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馳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益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專業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不少威脅學生實習的因素,通過對威脅因素的分析,學校、實習企業和學生自身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保障實習安全是必要的。
法律保障不充分問題,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這一問題根源于我國法律條文或政策文件多為宏觀指導性文件,對于具體的細則沒有細致的描述和規定。這一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在法律上,實習生缺乏明確的法律身份和法律地位;第二,實習單位、高職院校和實習生之間的關系不明確,實習生的主要負責單位不明確;第三,實習生并沒有明確的合法勞動者身份,實習生在企業被認為臨時工,當發生意外傷害事件或者勞動糾紛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其中最突出的一項是,在我國《職業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企業需在實習生實習期間支付一定的勞動報酬,但仍存在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得不到任何勞動報酬的情況。
學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首先表現在安全管理教育問題上。學校安全教育問題多流于形式,是學生實習之前一個必要的環節,且由于師資問題,在教育內容上也缺乏針對性。[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敷衍的態度應付了事,更導致學校安全教育在頂崗實習期間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其次表現在對實習企業缺乏管理方面,學校每年都會簽約一些實習企業,其中大部分企業了解程度不深入,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較少,學生到實習企業之后,出現崗位不適應,企業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實習生,導致頂崗實習出現問題。最后學校普遍缺少應急管理和風險防范機制,由于學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學生無力對自身安全進行保護,當學生出現安全事故之后,自身無力保護,學校鞭長莫及,致使問題在第一時間得不到有效處理,從而使事態擴大化。
現階段,很多用人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之前并沒有按照規定與學生或者企業簽訂安全事故協議。當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生意外風險,企業有可能出于保護自身利益的顧慮,推脫本應該承擔的責任,出現學生事故無人擔責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也存在著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在學生上崗前以及崗位上都缺乏安全教育培訓。面對學校安全管理不到位,企業存在推脫責任的問題時,相關司法部門由于各種原因,也并未出臺相關政策或者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去維護學生、學校和實習企業各自的合法利益。一方面,企業不愿簽訂勞動協議,另一方面,即便簽訂了協議,也沒有實際效力,企業方面的問題亟需解決。
學生缺乏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加之社會經驗不足,當遇到意外危險事件時,缺乏應急處理技能。學校安全教育的缺位是導致此類現象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原因是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的培訓不足,對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都不熟悉,在實習工作中不能及時發現工作中隱藏的各種風險。由于學生對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不足,也導致事故進一步擴大化。一部分企業,在面對頂崗實習學生時,認為實習生只是在短時間內從事一些臨時性的工作,因此,不需要簽訂勞動協議;或者企業認為,已經與學校簽訂了實習協議,為省事就沒有必要再對學生簽訂協議,實際上,不簽訂勞動協議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權益的維護,從而當侵權事件發生時,實習生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宏觀政策方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條文,以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并認可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果。但是在微觀領域,關于頂崗實習學生的安全管理可以說無章可循。雖然有宏觀政策,但是在不同省份之間,同一省份的不同部門之間,可以說各自為戰,具體操作極為分散,而學生的權利維護通常是一個整體性事件,涉及不同部門,部門功能分化也使得學生安全管理難題缺乏處理依據。也就是說,盡管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并沒有制定具體的細則和條文指導具體實踐,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各自的權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通觀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做法,多將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交由保衛處或者輔導員,安全教育分散于特殊節日或者某一時段的政府活動中,缺乏系統性和時效性,缺乏學校各層級工作人員的關注,致使學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制度和教育系統不完善。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枯燥無聊,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對于安全教育存在排斥的態度。教育環節的不完善,使學生沒有學到切實可用的安全技能。其次學校的實習企業多由學校就業指導教育中心聯系,由于學校師資力量有限,無法協助學生對每一個實習機構進行詳細深入的聯系,從而使對實習單位的篩選工作存在問題。應急管理機制的遺漏,使得一旦發生危機事件,危險就難以解除。
企業一般將經濟利益放在首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于接受的頂崗實習生,并沒有將實習生看作重點培養對象,認為學生的教育工作應當由學校完成,包括實習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當實習生進入崗位,就轉變為工作人員,需要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但由于實習生的工作時間短,企業另一方面又不承認實習生為正式員工,這就是在變相拒絕承擔實習生的安全責任,當實習生遇到工傷或其他意外傷害時,將責任推諉給學校。[2]即便這一做法有損實習企業的社會效益,實習企業也往往不重視,不關注。企業一方面認為實習生實習時間短,實習生的職業素養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從而不愿意接收實習生;另一方面,即便接收實習生,也存在不簽署勞動協議或者崗位安全培訓不到位,或者不購買社會保險等問題。
當前社會中,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生理方面,大部分學生缺乏適量的運動,飲食習慣不規律,超長的上網時間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都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思維,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當踏入實習崗位之后,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庇護,自己難以處理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比如:心理壓力過大、身體意外傷害等。自身對所處環境的關注度不足,也缺乏主動思維去積極學習,使得實習企業反饋,高職院校的實習生基礎素質不強。更有甚者,在遇到困難時,心理素質較差者,時而選擇極端的處理方式解決問題。
首先,各省政府應該根據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具體具有指導性的地方政策,切實落實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各方的權利。其次,將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劃分到細微,避免出現推諉的現象,各部門做到有事可辦,有章可循;最后,為弱勢群體的頂崗實習生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是保護合法權益的主要途徑,盡管現階段,我國頂崗實習領域缺乏詳實的法律條文,但是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普及,使得頂崗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遵守法律規范,不違法,不犯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害。
對于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工作,第一,高職院校應健全安全管理體制。由校領導和各院系相關負責人組成溝通領導小組,負責宏觀學校層面的管理,各院系內部由專職的老師組成安全管理老師,全面落實安全教育工作。第二,開展有計劃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院系根據專業特點,結合學生的工作內容,制定詳細、周密的教學任務,并細分給各位任課老師,避免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建立應急預案。[3]學校、頂崗實習生、家長和實習企業通過微信等互聯網聯系方式,建立溝通網絡和安全信息報送機制,并在學校開展應急操練,通過日常練習,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
實習企業在實習生正式上崗之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可以通過經驗豐富的師傅,也可以通過企業的相關部門。一方面讓學生清楚在實習崗位上的正確做法,規范化的操作,確定安全嚴格的工作觀念,另一方面,也讓實習企業對實習生的大致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企業也應針對實習生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并且將這一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對實習生的工作行為,請假或者銷假進行嚴格管理。最后企業也應該考慮自己的社會效益,主動積極地承擔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發生意外的相關責任,維護好實習生的合法權益,并對自身的生產環境進行審查,確保有一個安全無害的生產環境,提升自己的社會效益,助力長遠發展。
對于學生自身,最為重要的就是主動思維,頂崗實習生至少應做到“三主動”。在學校主動參與學校安全管理教育,摒棄應付習慣,主動發問,做好筆記,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識,以便在具體實際操作中能夠得到應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經驗,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成為保護自己身體安全的堅實屏障。在實習崗位上,主動從自己師傅身上汲取經驗教訓。與師傅建立良好的關系,提升專業技能,降低安全風險。主動學習企業的管理制度,確保在正式進行工作之前,熟悉了解企業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精神,在聽從企業安排的同時不斷磨煉自己獨立自主的思維,時刻注意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