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錢鍾書選唐詩》看錢鍾書的唐詩觀

2021-12-01 05:55:33

葉 蕾

(汕頭大學文學院,廣東 汕頭 515063)

由錢鍾書遴選、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錢鍾書選唐詩》(下文簡稱“錢選本”),是一部以《全唐詩》為底本的詩歌白文選錄[1]1162。原手抄本有楊絳、錢鍾書題字“《全唐詩》錄 楊絳日課”“父選母抄,圓圓留念”,意指父親錢鍾書從《全唐詩》中選詩,母親楊絳以日課抄錄詩作,留給女兒錢瑗作為留念的稿本。比起錢鍾書《宋詩選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唐詩選》這兩種由中國社科院組織編選的詩歌選本,錢選本無疑是體現選者私人之選詩標準、唐詩學觀念和詩歌批評觀的唐詩選本。

錢選本是以《全唐詩》為底本的詩歌選本,據底本原有著錄體例、詩歌文本來選錄詩歌,凡選入308 位詩家(無名氏1 位),共1997 首唐詩。相較于《全唐詩》“御定”性質的官方選旨、《宋詩選注》面向大眾的編選意旨,錢選本不啻為錢、楊二人詩書生活的記錄,因而極大地保存錢鍾書私人化的選詩傾向與詩學觀念,研究其選本內容、編選特色和詩學觀念是具有一定研究意義與學術價值的。實則《錢鍾書選唐詩》手抄本(原題為《全唐詩錄》)于20 世紀90 年代已完稿,然久未面世,在2020年11 月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付梓。因此,目前學界對于《錢鍾書選唐詩》的研究成果尚顯零星。據筆者在中國知網統計,時至2020 年年初,僅周絢隆發表在《讀書》上的《錢鍾書選唐詩》是就該選本作專門性探討的文章,其文介紹錢鍾書選唐詩的編選背景和選錄內容大要。

自唐至清以來唐詩選本俯拾皆是,諸如唐代殷藩《河岳英靈集》、芮挺章《國秀集》、令狐楚《御覽詩》、顧陶《唐詩類選》;宋代王安石《唐百家詩選》[2]、洪邁《萬首唐人絕句詩》、趙師秀《眾妙集》、周弼《三體唐詩》;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楊士宏《唐音》;明代高棅《唐詩品匯》、鐘惺《唐詩歸》;清代王夫之《唐詩評選》、康熙《御選唐詩》、王士禎《唐賢三昧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等選本。這些唐詩選本之間編選體例、去取標準各異,表現選者特定的歷史眼光與文學品味的差異,或以盛唐為不二法門,或宗祧晚唐風味,抑或尊崇格調雅正,不一而足,各有所本。錢鍾書雖身處現當代社會,仍以舊學之識探入唐詩,以唐詩選本為載體,注入獨特的詩學思索與認識。

魯迅說:“凡選本,往往能比所選各家的全集或選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3]136一部合格的唐詩選本既能反映唐詩的發展概況,又能體現選者的詩歌史認識與審美意識。從時間跨度上看,錢鍾書著眼于唐詩史的宏觀發展脈絡,呈現有唐一代詩歌風貌之變。與《宋詩選注》相比,“錢選本”的編選標準呈現個性化的特點。錢鍾書的唐詩學觀也在選目上有意與無意間流露。本文結合唐詩創作實際、詩學觀念流變的脈絡,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錢選本”的收錄篇目、詩歌文本、詩家序列之中所反映的選家詩學觀念,筆者則大致從三個方面淺議《錢鍾書選唐詩》反映的錢鍾書的唐詩觀。

