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藝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花生油脂和食用消費量的快速增加,國內的花生產量難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從花生凈出口國已逐漸轉為凈進口國。2019年我國花生出口量為50.4萬噸,進口量為48.09萬噸,進出口趨于平衡。但是受產量下降和疫情影響,2020年1-7月我國花生出口量僅為24.86萬噸,同期進口量高達84.16萬噸,創造了歷史記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花生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增至近140萬噸,占全球花生貿易的三分之一,中國首次成為花生最大的進口市場,超過第二大市場歐盟40%以上。
從花生生產情況來看,花生產區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美洲,這三個地區的花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9%以上。2020年全球花生總產量為4778萬噸,其中亞洲的花生產量為2400.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7.20%,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緬甸。近年來,全球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呈逐年上升態勢,其中印度花生種植面積居前列。產量方面,全球花生產量呈逐年增長態勢,2020年全球花生產量為歷史最高。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產國,其花生產量占全球花生總產量的36.63%,遠遠高于全球第二大花生主產國印度的產量占比14.02%。除中國和印度外,美國因花生單產全球最高,其花生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占比28.91%;從花生進出口情況看,全球花生出口結構較為分散。中國雖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產國,但在2020年花生出口量僅排第四位,主要原因是國內花生主要用于滿足國內消費。2020年全球花生出口總量為427萬噸,阿根廷、印度、美國是全球前三大花生出口國。其中阿根廷花生出口量為95萬噸,印度花生出口量為85萬噸,美國花生出口量為72.6萬噸;從花生消費方面來看,2020年全球花生消費量為4758萬噸,較2019年的4699萬噸增加了1.26%。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生消費國,2020年中國花生國內消費量為1790萬噸,占全球國內消費量比重為37.62%。
中國是世界花生和花生油最大的生產國,近二十年來我國花生產量整體保持增長趨勢。2020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600千公頃,在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種植面積位居第三,僅次于大豆和菜籽。目前,我國花生種植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華南和華北地區。具體到省份,較集中分布在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其中河南和山東是我國最大的兩個花生種植省,種植面積占比分別為26.04%和15.05%。我國花生主要有壓榨、食用、飼用三種用途,其中飼用整體的占比相對較小,近二十年我國花生壓榨消費占比在50-55%之間波動,食用消費占比在40-45%之間波動,飼用消費占比在6-7%之間。整體消費量來看,近二十年這三類消費都呈現增長態勢。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花生加工產業,規模居世界之首,同時我國的花生加工產業大多以花生壓榨為主,花生食品加工通常居于次要地位。目前,國內花生企業多以中小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融資貸款和人工成本高。我國花生油脂加工企業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湖北、廣東、廣西,其中山東和河南兩省的花生壓榨產能占全國的70%以上。但近幾年來隨著花生加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式花生食品種類大量涌現,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接近40%。
我國上市的花生期貨是全球首個花生期貨合約,是鄭州商品交易所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嘗試。花生期貨的上市不僅符合國家支農惠農政策,還有利于貫徹落實國家保障油脂油料供給安全的戰略方針,對花生行業具有積極意義。花生有別于其他油料品種,由于花生的進口依存度較低,所以雖然其具備大宗油籽的屬性,但花生更具有本土化程度較強的特征。因此,花生期貨上市后能夠吸引大量市場流動性。我國花生期貨的上市不僅為企業經營和避險提供了有力工具,而且通過推廣“保險+期貨”、“期貨+訂單”、“保險+期權”等模式,能有效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切實穩定農戶收入。
花生是我國核心的大宗油料作物。2020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600千公頃,占國內五大油料作物總種植面積的18.36%,同時花生自給率高,對外依存度較低。但是由于疫情和產量下降的影響,2020年中國花生進口量為100萬噸,對外依存度為5.59%,相比往年有所上升。我國食用油整體對外依存度超過60%,國內食用油市場與國外市場高度融合,國內外油脂油料市場價格聯動性較強,使得我國食用油安全面臨巨大挑戰,影響我國油脂油料安全的風險不容忽視。受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制約,未來國內油料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增長的難度加大。花生期貨的上市有利于支持國內油料企業做大做強,幫助我國油脂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和港澳臺及外商企業同臺競爭的局面。同時在努力提高自給率的基礎上,花生期貨的上市也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油脂油料市場體系,保障我國油脂油料安全。
花生種植涉及我國十幾個省份,是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和吉林等油料作物主產區農民穩收增收的重要來源。花生期貨的上市對我國花生產業的穩定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上游種植端可以根據期貨價格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控制花生銷售節奏,中游貿易商和下游壓榨企業通過期貨工具降低采購成本和鎖定銷售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一條現貨購銷渠道。另一方面,花生期貨的上市可以引領花生產業轉型升級,通過訂單農業、基差采購等實現價格波動風險管理和現貨購銷保障。由于期貨市場各方參與度高、流動性強,花生、菜籽油、棕櫚油等油料期貨的價格具有連續性,不僅可以為廣大油料加工企業、貿易企業以及消費企業提供規避風險的手段,同樣可以為花生種植、收購以及末端產品如花生油、花生休閑食品等相關市場主體提供進行套期保值的交易對象。當前在其他農業領域廣泛開展的“保險+期貨”、“期貨+訂單”、“保險+期權”等模式可以運用在花生產業,鼓勵和培育更多的涉農主體利用期貨市場來管理生產經營,推動形成金融服務“三農”的大格局。
我國花生加工產業大多以花生壓榨為主,但近幾年各類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我國花生產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企業大而不強、企業多而不優、產業鏈短和花生行業競爭力弱等諸多問題。近年來我國花生壓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為首的三大花生油脂企業分別為魯花集團、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其中,魯花集團、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的花生壓榨量占全國花生壓榨量的50%左右,其他規模企業壓榨量占30%-40%,小作坊占10%-20%。當前對于以中糧集團和益海嘉里為代表的綜合性大糧商而言,期貨早已成為其企業實現長久穩健經營不可或缺的工具。花生期貨的上市將推動花生產業優化升級,這些龍頭企業將在花生期貨市場上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用成熟的期現結合經驗助力行業向著穩健和理性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花生壓榨行業集中度。同時,花生期貨的上市也有利于強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的帶動作用,鼓勵全行業更充分地利用期貨市場,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企業內部期貨管理制度,助推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花生產業結構升級。
由于花生現貨市場結構松散,種植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終端銷售主要以經紀人及貿易商銷售為主,所以目前花生現貨報價較為混亂,統貨、食用規格米、油料米等花生原料報價均有所不同,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級別存在較大價格差距。花生現貨市場難以找到一個可以引領市場的主流價格,很難界定不同分類下的品種價差。在這種情況下,農戶及企業生產經營因缺乏有效的價格信號,面臨較大風險。花生期貨的上市有利于為農戶和貿易商提供遠期價格指導和風險管理工具,在頻繁波動的價格面前,引導農戶科學種植、企業理性采購。上市花生期貨將為現貨市場提供更為科學、精準的價格信號,對上下游企業有一定指導作用,有助于破除傳統農業價格與產量的“蛛網效應”,降低農戶及企業種植經營風險,避免相應損失。同時,花生作為重要的油脂原料,可以與目前已上市的菜油、棕櫚油等油脂油料期貨形成聯動,進一步豐富油脂油料行業風險管理工具,完善油脂油料期貨品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