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張 劼,信 軻
從2016年起,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智能交通學院陸續與保時捷、雷諾、瑪莎拉蒂等車企建立了校企合作項目。這些項目依托學校的教學場地與資源,引入企業一線的設備,從而實現了所學即所用,與企業當下工作需求無縫對接的目的。校企合作項目的深入開展與持續推進,使得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技能水平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在2017年~2019年,學院基于校企合作項目與基本教學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方針,對汽車認識課程進行了改進。
(1)2017年設立汽車認知類課程,初期定名為汽車結構認知,共40課時。將原本的汽車文化、汽車概論與大二專業課程的基礎內容進行合并、提煉,整合為該門課程。
(2)2018年后,根據培養方案和教學學情進一步進行改進,將該課程更名為汽車認知,共48學時。在原有汽車結構認知的基礎上并入汽車維修工具與設備認識,并根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規劃,細化了課時分配,強調了實訓實操能力培養。
隨著教育教學形勢的發展,上述教學方案在實施了若干年后,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課程需要進行再次改革。
2019年起,學院根據教學經驗和改進需求,進一步優化課程,課程依然命名為汽車認識,共40學時。新的汽車認識課程對授課內容進行了改革,貫徹落實了“迎合發展、適應變化、豐富內容、簡明廣博”的核心理念,與新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保持了高度統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新的汽車認識課程的內容方案見表1所列。新的授課內容主要具備以下特色。
(1)先確立五大模塊,每個模塊下細分若干單元。
(2)內容涉及領域大大拓展,甚至超出單一專業的范疇,保證學生對汽車的認識是全方位的。

表1 汽車認識課程內容方案
(3)課程精簡為40課時,但設計的課程內容為48課時,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側重點靈活挑選配置(從48課時中選40課時),更加科學合理。
(4)將學科競賽、企業參觀、校企合作都融合進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專業、充分認識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的授課內容需要新的授課方法與措施來匹配,學院大膽采取了新穎的“全體教師協同合作”的授課方式來開展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需求,結合每位教師的特長,挑選最適合的教師來擔任某個項目的授課。
(2)該教師只需負責將單一的項目教授給各個班級,不再包辦所有課程內容。
(3)排課按照實訓課程進行連續排課,讓學生獲得“每天一個新教師講一個新領域”的受教效果。
(4)成立課程組,定期進行課程研討,已授課教師可將學情及時反饋給組中所有教師,方便教學進度與教學方案的及時調整。
(5)涉及到校企合作、實地參觀及學科競賽的項目,由行業大師、企業技師、校企合作項目組成員、企業負責人及競賽獲獎人來負責講授、演示和指導,形式上更加靈活多樣,同時加強了各方的合作能力、提升合作關系。
有了新穎的課程內容和創新的授課方式,同樣也應該有一個更加合理的考核方案。通過課程組的集體研討與多輪改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考核方案,見表2所列。

表2 汽車認識課程考核方案
最終的課程總分評定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總分=題目測試(40%)+課堂匯報(40%)+課堂表現(10%)+自我評價(10%)。
總的來說,該課程的評價體現多元評價方法,重視教學過程評價,突出階段評價、目標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等,關注學生個別差異,鼓勵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創新實踐。
汽車認識課程緊跟學院發展方向,切合當下教育形勢,貫徹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實施多教師協同授課模式,完成了第二輪教學改進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深度改進授課內容,真正落實以“認識”為核心的基礎性廣博教育。
(2)創新教學方法,提出并實踐了多教師協同授課的全新模式,取得了成功。
(3)考核評價體系得到進一步優化。
(4)顯著提升了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實現了“負擔做減法,成果做加法”的目的。
(5)集體授課方式和大課程組的定期研討活動促進了多數教師的交流溝通,教育教學上的聯動效應增加。
(6)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認識了大部分教師,也了解了整個大學生涯的諸多環節,有利于后續的教學活動和學習生活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