣西“壯族民間故事”在兒童繪本市場中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對兒童繪本特點、文學傳播意義等理論進行總結,掌握廣西壯族民間故事的兒童繪本研究出現空白現象的原因。在此過程中,文章重點分析兒童繪本在文化傳播中的“接力棒”功能,并指出兒童繪本的傳播優勢,欲解決繪本中圖畫形象的民族特征不明確,民族故事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足以吸引讀者,“壯族民間故事”在文化傳播、文化產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兒童繪本;壯族民間故事;傳播;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J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7-0152-03
進入“讀圖時代”,信息的表達方式和人們對信息的接受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圖像為載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充斥著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在當今書籍市場上,繪本作為圖書的主要形式,滿足了現代人日益提高的閱讀需求。“繪本”一詞源于日本,內容多以圖文結合形式呈現,其中圖占重要角色。在中國圖書市場上多見兩種類型:一種是成年繪本,另一種是兒童繪本。
一、我國繪本發展脈絡
繪本,也稱“圖畫故事書”,在我國出現較早,從漢代畫像石、隋唐時期雕版印刷的《金剛經》便可以窺見。伴隨著我國印刷術的發展,繪本以各式各樣的載體出現。
“新文化”運動后,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圖畫故事書初見端倪,并且許多文學藝術方面的先鋒人物在兼容并蓄的同時積極探索圖畫書即繪本的創作,例如魯迅先生。
1949年左右,也有很多藝術界大師級人物如林風眠、程十發等參與到了圖畫故事書的創作當中,那時期的作品多為民族傳統風格鮮明的白描、國畫、版畫、臉譜等。1970年左右,由于“極左”思想的影響,創作題材多以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政治宣傳為主,政治性強而藝術性弱[1]。
1978年之后,我國與世界的聯系逐漸增多,大量的外國圖書涌進,使得“繪本”這個詞匯傳入我國,20世紀60—80年代備受歡迎的“小人書”逐漸被人遺忘。因為在很多優秀的小人書中,白描表現方式沒能夠與新時代故事完美結合;彰顯中國特色的故事繪本沒有得到重視;在歐美動畫片、日本動漫的影響下,“小人書”未能及時調整,錯過了一次蛻變的機會。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及要求更高,進入新世紀之后,國內出現繪本設計的創作和出版熱潮。
二、國外繪本發展脈絡
在西方國家,繪本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古埃及圖文并茂的《生死之書》開啟了繪本的大門;在中世紀,牛羊皮上精致的彩繪《圣經》為基督教徒宣誓必備,“人文主義”精神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主流思想。
英國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強調繪本寓教于樂的功能,加強了兒童繪本的功能性作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國“凱迪克大獎”,成為現今世界繪本的重要獎項之一。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已然成為優秀繪本的高產國家,與繪本相關的人才培養、創作、出版銷售等諸多方面都相當成熟,創新創作能力強,且有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家長期從事繪本創作。
三、全球繪本發展趨勢
如今,繪本發展已有100多年,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現代繪本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不僅繪畫形式、表現風格多種多樣,文學性也十分精彩。歐美作者在創作繪本的過程中注重作品對讀者的積極影響,通過通俗易懂的故事和繪畫風格,表達深刻的哲理;不僅在圖書插畫設計上注重質量,在圖書的編劇上也苦下功夫,甚至某些出版機構都設有專業的繪本劇情編劇,一些國外大學也非常重視對繪本編劇的培養。
20世紀90年代,在大陸紅極一時的臺灣早期繪本作家當屬吉米。他的作品以細膩的工筆畫風格為主,多描繪當代人的生活情景,突顯現代人的情感世界,情節簡單卻引人深思,耐人尋味,深受廣大讀者歡迎。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繪本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中國童書市場進口金額高達61971.6萬美元,但我國原創繪本僅占兩成。
四、中國民間故事概述及傳播現狀
中國本就是一個故事大國,數千年文化醞釀了民間故事的悠長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口頭詠唱轉述的民間故事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
廣義上的民間故事包括中國各族人民口頭散文敘事文學的各種題材和形式,其中有神話、傳說,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故事,如動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話、寓言,以及某些民族或地區特有的口頭散文敘事文學題材等。民間故事涉及人類經驗,是社會學、人類學、文學、語言學等專業學科的另一表述方式。民間故事是人們進行自我娛樂、自我教育的手段,是凝聚文化傳統、使其世代相傳的“接力棒”[2]。
五、兒童繪本的功能
當前,全球繪本發展處于全盛期,水彩畫、油畫、版畫、國畫、漫畫以至數碼藝術等所有藝術形式,都可以納入繪本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中。河合隼雄認為,“繪本里有聲音,也有歌聲”,繪本通過生動的畫面傳達語言功能,讓人“聽見靈魂的聲音”;繪本能給幼兒帶來豐富的體驗,優秀的繪本能讓孩子進入多彩的故事世界當中[3]。
繪本之所以能講述故事,不是靠色彩,而是靠線條、形狀和構圖;同時,有連續性的畫面和有變化的組合是繪本的基本要素。繪本是能夠發揮巨大可能性的一種藝術。所以,人們應該擁有一種親近繪本、從中得到領悟和發現的閱讀生活。當前,人們大多通過電腦和手機獲得各種信息,在失去了閑暇時光的信息化時代里,能夠真正讓人擁有深刻得感動心靈的時間和空間的媒體,或許就是繪本[4]。
在用繪本觸動孩子心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繪本給孩子帶來愉悅和趣味。創作出一本能夠反復閱讀的優秀繪本是非常難的。打開繪本,從聽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瞬間開始,孩子們就漸漸進入了故事的世界,踏上了故事世界的旅途。即使故事結束,孩子們依然會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展開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翱翔,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5]。
六、“壯族民間故事”繪本創作現狀
