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群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僑光小學 廣東 珠海 519000)
語言思維是人類借助語言這種工具進行思維的一種心理現象。語言思維有兩種含義,一是憑借語言進行思維,如平常所說到的“漢語思維”、“英語思維”;二是語言思維好比是語言符號的運行系統,在人的大腦中始終處于自主的運行狀態,使語符的音、形、義三者之間,以及語符及語符之間產生關聯,組成字、詞語、語段和語篇,因此大腦生成語符并由此生成詞語、語句、語段和語篇的過程好像是一個“會思”“會想”的過程,在這個“思”、“想”過程中語言形成了獨特的運行特性,即語言思維特性。漢語有漢語的語言思維特性,英語有英語的語言思維特性,他們的思維特性是不一樣的。
在學習某種語言的時候,把語言思維特性培養好,那么這種語言表達的能力也就得到提升。那么如何訓練獲得語言思維特性呢?抽象思維培養、閱讀、寫作、辯論、追求多角度思維等等都是可行的方法與途徑,當然最最重要的是練習練習再練習。這么多的方法與途徑,它需要一個載體,它就是教學的材料即教學文本。小學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二級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這里所要求的基本都是在某個語境下的小語篇,相當于我們所提的獨立語段。語言文字組成的獨立語段既是教學重要的載體亦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利用語段這個教學載體,通過抽象思維培養、閱讀、寫作、辯論等訓練培養英語語言思維特性,提高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于是我們著眼于重構教學文本,首先重構的文本優化了我們的教材,然后我們以這些重構的文本:獨立語段為教學載體,讓學生們完整的體會、感知英語,逐漸建構起英語語言思維特性,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1.1 完整語意。教材里的文本,有時候為了它的趣味性,可能會出現某些交際禮貌、語義完整的缺陷,因此我們在重構文本的時候就可以對其進行彌補。例如粵人教版開心英語三年級下冊第4單元《Fruit》一課里,故事最后一幕是Gogo把商店里的西瓜弄崩塌了,最后還是以最出名的那句:Oh,Gogo!結束故事。我們重構學習文本的時候就來個善后處理,在學完故事后對故事進行復述:Jenny and Gogo are at the supermarket. They can see some apples, bananas, pears, and watermelons. Gogo likes watermelons. Gogo takes a watermelon. The watermelons fall on the floor. Gogo should say sorry. 經過對故事的模仿學習,到對故事結尾的討論以及對故事進行復述,經過這樣一輪學習后,再對故事進行完整有禮的課本劇表演,我們的課本劇將是以下文本:At the supermarket.
Gogo:What are these?
Jenny:They’re apples.
Gogo:Are these bananas?
Jenny:Yes, they are.
Gogo:Are these apples?
Jenny:No, they aren’t. They’re pears.
Gogo:What are these?
Jenny:They’re watermelons.
Gogo:I like watermelons!
Jenny:Don’t touch, Gogo! Oh, Gogo!
Gogo:I’m sorry.
Man:That's all right.
Gogo:Thank you!
Man:You’re welcome.
故事的結局,我們加了禮貌用語:I’m sorry. That's all right.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使語意、語言更貼近生活。在完整的語境中進行語段的對話交際,更能訓練孩子們完整的語言思維特性,交際更貼近生活,還能避免碎片,沒有頭緒。
1.2 整合單元。文本的重構還可以很好的進行單元整合,融會貫通。還是以粵人教版開心英語第二冊第五單元《Clothes》我們重構的文本為例,語段如下:My room is tidy and small. My pink pillow is on the white bed. My skirt, pants and jacket are in the drawer(衣柜). My socks are in the closet(壁櫥). The clock is on the desk. The chair is between the bed and the desk. Oh, look, I have some flowers. They are red and yellow. They are on the table. They are beautiful! I like my room. 在這個語段里,融合了第一單元的small等形容詞,第二單元的顏色,第三單元的家居用品,第四單元的單、復數以及本單元的方位等知識。在學習后面的知識時,不斷的對前面的知識進行滾雪球式的復習,提高學習效率。
1.3 圖文并茂。我們重構的語段文本有對話、小篇章、小詩歌、小歌曲等等,而且大多有配圖,在抽象與形象之間經常切換。配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語境,更好的準確掌握具體情境中的語用,也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 說語段,練思維。學習語言,聽是第一步,就像嬰兒,聽足了大約一年的時間,然后慢慢開始學說話,所以我們的課堂當然也不能省略這一步,而且必須多聽,邊聽邊思考、觀察語言的邏輯,第二步,嘗試模仿說,先是簡單的說,或者簡單的對話。比如我們在學習粵人教版開心英語第4單元:Fruit,這一單元重點是學習單、復數問題,基本句型:What’s this? It’s a pear. What are these? They’re pears. 我們需要大量的聽、讀、互相問答等口語交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里進行對比,自己去發現語言思維特性:單一個和多個的表達在英語語言思維里是不一樣的,會有單、復數之分,詞的構造會發生變化,而我們中文是沒有單復數的問題,我們一個就說一個,很多就說很多就好了。這要多練習,多積累,形成固定的知識模式。待到進入到復雜的口語交際或者辯論,這些積累與沉淀就可以拿出來用了。有時候想一想,寫一寫,寫出來發現自己的問題,修訂后再說,讓說更自信,也是很好的途徑。經過這樣慢慢的訓練與積累,孩子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就逐漸建立,英語口語交際日益流暢。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需要思考,需要思維特性的建立與運用。
2.2 讀語段,練思維。思維與思考是并存的,那么當同學們在閱讀一篇文段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需要進行思考,對文段的理解也需要思考,因此經常做一些閱讀訓練,也是培養思維特性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粵人教版開心英語第二冊第五單元《Clothes》時,我進行了文本重構,語段如下:My room is tidy and small. My pink pillow is on the white bed. My skirt, pants and jacket are in the drawer(衣柜). My socks are in the closet(壁櫥). The clock is on the desk. The chair is between the bed and the desk. Oh, look, I have some flowers. They are red and yellow. They are on the table. They are beautiful! I like my room. 同學們在閱讀這篇語段時,他們需要理解顏色、方位以及單、復數等問題,帶著老師給出的問題去閱讀: 1、What colour is the pillow? 2、What colour is the bed? 3、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 4、Where are the pants? 5、 Where is the clock? 6、Where is the chair? 同學們需要思考如何回答這些問題,有的可用原文的句子來回答,例如第3、5、6個問題可以完全用原文句子來回答,但有的不行,例如1、2、4就需要孩子們去思考,對文本內容進行提煉,運用已有的英語邏輯思維來回答,當然經過思考與提煉,能夠全部用第三人稱來進行回答的,這更能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與組織語言的能力。

