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是流動在人的血管和心臟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黏稠液體。它是生命之河,但是您真的了解它嗎?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血液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的每個組成部分都具有特定的任務。紅血球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血漿運送蛋白質(包括抗體和凝血因子)以及葡萄糖等營養物質;白血球有抵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保證了止血;血液同時將身體中產生的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
一個成人身體中血液平均量約為4000~5000毫升,約占人體總重量的7%~8%,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萬個紅細胞,約占血液體積的45%。
它們含有血紅素以輸送氧氣,4000~11000個白細胞負責破壞與移除年老或異常的細胞和細胞殘骸,以及攻擊病原體和外來物體;15~40萬個血小板負責凝血,阻止更多血液流失并幫助阻止細菌進入體內。
通常情況下,紅細胞能夠存活120天左右,而白細胞能夠存活3~9天,血小板壽命是7~8天。每個成年人每天大約有40毫升的血液經過新陳代謝而衰亡,所以人體內總是在產生著新的血液細胞。
醫學科研的日新月異創造了無數的奇跡,然而至今卻沒有研制出一種能完全代替人體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血液供給臨床醫療、急救和戰備使用。因此,血——這種“生命之河”的寶貴物質,目前只能從健康的適齡人體中獲取。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一年內獻1~2次血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我國規定捐獻全血間隔期為6個月),在獻血后身體很快就能重造等量的體液容量,大概過了21天,所損失的血細胞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