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鳳凰東發幼兒園 蘇妙華
長期以來,幼兒園環境創設都未受到足夠重視,不少教師對此缺乏科學、正確、深度的認知與理解,沒有在實踐中采取有效措施凸顯環境的教育輔助意義。這使得幼兒園教育質量難以得到充分保障,不能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在幼兒教育持續改革和優化的進程中,有必要對幼兒園環境創設加以重視,積極采取合理措施構建更具意義的教學環境,為幼兒成長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環境下幼兒智力的發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加強對幼兒園環境的科學創設,將環境作為課程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延伸與拓展,能夠為幼兒創造更加豐富多元的環境,促使幼兒對環境進行合理探索并在此過程中進行適當學習。這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有積極意義,也能助力幼兒智力的有效開發。
通過對幼兒園環境的合理創設,在幼兒園教室以及科學區域、游戲區域等提供大量的廢舊物品,引導、鼓勵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和工具進行自由創想與創造,兼顧對幼兒豐富想象力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教育中,加強幼兒環保意識習慣的培養十分有必要。而合理創新幼兒園環境,利用各種廢舊物品進行變廢為寶并作為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幼兒參與廢舊物品重新利用的過程,能夠在不知不覺間促使幼兒形成正確、良好的環保意識,強化他們的環保習慣和實踐動手能力。
美育同樣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引導幼兒形成良好審美習慣、正確審美意識,也是對幼兒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關鍵。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合理創設,能夠營造出適合幼兒且極具美感的和諧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中感到舒適、安心,并且能夠對環境進行欣賞。與此同時,組織幼兒參與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夠引導幼兒在此過程中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目前,不少幼兒園環境創設都無法充分發揮環境的作用,依舊停留在較為簡單、初級的裝飾層面。不少幼兒園管理者與教師對環境創設的意義了解不足、認知不充分,故而沒有對此加以重視,這直接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目標并不明確。不少幼兒園都只是較為隨意地進行簡單裝飾,只注重表面的樣式,追求外在的好看,沒有充分考慮幼兒園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適用性。與此同時,幼兒園環境創設基本是由管理者和教師所主導,幼兒的參與度不高,不能有效凸顯幼兒主體性,這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所體現的基本是成人的意愿與想法,沒有真正做到從幼兒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不少幼兒園環境雖然能夠令教師滿意,卻難以令幼兒滿意,不能反映幼兒的想法、滿足幼兒的需求,也難以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啟蒙教育作用。另外,不少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習慣按照特定的思路進行創設,缺乏創新意識,樣式較為單調,沒有針對性地營造主題特色,也不會定期進行創新與改變。
教師應當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樹立正確的“環境也是課程”理念,將環境創設與幼兒課程教育相結合,積極深挖環境的隱性課程屬性,讓環境作為幼兒教育的延伸與拓展,更好地支持教育工作的開展,引導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對環境創設加以重視,更加關注環境背后所蘊含的教育意義,以幼兒園課程作為環境創設的基礎立足點,針對不同課程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展,從而保障環境本身對幼兒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園環境有動態化認知,結合幼兒園課程教育的推進,及時調整環境樣式、豐富環境內涵、創新環境形式,讓包括墻紙、材料、地形結構、植物等在內的不同環境因素都能為課程教育服務。
教師應當準確意識到幼兒園環境創設是為幼兒而服務的。只有將幼兒置于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與需求,合理調整與優化環境,方能為幼兒創設和諧、健康、舒適、豐富的良好環境,為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在實際創設環境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特征與實際需求,樹立動態化的環境創設意識,以創新的眼光對幼兒園環境的意義創設進行思考和探索,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育人作用。一般來說,幼兒園班級內部環境應當以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的頻率進行更換與布置,從而在幼兒不同年齡段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成長環境,更好地契合幼兒身心特征。與此同時,幼兒園園舍大環境應當以三個月一次乃至更快的頻率進行更換和布置,帶給幼兒更加新鮮的體驗,促使幼兒在大環境中主動思考和創新,感受環境變化帶來的樂趣。當然,幼兒園環境創設一定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想法和需求,以幼兒身心特征為基礎,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從而為環境創設提供有效依據和支持,盡量以幼兒感興趣、易接受、能操作的方式優化環境,引導幼兒在良好和諧的環境中主動學習、探索和實踐,實現全方位的綜合化發展。
為了更好地創設適合幼兒成長的幼兒園環境,應當充分尊重幼兒主體性,引導和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反映幼兒的真實想法與需求,構建令他們滿意的良好環境,也能對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為幼兒的成長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應多關注幼兒的想法和需求,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幼兒對幼兒園環境進行討論、分析,并引導幼兒通過語言描述、繪畫、動手實踐等方式參與環境創設。教師一定要對幼兒想法有正確認知與理解,發揮自身輔助作用,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保障幼兒能夠真正按照自身的想法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合理創設。以廢舊物品和材料為基礎,引導幼兒參與變廢為寶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活動,鼓勵幼兒自由想象與創造,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對環境進行裝飾、點綴,同時深化環境的應用功能和教育輔助作用。
環境作為幼兒園的重要表現形式,往往被視作凸顯幼兒園教學特色的基礎部分。故而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有必要將環境與教學特色進行緊密結合,進一步深化環境的教育教學輔助作用。教師應當對幼兒園教學特色有全面、準確的認知,充分考慮文化底蘊、氣候條件、自然植被、師資力量、物質基礎、教學模式等因素,挖掘其中的內涵與深意,凸顯教學特色。具有針對性地創設幼兒園環境,讓環境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促進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幼兒園環境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在相應的環境創設中,應當積極探索、挖掘和發揮這些教育功能,進而更好地支持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幼兒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將幼兒園環境創設布置得更加豐富,盡量以更為直觀、生動且色彩豐富的材料凸顯環境的立體性,激發幼兒探索環境的興趣和欲望,從而達到開發幼兒智力、激發幼兒創造性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廢舊物品進行合理開發與再利用,通過變廢為寶的方式加強對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并且需要引導幼兒共同維護干凈、衛生的環境,進一步強化幼兒環保習慣。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還應當從各個層面凸顯環境之美,營造良好的美育環境,加強對幼兒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綜上可知,幼兒園環境對教育教學工作、幼兒成長均有重要影響。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環境創設,積極挖掘環境創設中的功能、作用和價值,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幼兒需求等因素,合理調整與優化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加和諧、輕松、愉快且具有教育引導意義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