一、唐啟宋調的詩史觀

自南宋至20 世紀,圍繞唐宋詩的爭論已長達八百年之久。論詩之正法,有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標榜漢魏與盛唐詩之論;有宋初文人效仿“白體”“西昆體”“晚唐體”的學詩路徑;還有明代復古派“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宋無詩”的口號。錢鍾書《談藝錄》評唐宋詩之別:“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而他的唐詩選本正是從唐宋詩的承續來品評、選錄詩歌的,從選目、選人上挖掘與唐詩與宋詩的前后關系,呈現“唐何以入宋”的細微面貌。另外,錢鍾書論詩看重“就詩論詩”,對“詩史”實則有所保留,筆者下文所說“詩史觀”意指詩歌發展之歷史,并非詩中考據之事。

該選本收詩1997 首,據筆者大致統計,選入初唐詩歌36 首,選入盛唐詩歌375 首,選入中唐詩歌852 首,選入晚唐詩歌734 首。憑數目觀之,可見選本偏重選錄中唐、晚唐詩作,一則與以《全唐詩》作為底本相聯系,二則更與錢鍾書個人的詩學觀念有關,其經歷《宋詩選注》之編,自然對唐詩與宋詩千絲萬縷的關系心領神會,如宋初三體之“白體”“晚唐體”“西昆體”莫不以中晚唐為法;北宋詩壇之學杜、南宋詩人宗法晚唐;等等。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力主詩歌去俗,宗法魏晉盛唐詩而詬病宋詩之俗,直斥宋人“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自出其意,嚴羽或不知唐詩之中已有開宋詩面目之詩。結合選目的具體情況,選家認為唐詩與宋詩是需要相互關照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錢鍾書在《談藝錄》《宋詩選注》已對唐宋詩發表過許多意見,他的唐詩選本也有意露出唐詩開宋詩“雅俗之辨”的痕跡,展現出唐詩與宋詩俗化傾向之間的溝通、牽連。

其一,選目表現出唐詩開宋調的俗化表達。盛唐詩壇的名錄中,錢選本收錄盛唐白話詩僧寒山詩40 首,即《詩三百三首》其中的40 首詩,這數量超過了收錄的李白、王維、孟浩然詩作。收錄的寒山詩中,從詩體上都為五言古詩、五言律詩;從題材上,有“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昔日貧于我,今笑我無錢。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儻不止,東邊復西邊”(《詩三百三首》其三十六)這樣富有生活化甚至俚俗化的日常書寫;從語言上,有“豬吃死人肉,人吃死豬腸。豬不嫌人臭,人反道豬香。豬死拋水內,人死掘土藏。彼此莫相啖,蓮花生沸湯”(《詩三百三首》其七十)之句。這些以俚語表達世俗人情,與盛唐詩雄渾自然、清真流麗的審美特征已然相去甚遠,而以俗言俚語和世俗意象傳達詩家對于世態人情、生活百態的思索。

至于中唐元和詩壇,“詩至三謝,乃有唐調;香山九老,乃有宋調”[4]1137。錢選本收入白居易詩184 首,與宋詩互參,可見這些唐詩在題材內容、審美品格給予宋詩的啟迪。從題材內容上看,有《種荔枝》《眼病》《見小侄龜兒詠燈詩并臘娘制衣因寄行簡》《睡覺》《秋涼閑臥》《覽鏡喜老》《自問》《洗竹》《戒藥》等這些記錄詩家日常生活、與親近交往、自詠遣懷的作品。在白詩里似乎無事不可入詩,詩家的形象也亦如尋常人家,嗔癡喜怒皆為詩情;從審美趣味上,如《二年三月五日齋畢開素當食偶吟贈妻弘農郡君》記錄晨起、用飯的經過,以“魴鱗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飯紅似花,調沃新酪漿”繪聲繪色地描寫飯蔬,具體而微地呈現詩家日常生活的樣態,啟發宋人沿著唐人世俗化的道路繼續探索,使宋詩愈發深入世俗生活體驗與官能感知的體悟,在雅與俗的詩歌表達上更游刃有余。