2.3 探語段,練思維。英語教學講究語境,在語境中學習猶如身臨其境,最大化的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學語言,用語言。就以粵人教版開心英語第一單元《Big or Small》教學實例為例,我的語境畫面是這樣的:紅紅太陽高空掛,綠樹黃花笑哈哈,大小老鼠來接話。這是我們中文詩意思維,然而英文是這樣的:The sun is red. It’s happy. The tree is green and tall. It’s happy. The flowers are yellow and short. They are happy. The mother mouse is tall. The little mouse is short. They are all happy. No one is sad.
通過這個文本,我們學習掌握了課本的6個四會詞語,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同學們幫這個文本配畫,訓練孩子們由抽象的語言思維轉換為可視的形象畫面,然后在看著自己的畫面用英文說說,也就是逆向的由形象畫面轉換為抽象語言思維活動過程。這還不一定就能成功形成孩子們的英語思維,因為在老師的范文下,存在鸚鵡學舌的現象,當我們把范文拿走,讓孩子們獨立看圖把英文說或寫出來時,那大概有點思維的模型了。于是最后一步就是教師出示圖片,讓孩子們獨立用英語說一說,寫一寫。
如果未能跟上訓練步驟的同學很容易出現下列情況:Red is the sun. 好玩吧,這就是中、英文的碰撞。說、寫出來容易發現語言表達存在的思維特性問題。此時需要大量的朗讀、背誦,讓語言習慣暫時固定下來。所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但凡學習語言是離不開讀與誦的。多讀,多背讓語言成為習慣,慢慢形成語感,語感被邏輯分析就是思維特性了。配合一定語境下的語段學習,讓抽象思維的訓練有了畫面感。
2.4 寫語段,練思維。口頭上的讀、背,可以形成我們的語言習慣與語感,但那有可能是人云亦云,不一定成為語言思維習慣,它是它,我還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你會發現學生都會讀,會背,但是要他做題,或寫個句子,就毫無章法,和沒學沒有什么區別。所以如何知道學生所學已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呢,只有通過說、寫來檢查了。再者,在自己表達能力有限,思維不夠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先從書面表達開始,因為書面表達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琢磨用詞與邏輯,對比修改,培養對邏輯思維的熟悉程度,發現自己邏輯上的問題。因此,說與寫是學習內化的過程也是學習效果的體現,可以很好的培養語言思維特性。每學完一個單元,語段寫作是必不可少的。列舉一些學生作品。

此外,我們還經常進行單元整合,以小小書的形式進行英文寫作。

通過語段的重構與教學,即提升了老師們的教研與教學的相長,也在對這些語段的教學運用中逐漸培養、提升孩子們的英語思維特性,從而提高孩子們的英語水平。“學會了第二種語言,就擁有了第二個靈魂”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如此說。老師魂牽夢繞的事情是如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希望我們的小小研究能有所成就,能讓孩子們擁有第二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