在圖書市場中,近兩年,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古老神話和傳說故事開始傾向于以繪本形式呈現。國內原創繪本的故事主題包括常見的經典故事、中國成語故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古典文學名著和經典戲劇戲曲、中國十二生肖故事、革命領袖及名人故事等。雖然看起來繪本涵蓋了廣泛的“中國故事”主題,但在圖書市場上,實物繪本只有不到30種,種類數量少、選擇性小。
介紹我國少數民族歷史的繪本也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針對廣西“壯族民間故事”創作的繪本更是寥寥無幾。1990年由丘瑋繪制的《壯族》系最早的一本壯族民間故事繪本,該繪本中收納了《九尾狗》與《卜伯斗雷王》兩個故事。2013年李學勤、潘守永主編的《中國56個民族神話故事典藏·名家繪本》精選了我國56個民族最有代表性的神話故事,以名家繪本的形式展現給中外小讀者。《中國56個民族神話故事典藏(壯族卷名家繪本)(英文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系統介紹了壯族代表性的神話故事,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2018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廣西壯族神話傳說少兒繪本《倫歌朝觀》;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繪本《壯族傳統節日》《銅鼓》《壯族服飾》《壯族刺繡》《巖畫》(共5本,為壯漢雙語)。2019年廣西首本講述八桂神話故事的剪紙繪本《桂娃故事之花山巖畫傳說系列·黑龍洞》亮相。綜上所述,以廣西壯族民間故事為主題的優秀繪本仍屈指可數。
七、“壯族民間故事”主題繪本傳播面臨的問題
(一)我國繪本在原創力方面比較薄弱,抄襲國外作品現象嚴重
當前,我國經典故事繪本主要依賴從國外引進,在出版方面并沒有重視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且不善于從中國本土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中吸取養分,缺少對民間故事的文學思想研究;一些作者未曾考慮過將繪本制作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融入少數民族民間故事的傳播,忽略我國民族的精神源頭,反倒集中凸顯了當前繪本文學水準不高、直接抄襲國外繪本故事情節的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
(二)繪本藝術性表現參差不齊
藝術性直接決定了繪本的呈現方式。市場中優秀的繪本為數不多,當然也有畫面精美的中國故事繪本,但這些繪本風格不統一,除去一些歐美淡彩風格、日漫風格,真正以中國水墨風格或是其他具有中國特色的表現形式為主的繪本較少。更多的繪本呈現出角色造型特征模糊、缺少民族特色、場景繪制簡單化幼稚化等問題。
(三)人才培養方面不足
文化性決定了繪本的內涵。就目前藝術類高校專業設置情況來看,插畫專業比較成熟,但繪本專業暴露出在劇本研究和編寫方面重視不足的問題。國內很多藝術院校繪本設計人才、劇本編寫人才的培養處于空白狀態,學校對學生感知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及人文修養方面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欠缺。
八、在兒童繪本中傳播“壯族民間故事”的對策
高校教師應通過收集歸納資料,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煉和創新,深入研究廣西壯族民間故事繪本的優勢和不足,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體系。
(一)通過廣西壯族民間故事的收集整理,獲得繪本編劇的資料來源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繪本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一本優秀的繪本書籍對學生有著啟迪的作用,可以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因此繪本市場越來越受歡迎。近年來,民族文化的相關繪本越來越受追捧。廣西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這些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值得弘揚。將廣西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融入繪本當中,在繪本中展現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風采,意義非凡。所以在進行繪本創作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收集大量的資料,對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將這些少數民族元素巧妙地融入繪本當中,例如一系列蘊含著廣西壯族民族風骨、道德、智慧和信念的民間故事;壯族詩人韋其麟以“百鳥衣”為藍本而創作的敘事長詩、海內外知名的壯鄉歌仙“劉三姐”的故事等。
(二)對繪本表現形式進行研究
教師應引導學生確立廣西壯族人物角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美學熏陶,帶領其探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插畫風格,形成自身在繪制廣西壯族繪本時的獨特風格。
(三)探尋繪本創作的科學性
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所收集案例提煉繪本創作的規律和方法,探究將繪本與廣西壯族民間故事相結合的合理性;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相關理論著作,查閱關于繪本創作、插圖、編劇和藝術史方面的書籍、期刊,為項目提供豐富的理論支撐;最后結合繪本的文化傳播意義、傳播方式、傳播內容等提出創新“壯族民間故事”繪本的策略。
九、結語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優秀繪本的研究,論述“壯族民間故事”繪本的開發與創新,以期讓“壯族民間故事”煥發新時代魅力,與繪本進行創新結合,把“壯族民間故事”繪本推向世界市場。
參考文獻:
[1] 李清源. “中國故事”繪本的文化傳播與創新研究[D]. 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7.
[2] 張瓊潔. 民間故事的當代講述困境和轉向問題探討[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03):37-42.
[3] 陳霜. 親子閱讀|自主閱讀指導方案[EB/OL]. (2017-05-25). ?https://www.sohu.com/a/143346244_742985.
[4]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繪本之力[M]. 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39.
[5] 松居直. 我的圖畫書論[M]. 湖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3.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