其二,宋代時期,“尊體”與“破體”形成復雜態勢。北宋陳師道《后山詩話》:“詩文各有體,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故不工耳。”①見曾棗莊《中國古代文體學》上卷《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20 頁。是為尊體之論。而南宋劉辰翁在《趙仲仁詩序》則持詩與文有相同之處的通融之論。然宋詩所謂“以文為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并非宋人專利,往前追溯到中唐,如杜甫、顧況、白居易等詩家身上,其詩歌作品就已呈現出詩歌“尊體”與“破體”的端倪。錢選本在選目上,表現了唐一代詩歌已露出宋詩之“破體”的面目。比如有意地突出盧仝“以文為詩”的特點。錢選本收盧仝詩17 首(社科院《唐詩選》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共選詩家130 余家,作品630 多首。未錄盧仝),錄詩《月蝕詩》《示添丁》《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與馬異結交詩》,皆可視作“以文為詩”的代表。從詩體上,有意破開律絕詩體的規模,以作文的筆法入詩,體現為散文化的句式樣態,如《月蝕詩》“又孔子師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吾恐天似人,好色即喪明”。從語言風格上,運字出奇險怪,脫盡盛唐“風云月露”的神韻興象,故意用佶屈聱牙的字眼,如《月蝕詩》“紅鱗焰鳥燒口快,翎鬣倒側聲盞鄒。撐腸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飽死更不偷”。從篇章結構上,以散文化筆法直書其事,打破詩歌“圓轉流美如彈丸”的審美意趣,如《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錢鍾書慷慨地收錄盧仝詩17 首,欲發明以盧仝詩為典型的唐代“以文為詩”傳統之于宋詩的啟蒙。后人多以唐詩“豐神情韻”而揚唐抑宋,而錢鍾書則以選本來表明:唐詩實已含“以文為詩”之端倪,唐宋詩非以僅僅時代為界而是體格性分之別。

其三,詩歌議論化的傾向在中唐詩壇被愈加發揚,錢鍾書也留意這樣的詩學現象。錢選本收錄白居易諷喻詩約22 首,議論化的言說方式在這些諷喻詩中表露無遺。自詩學思想觀之,白居易樹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5]35的詩學旗幟,發出“救濟人病,裨補時闋”的議論時政,反映民瘼之聲。這些在錢選本的白詩中也有所體現:比如“寄語家與國,人兇非宅兇”(《兇宅》)和“主人慎勿語,中尉正承恩”(《宿紫閣山北村》),“以議論為詩”的言說方式在白居易的諷喻詩中有所體現,如錢選本收錄的諷喻詩里,有“寄言邦與家,所慎在其初”(《紫藤》)以及“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太行路》)這些為事而發的議論,注入詩者自我言說的口吻,早在中唐白居易詩作中屢見不鮮。北宋復古運動繼承中唐新樂府運動之精神,繼續變化成為歐陽修詩所云“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6]14的詩風。白詩之后,再讀蘇軾《戲子由》“平生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箠。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7]324,可見宋詩“以議論為詩”實非無本之木,從唐詩中“以文為詩”和“以議論為詩”等散文化的、夾敘夾議的詩歌語言藝術,可見唐詩實已肇宋詩之端。

二、情藝并重的詩藝觀

唐詩選本之遴選,選者在呈現一代詩歌面貌的流變過程之外,更有意在選目上表達選者心中理想的詩歌風貌。“在對一定范圍內作家作品的鑒別去取中蘊含著選家的文學觀念及其對文學序列的建構,往往比一些隨意、泛泛而談的詩話、文話之類更為嚴謹。”[8]1錢鍾書論詩主情,以為“吟體百變,而吟情一貫”。又《談藝錄》語:“然而情非文也。性情可以為詩,而非詩也。詩者、藝也。藝有規則禁忌,故曰‘持’也。‘持其情志’,可以為詩;而未必成詩也。藝之成敗,係乎才也。”[9]108“抑文章要旨,不在題材為抒作者之情,而在效用能感讀者之情。”③錢鍾書:《中國文學小史序論》,見《人生邊上的邊上》,北京:三聯書店,2019 年版,第102 頁。錢以為情于詩體萬變之不變,情之性又以真情實感、能傳情感人為要務,反對“言不由衷”“為賦新詩強作愁”之辭。但他認為性情一味無拘無束地吐露并非詩歌,好詩應規模詩法,講究“安排具美、配合協同”,講究詩歌的謀篇布局、造境存意。在其較早的選本《宋詩選注》中,錢鍾書便時常考察詩歌思想感情與詩歌藝術(包括語言藝術),反映錢追求詩之情思與藝術渾然一體,進達“至善盡美”之詩境。

