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黎黎(江蘇徐州市青年路小學)
當前,少先隊員的責任意識令人擔憂,不少隊員缺乏責任感。在組織上,集體榮譽感不強、參加集體活動積極性不高,缺乏責任心,以自我為中心,做事馬虎、對學習不負責任;在家庭中,缺乏家庭責任感和感恩之心,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師的用心;重索取,輕回報,承擔家務、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偏弱;在社會上,缺乏民族自豪感、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在愛護自然環境方面,有環保意識,但環保知識缺乏等。少年兒童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沒有有效的、適當的引導,無疑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社會參與一詞,內涵豐富,外延寬泛。從廣義的角度看,政治參與、經濟參與和文化參與都可視為社會參與。青少年社會參與的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參與職業社會(職業的確立即社會參與的具體體現)、參與社會交往(以交往活動的主體和客體相一致的身份參與其間)、參與社會事務(參加青少年團體、青少年組織等)等。
《少先隊學》指出:“少年兒童的主要社會責任是好好學習,同時,也要通過自己的組織適當地參與社會生活,參與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大業,中國共產黨在每個歷史時期都對少先隊、兒童團提出支援革命和建設國家的要求。”社會參與既是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客觀要求,也是少年兒童發展的主體需要。少先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團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鑒于少先隊教育的政治啟蒙性、主體性、組織教育性和實踐活動性的獨特性,少先隊員的社會參與主要指少先隊員在少先隊組織中通過志愿服務社團、主題隊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發展。
責任意識是一種主觀的知覺、感知,是一個人履責時的決心和信念的堅定力量。小學生的責任意識是在生活實踐中,以共同生活規范為標準,對自身所承擔的任務和社會角色的規定的自覺認識和態度,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責任意識主要指對自己的責任意識、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對家庭的責任意識、對集體的責任意識、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為此,我們提出“學會負責”的責任教育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新時代少先隊員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優良品德,勤奮學習知識,鍛煉強健體魄,培養勞動精神,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少先隊改革方案》中指出:“增強少先隊員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小主人意識,發動每一位隊員主動融入集體,履行隊員義務。”隊員們在隊的組織里履行職責義務,是一種學習和鍛煉,他們在隊組織里學會承擔組織責任,即組織義務,為長大后承擔社會責任奠定基礎。“每個隊員都要遵守紀律,服從隊的決議,積極參加隊的活動,做好隊交給的工作,熱心為大家服務。”這既是隊員的義務,也是少先隊員的組織責任。
發動家長和社會的力量,教育少先隊員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學做學校、社會的小主人。少先隊不斷深入挖掘崗位意識和服務意識,成立“紅領巾志愿服務”社團,讓“小小志愿者”“苗圃小園丁”“紅領巾宣講員”“紅領巾督查班”“紅旗班”“紅領巾廣播站”這些“小崗位”綻放“大光彩”,讓隊員們在志愿服務社團中找到一個崗位、學習一種本領、培養一種責任,激勵和引導隊員們積極投入校園管理、志愿服務中來,人人爭做“紅領巾小主人”。“紅領巾宣講員”在“國家憲法日”為少先隊員們講解《憲法》《未成年保護法》《民法典》等相關法律知識,讓少先隊員們更加深入理解我國的基本法以及其他法律知識,鼓勵大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履行法律義務和責任。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紅領巾廣播站”和“紅旗班”的成員們參與策劃并組織了學校“精英少年童心同行”“我為國旗添光彩”“我是護旗手我在青年路小學護旗”“同唱一首歌同升一面旗”等主題活動,他們在活動中擔任主持人和升旗手,隊員們在活動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光榮感和自豪感,同時還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社區開展學雷鋒、環境保護、植綠護綠、文明勸導、微行大愛、法制宣傳等志愿活動,宣講雷鋒精神、最美奮斗者、十九大精神、文明公約、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等內容,少先隊員在“小崗位”中樹立環保意識,體驗勞動的艱辛,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從小以先鋒為榜樣,熱愛黨,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做新時代的小主人。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少先隊組織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少先隊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和領導下的少年兒童群團組織。黨創建兒童群團組織,就是讓少年兒童在自己的組織里和活動中學習當主人,樹立主人翁意識,培養主人翁責任感和各種能力,為將來做社會和國家的主人打下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少先隊改革方案》中提出:“充分尊重少年兒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導少先隊員在輔導員指導下自主管組織、自主建陣地、自主搞活動,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勵隊員自主實踐,保護好、鍛煉好隊員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探索建設紅領巾理事會,暢通少先隊員自主參與少先隊工作決策渠道,充分體現少先隊員的心聲和意愿。”成立和完善學校紅領巾理事會,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少先隊廣泛開展“紅領巾小主人”主題隊活動,各中隊、小隊可以就打造綠色公園城市、建言城市管理、徐州非遺文化傳承、做好垃圾分類等社會議題,選擇感興趣的向紅領巾理事會提交“紅領巾小建議”,申請開展主題隊活動。今日小責,隊員們通過探究問題、實踐總結、經驗推廣等環節切實參與到社會發展和家鄉建設中,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明日大任,引導隊員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少先隊改革方案》中指出:要“拓展校外和社區少先隊工作,整合利用好各類教育陣地,積極開展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各類校外實踐活動。”實踐育人是少先隊組織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發揮少先隊實踐育人的獨特功能,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少先隊員政治啟蒙、道德養成、健康成長,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讓隊員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創新開展“1+1”實踐活動,即一項研學活動+一項學校品牌活動。在學校開展紅領巾尋訪、少年科學院、少年軍校等品牌活動項目。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教育隊員熱愛祖國,引導他們勤奮學習知識、鍛煉強健體魄、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牽手“紅領巾校外實踐基地”,開設學校少先隊的“第二課堂”,更好地服務于少先隊員的成長。在校外德育基地,隊員通過學工、學農、學軍、紅色研學、科技營等研學旅行,了解祖國光輝歷史,激發隊員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勞動意識,在研學中磨練意志,提高社會責任感,同時打造學校少先隊特色品牌。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責任感已經成為每一位少先隊員、每一位公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和美好的品質,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少年兒童正處于思想政治啟蒙的重要階段,通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的功能,聯動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為少年兒童責任感的生根發芽提供一片沃土。把少年兒童培養成為積極向上、自信自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具有強烈道德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