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張 默
經過臨床治療后,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一般不會有后遺癥。部分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療之后可能會有輕微的肺纖維化,一般在短期內,肺纖維化就會吸收好轉,不會留下后遺癥。少數極重型的患者形成的肺纖維化比較重,短期內會留下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就是肺組織被破壞后,纖維組織增生替代的病理變化,患者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活動耐力逐漸下降。患者出院后進行康復治療,鍛煉肺功能,可以大大改善運動耐力和呼吸困難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那么,要如何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呢?
針對輕癥患者,更多要居家或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康復治療;針對重癥患者,出院后要由專門的康復醫療機構提供康復幫助,幫助愈后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
呼吸康復治療由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健康促進方法組成,強調個性化方案。它包括心肺功能訓練、有氧訓練、日常功能訓練,以及心理治療方法。在具體訓練方式上,輕癥患者出院后,康復主要以恢復體能和心理調整為主,可根據患者過去的運動習慣和愛好,循序漸進恢復到發病前的活動能力。對重癥患者,在體能訓練中,尤其是開展有氧訓練時,需要特別細致地制定運動方案,逐步增強運動強度和時長。
1.主動循環呼吸技術(ACBT)
一個循環周期由呼吸控制、胸廓擴張運動和用力呼氣技術3 個部分組成。呼吸控制階段指導患者用放松的方法以正常的潮氣量進行呼吸,鼓勵肩部及上胸部保持放松,下胸部及腹部主動收縮,以膈肌呼吸模式完成呼吸。該階段持續時間應與患者對放松的需求相適應。
胸廓擴張階段強調吸氣,指導患者深吸氣到吸氣儲備量,屏息1~2 秒,然后被動而輕松地呼氣。
用力呼氣階段為穿插呼吸控制及呵氣。呵氣是一種快速但不用最大努力的呼氣,過程中聲門應保持開放。利用呵氣技巧進行排痰,降低呼吸肌做功。
2.調整呼吸節奏(吸:呼=1:2),開展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等。
腹式呼吸:吸氣時讓腹部凸起,使膈肌下降,吸入更多的氧氣;呼氣時腹部凹入,通過一呼一吸使膈肌上下運動。每天2~3 次,每次重復5~8 遍,直至習慣這種呼吸法。
縮唇呼吸:以鼻吸氣,呼氣時縮起嘴唇,像吹口哨一樣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型呼出,可避免因呼氣過快,氣管塌陷,小氣道過早關閉,導致殘氣不易呼出。要盡量做到深吸慢呼,縮唇程度以不感到費力為宜。
3.呼吸康復操
根據患者體力情況進行臥位、坐位及站立位的頸屈伸、擴胸、轉身、旋腰、側軀、蹲起、抬腿、開腿、踝泵等系列運動。
1.有氧運動
針對患者合并的基礎疾病和遺留功能障礙問題制訂有氧運動處方。包括踏步、慢走、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形式。以運動后第二天不出現疲勞的運動強度為宜,從低強度開始,循序漸進,每次20~30 分鐘,每周3~5 次。對于容易疲勞的患者可采取間歇運動形式進行。
2.力量訓練
使用沙袋、啞鈴、彈力帶或瓶裝水等進行漸進抗阻訓練,每組15~20 個動作,每天1~2 組,每周3~5 天。
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循序漸進,運動量從小開始,量力而行,確保安全性。活動前后一定要做放松運動,如彎腰、伸展等。
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指導。主要是節能技術指導,將穿脫衣、如廁、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動動作分解成小節間歇進行,隨著體力恢復再連貫完成,逐步恢復至正常。
對于康復期患者,一方面優化日常飲食,實現食物品種多樣化,增加免疫力。比如選擇一些含益生菌的奶制品,同時注意粗細搭配,增加紅薯、山藥、紫薯等攝入;烹調時多用橄欖油、亞麻籽油代替大豆油以控制油脂;喝一些藥食同源的藥膳湯,如黃芪燉乳鴿湯、銀耳蓮子湯等替代普通的西紅柿蛋花湯、紫菜湯。
另一方面可補充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包括來源于油、蛋、奶、大豆等食物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調整腸道菌群的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抗氧化劑四大類。
很多老年人在新冠肺炎康復期,因蛋白消化不好會出現脹肚等情況,可每天攝入10~20 克乳清蛋白粉,達到補充蛋白質的目的。當然,這個克數并不是定量,患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調配。
不少治愈者在心態上能做到積極向上,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一些人仍然小心謹慎,懷疑自己的免疫力,害怕再次被傳染;而一些人不敢見人、不愿意回家,出現焦慮、自責等心理問題。
如果出現短時性的焦慮、失眠等狀況是正常現象,只要積極地自我調節,大部分人過一段時間可以緩解;而如果自我調節不奏效,相關癥狀持續半年以上,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
當然,家人的陪伴和鼓勵是給他們最大的支持。主動與治愈者溝通,給予他們理解和鼓勵,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信心,盡早恢復健康。
溫馨提醒:當下疫情仍然肆虐,須按照國家規定做好聯防聯控,做好個人防護,少聚會;戴口罩,講究衛生,才能真正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