選本重詩之情與藝兼備。錢鍾書認為“文字有義,詩得之以侔色揣稱者,為象為藻,以寫心宣志者,為意為情”[9]111。放眼選本,其收杜詩如《房兵曹胡馬詩》《畫鷹》《月夜憶舍弟》《江村》《漫成二首》《春夜喜雨》等,這些詩之品貌誠合于元稹評杜甫語:“詞氣豪邁,而風調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與其他唐詩選本不多注意王初不同,錢鍾書頗為慷慨地收王初詩8 首(《全唐詩》存詩19 首),列為《青帝》《銀河》《書秋》《自和書秋》《立春后作》《春日詠梅花》《雪霽》《舟次汴堤》,皆為風格流麗濃艷、對仗精工的七絕、七律。如七律《青帝》:“青帝邀春隔歲還,月娥孀獨夜漫漫。韓憑舞羽身猶在,素女商弦調未殘。終古蘭巖棲偶鶴,從來玉谷有離鸞。幾時幽恨飄然斷,共待天池一水干”,運字雅馴工穩,意境精麗渾成,詩情蘊藉風流,實為唐詩佳作。又有七絕《春日詠梅花》(二首錄一):“靚妝才罷粉痕新,遞曉風回散玉塵。若遣有情應悵望,已兼殘雪又兼春”,這首詩平仄合律,融情入景,言盡旨遠,可謂“至善盡美”的唐詩。《全唐詩》存王初詩19 首,而選本不吝收之半數,可見錢鍾書對于王初詩青睞有加,如此特別的選詩之舉,直接反映錢鍾書心中理想的唐詩風貌,應是集詩藝與詩情于吟體,“至善盡美”的豐神情韻之詩。

而這樣的詩藝觀又見于選本中的婚戀詩和宮詞,收王建詩33 首之中錄其16 首宮詞;收張籍19 首中6 首即為訴男女情思之詩、5 首為詠懷思別之詩;收王涯詩16 首,其中9 首宮詞、1 首閨怨詩;收元稹45 首詩,其中21 首為艷詩和悼亡詩、2 首為宮詞;收長于宮詞的張祜31 首詩,錄《墻頭花》《宮詞》《昭君怨》《蘇小小歌》。唐人精神多開放坦蕩,于感情生活不做過分掩飾,或借婦人之口抒身世之嘆,或直抒其事、坦陳遭遇。盡管錢鍾書是以《全唐詩》作為底本,但其選詩傾向并不以《全唐詩》之“溫柔敦厚”的收詩意旨為轉移,而貫之以文學藝術為本位的詩學觀,選錄的詩歌既包含“詩言志”之吐露用世懷抱,更有“詩緣情”之表達細膩入微,這些動人心魄的婚戀詩與愛情詩,更能探視到錢鍾書所崇尚的情藝兼備的唐詩風貌。

自詩體一項考察,也能為選本重詩情與詩藝的詩學觀念提供佐證。錢鍾書的唐詩選本收錄最多的詩體是七言絕句,達600 多首。明許學夷《詩源辯體》云:“七言絕自王、盧、駱再進而為杜、沈、宋三公,律始就純,語皆雄麗,為七言絕正宗。轉進至太白、少伯、高、岑、王七言絕。”[10]149可見其唐代七絕有著精工合律、語句雄麗的詩歌風貌,在唐代發展成熟,以其精巧簡約、詩思凝練高妙,不啻為集詩情與詩藝之詩體。錢鍾書在選本中收錄七言絕句最多,流露出錢鍾書的唐詩審美意趣。如選本收入《唐詩選》未收的裴士淹《白牡丹》:“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收“七絕圣手”王昌齡7 首詩,《從軍行》(七首選二)、《出塞》、《采蓮曲》(二首選一)、《長信秋詞》(五首選一)、《浣紗女》、《閨怨》,皆為歷代歌詠的七言絕句,其詩語言洗練且詩境渾厚,錢鍾書認為在王昌齡詩作里,七言絕句是最能體現王昌齡詩歌風貌的詩體,也與盛唐詩風貌相契合。而錄李白詩23 首中有4 首七絕,在所錄近體詩中為最多的詩體,有《山中問答》《客中行》《早發白帝城》《秋下荊門》。又錄杜牧詩55 首中37 首為七言絕句,詩風流利俊爽,音節朗煉。以理性史思入詩,又出以典雅規范的詩體,杜牧的七言絕句正是詩歌情感與藝術手法高明結合的典范,也是錢鍾書所講“詩者,藝也”之情與藝相融的詩篇。

三、以詩存史的史料觀

“詩紀事一體,專采一代有本事之詩,殆古人所謂詩史也。可亡,史不可亡,即詩不可亡。有事之詩,尤不可亡。”[11]1131詩史互見、以詩存史是為人所常見的中國古代文學主張。相對于詩作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歷史史料,錢鍾書更重視的是文學內部研究,即詩歌語言藝術、詩歌沿革之歷史等。這樣的理念早在錢鍾書《宋詩選注》中已然凸顯,錢鍾書在評論宋詩時,不厭其煩地將二者互為參照,有意于厘清唐詩與宋詩的詩歌發展脈絡。雖然錢選本評注極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是為一部白文選錄,但仍能自選目的序列、內容等方面推敲,發掘錢鍾書“以詩存史”的史料觀,其用意便在于展現唐詩發展脈絡、唐代詩家“以詩存史”的面貌。

其一,從選本表現初唐詩歌面貌看,選錄初唐詩家18 位,初唐四杰、陳子昂、沈佺期、宋之問是初唐詩壇的重要人物。然而在初唐四杰之中,選本僅錄王勃3 首、駱賓王1 首,卻不取盧照鄰、楊炯。觀文學史,初唐四杰被普遍視作振起初唐文學革新之先聲,而楊炯和盧照鄰是詩名頗高的唐代詩家。略觀歷代唐詩選本與詩歌總集,如唐《搜玉小集》收楊炯詩《紫騮》、盧照鄰詩《王昭君》;明《唐詩品匯》五言古詩之目列楊炯、盧照鄰為正始;底本《全唐詩》卷五十錄楊炯詩33 首、卷十七等錄盧照鄰詩109 首。錢選本未錄盧、楊,關鍵在于盧、楊二人詩作未脫陳、隋舊習,其詩未符合選者的選詩標準。正如清代劉熙載《藝概》云:“唐初四子沿陳、隋之舊,故雖才力迥絕,不免致人異議。”[12]此外,考察錢選本選錄王勃、駱賓王的詩歌,收王勃《詠風》《滕王閣》《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駱賓王《在獄詠蟬》,從審美意象上,已然脫離宮闕館閣而親近山川江河;從詩思品格上,其詩也暗含盛唐氣象、胸襟稍大;從體式格調上,為五律、七律而追求音節朗煉的效果。另外,收錄沈佺期與宋之問11 首詩作中,僅2 首為古體,其他近乎都是對仗工穩、音韻妥帖的律體。錢選本收錄初唐四杰和“沈宋”時,錢鍾書有意削弱初唐詩壇承襲南朝陳、隋詩風的遺跡,而側重表現律詩體式定型、音韻成熟、詩格走高的詩歌風貌。

另外,選本中初唐詩家陳子昂之《感遇詩三十八首》效仿阮籍《詠懷》組詩,較之《唐詩選》收陳子昂10 首詩,錢選本僅收5 首,減去了《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九)、《燕昭王》《度荊門望楚》《送魏大從軍》。細讀兩個選本所選詩篇,這些作品表現為散文化兼議論化藝術手法,不屑雕琢而有意運字生澀的語言風格以及追模漢魏風骨的格調。李攀龍《選唐詩序》:“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弗取也。”[13]李攀龍意指唐代的古詩自成一種,而不同于漢魏古詩之風。又李攀龍不滿陳子昂直效漢魏古詩之詩,因而廢選。參考李攀龍唐五古的看法及其對陳子昂五古詩的處理,可與錢鍾書之于陳子昂詩的選目互相闡發。除了這樣去取陳子昂的《感遇詩》,選本未收張九齡效法阮籍的詩作《感遇十二首》,也未收李白繼承阮籍《詠懷》比興傳統的《古風》,以上三種跡象似乎可以推敲出錢鍾書的用意:錢選本著意廓清初唐詩歌演進的面目,有心剝落受前代詩風作用的作品,比如不收那些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張九齡和李白的學阮籍詠懷詩的作品,剔除那些模擬漢魏五古之作,進而呈現有唐一代詩歌獨特面貌,屬于關注唐體自身演變的詩學批評在詩學實踐上的反映。

其二,錢選本選錄杜甫、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高適等詩家作為盛唐詩代表。在選本呈現的盛唐詩壇風貌來看,有兩點最引人注目:一是選入杜甫詩歌多達174 首,可見錢鍾書極為重視詩家杜甫在盛唐詩領域的獨尊地位,以選本的形式表現“尊杜”傾向;二是突出“山水田園詩派”與“邊塞詩派”這兩種詩派的盛唐氣象,既有靜美遠大的開闊意境,又有豪壯積極的偉大胸襟,為盛唐氣象做出注腳。其中,選本對山水田園詩作的關注多于邊塞詩作。一方面從詩家和作品數量來看,錄王維32 首詩、王昌齡7 首詩、孟浩然17 首詩、韋應物31 首詩,反觀邊塞詩家之代表岑參、高適,分別收錄3 首詩和11 首詩,相較之下,后者聲勢顯得較弱。另一方面,從選錄前者之山水田園詩數量上看,選者有意偏重山水田園詩人表現山水田園、野外風光的詩歌,如王維詩32首中約20 首山水田園詩;孟浩然17 首中約11 首山水田園詩;韋應物31 首詩富于山水自然意象、閑淡高古之詩約14 首;李白23 首詩中有15 首是面對自然山水做出個性化的表達。由此可見錢鍾書對于盛唐詩歌的審美傾向,他偏向那些以自然物象為審美意象融入自我懷抱,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從而走向“言有盡而意無窮”境界的詩歌,與“唐詩多以豐神情韻為美”相印證。不過,有一位盛唐山水詩家儲光羲在該選本中缺席,按儲光羲約在開元二十年前后隱居淇上,期間創作過許多山水田園意象與詠懷體相結合的田園詩歌,儲光羲無疑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之代表詩家,但選本未收其人,這樣的選錄情況是值得注意的。

其三,選本所表現的中唐詩壇風貌,集中于一點,即為新變之貌。首先,錢鍾書甚為關注新樂府運動的詩家詩作。選者似乎并不關心初唐、盛唐對漢魏樂府之復興,轉向著重復現中唐詩壇新樂府運動的聲勢,選本收錄新樂府運動代表詩家(顧況、王建、張籍、劉禹錫、元稹、白居易、張祜)詩作共369 首,占收錄中唐詩歌總量的一半。錢鍾書收錄不少“風雅至于樂流,莫非諷興當時”①元稹:《樂府古題序》,《全唐詩》卷四一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版,第4604 頁。的諷喻詩,呈現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現實主義風格。這些詩作反映了中唐詩之“變風變雅”,挑戰自漢至唐反復申說的雅頌之聲,倡導雅正和謳歌廊廟的詩學觀念,在文學批評史上確立了“風雅”以諷喻比興為主的示范意義②葛曉音:《從詩騷辨體看“風雅”和“風騷”的示范意義》,見《先秦漢魏六朝詩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 頁。。由此可見,錢鍾書以選本確認新樂府運動在中唐詩壇之關鍵地位。

選本還留意元和詩壇之怪蕩與新變。“元和已后,為文筆則學奇詭于韓愈,學苦澀于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于張籍。詩章則學矯激于孟郊,學淺切于白居易,學淫靡于元稹,俱名為‘元和體’。大抵天寶之風尚黨,大歷之風尚浮,貞元之風尚蕩,元和之風尚怪也”③李肇:《敘時文所尚》,《唐國史補》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第57 頁。,錢鍾書以為“元和體”之怪為唐體之新變,著眼于此,收韓愈《忽忽》《送無本師歸范陽》《石鼓歌》《調張籍》《嘲酣睡》等詩表現韓詩之逞奇怪蕩;收張籍《行路難》《征婦怨》《野老歌》《古釵嘆》《北氓行》等古風詩;收白居易詩之多而位列諸家之首,其所錄白詩既有“又自武德訖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的諷喻詩,也多有“又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閑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的閑適詩。二者語言皆平白淺切,又多能玩味,合于錢鍾書對于元和詩壇風貌的偏好、取向。

其四,選本的晚唐詩壇景象,呈現出詩家星羅云布的形態。選本錄晚唐詩家多達145位,約占四唐詩家總量之一半。錢鍾書似不愿讓“小家”吃虧,不厭其煩地展現上百位晚唐詩家在衰世之中零星分布的失落意緒,選入詩家又多為窮士寂寥,以詩家之煢煢獨立的排列形態表現晚唐詩壇之寥落頹敗,已不復盛唐、中唐詩壇之聲勢浩大。有唐以來,唐人、宋人、元人、明人、清人皆選唐詩風尚。良多珠玉在前,錢鍾書面對諸多優秀選本,對于唐詩史也有獨特的理解與認知,其唐詩選本也成為唐詩史、唐詩學的重要部分。自詩家群體觀之,錢選本收錄群體廣泛,凡308 位詩人,其中有唐代帝后、五代十國君主、當朝官員、在野詩家,還包括詩僧、道人、隱士、女詩人等。錢選本并沒有體現“大家”獨大的情況,相反,保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家”。比如錄入大量晚唐中存詩甚少、生平不詳的末代詩家,由此可見錢選本力圖展現較為廣闊的唐代詩人圖譜,又將自己詩學觀念貫注于選本之中。

另外,錢鍾書更意識到存在著詩家之詩歌史地位被忽略的情況,于是在唐詩選本中重新拈起,比如肯定中晚唐詩人王初的詩歌史地位。收王初詩8 首(反觀社科院《唐詩選》未收),又該選本在王初《青帝》詩有一條罕見的旁批:“大似義山,已開玉溪而無人拈出。八日。鍾書識。”[1]681錢鍾書在這里的旁批很值得注意,它是以選目和旁批的方式明確文學史對于王初的認識,錢鍾書一語表明王初之詩已然漏出李商隱詩風,直到20 世紀80 年代,似仍未有人指出王初詩實開義山詩之先聲,更多的還是相類于“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惟義山一人而已”[14],李義山直得杜工部之“真傳”“心法”的說辭。與前人習見不同,選本此處的旁批認為自唐代以來,與李商隱時代更接近的王初《青帝》《銀河》《書秋》等作品,早已在藝術手法、詩風格調方面開李商隱“沉博密麗”之詩風。王初開義山之先,這便是錢鍾書對于王初詩對唐詩史意義之新見,以及對李義山詩師承關系這一命題的反芻,值得后來學者注意。

唐詩是唐代詩家個體生命歷程之文學載體,一部唐詩選本能見微知著地顯露唐代文人詩家之心靈歷程。選目中既有印證王朝迭代、世事興衰之痕,也有記錄詩家行藏用舍、悲歡離合之跡。如錢鍾書選入杜詩174 首,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到《小寒食舟中作》的百來首詩,展現杜甫長期潦倒困頓的生活窘境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儒者信仰;又選本收白詩184 首,其中既有白居易任左拾遺時期,“補察時政”和“泄導人情”的新樂府詩,又有被貶江州司馬的失意之作和晚年隱居洛陽的閑適之詩。選本力圖完整地呈現白居易生命歷程。錢鍾書有意慷慨地遴選這些中唐、晚唐詩家的詩作,因其人或在開天盛世中跌落,或歷經中興而未成,以其詩記錄著一代代詩人的內心糾結與精神變化,流露出文人窮士之困窘、低迷的心態,這些表露中晚唐衰敗跡象的心靈史料,縱使與正史記載未必全然吻合,莫不痛切地訴說中晚唐詩家之內心真實。歷經人生波折的錢鍾書與這些詩家更能取得一種人生際遇“何其相似乃爾”的默契。可見,錢選本選錄詩家在宏大歷史敘事口吻之外,還留心詩家個體生命的詩性表達,不可不謂以史料的眼光,對唐代詩家與詩歌做出取舍。

余 論

錢選本對于錢鍾書唐詩觀的發掘有不容忽視的意義。于此,筆者認為有兩點仍值得注意:一是選本對詩家在中國文學史地位的評價;二是對未收詩家與詩作的情況考察。首先,關于詩家在文學史的評價,錢選本以選目多寡來表現對詩家重視程度之高低,如前文所及的李益、李端、王初、施肩吾等。如李益與李端,數令狐楚《御覽詩》收李益詩為最多。自中國文學史觀之,李益的詩名也稍高于李端。然而錢鍾書以收李益11 首、李端14首,顯示錢鍾書本人對于二者詩作的意見。再如寒山、盧仝和施肩吾,錢選本錄寒山詩有40 首之多,錄盧仝詩17 首,錄施肩吾詩31 首,選本所選三人的詩作總體呈現明白淺切的詩歌風貌,說明選者在彰顯唐詩豐神情韻之美之余,仍熱切地關注寒山、盧仝、施肩吾這些詩家對于唐代白話詩和宋代詩歌發展史之意義。秉持詩分唐宋的理念,使其不僅關注唐代詩歌之唐詩的一面,也留心唐代詩歌之宋詩的一面。如上文所及,作為反映私人化傾向的唐詩選本,錢選本選人選詩多有獨特之處:初唐四杰之中不收楊炯、盧照鄰,又不收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儲光羲詩;再如收唐彥謙詩23 首僅比李白詩少1 首、比韓愈詩少2 首。這些未收或者多收的情況都與錢鍾書本人的唐詩觀念互為表里。

質言之,《錢鍾書選唐詩》是繼《宋詩選注》之后面世的第二部錢鍾書詩歌選本,體現錢鍾書本人的詩學思想與文學觀念,其中可見出錢鍾書的唐啟宋調詩史觀、情藝并重詩藝觀和以詩存史之史料觀。《錢鍾書選唐詩》這部面世不久的唐詩選本對唐詩學研究、唐詩史研究有著重要參考價值。當然,《錢鍾書選唐詩》應再與錢鍾書本人著述、歷來唐詩選本相互參看、互為闡發,以期更深入地探討錢鍾書的唐詩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中文|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色婷婷| 看国产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9966国产精品视频|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正在播放| 91一级片|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网综合|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a天堂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福利视频99|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天堂高清|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日韩专区第一页| 日韩免费毛片|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va|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69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91青青在线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91视频区|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一级毛片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国产喷水视频| 1024国产在线|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最新网址| 天天色综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