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甘肅莊浪縣朱店中學)
中學教師在工作中非常容易產生壓力,如焦躁、缺乏自信心、沒有安全感、壓抑等,如果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會嚴重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當下,針對中學教師的心理壓力、心理問題,社會各界、學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制定一系列措施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降低教師心理事故的發生率。
積極的教師會產生積極的能量,消極的教師會產生消極的能量,這種能量可能會對學生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保持心理健康。否則,教師自身就會充滿負能量,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只會一味批評學生,不愿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那么慢慢地學生就會對這個教師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非常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目前大部分人對教師的認知還停留在“教師假期多,工作輕松”,殊不知教師有苦難言。大量的工作使得教師沒有放松自我的時間,逐漸心情郁悶,越來越疲累,對工作失去信心。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其大腦就不能時刻保持清晰、積極的狀態,工作效率自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一個人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從容地對待周圍的一切事物,追求思想、行動的雙重協調。這樣的人在面對生活矛盾時,才能找到正確的處理辦法。反之,如果是心理不健康的中學教師,在面對調皮的學生、繁雜的工作時,就會產生煩躁心理,以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長此以往,工作效率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很多教師在工作之后會發現現實與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差別,學生并不是都那么可愛、同事并不是都那么和諧、領導并不是都那么和善、工作并不是都那么輕松等。長期下去,激情被慢慢磨滅,開始得過且過,這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非常不利于個人以及學生的發展。盡管中學生處于叛逆期,不是很愿意聽從教師的管教,但他們也是有一定向師性的,他們會把喜歡的老師當作榜樣,所以初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的言行產生影響。如果教師暴躁易怒、滿腹牢騷、對工作有抵觸情緒,可想而知,教導出來的學生很有可能也是這樣的,尤其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因此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當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物價也在上漲,個人工資雖然也有提升,但大部分人都認為工資與物價沒有呈現出正比上升的趨勢。中學教師就是如此,他們普遍認為薪資水平比較低,而且目前房價飛速增長,中學教師僅靠每月的工資基本是不可能實現買房愿望的,還有醫保待遇,部分教師也是不滿意的。各種經濟壓力使得教師的心理逐漸失衡,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而且要想使學生的心理保持健康,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者,保持心理健康就是必需的。因此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也為了幫助教師緩解生活壓力,就要對教師經濟給予一定補貼,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水平,保障中學教師權益。尤其中學生正處于叛逆的時期,會挑戰教師的權威,影響教師情緒,長期下去也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補貼和福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這也是緩解教師心理壓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強重視,對教師薪資制度進行合理優化。
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學校提出的要求,教師的工作量可以說是成倍增加。教育部門、學校給教師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工作和任務,盡管出發點是為了讓教師得到更好的成長,但無形中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中學教師平均每天4節課,這樣看是比較輕松,但是教師還要上課、備課、批改作業,本教研組聽課、評課,甚至做一些非教學工作,如班級管理、跑操、代餐、值班等。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培訓,如崗前培訓、網絡培訓、師德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甚至周末、寒暑假也要參加培訓。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需要一定的業余活動來豐富生活,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情緒和壓力。因此學校可以制定有效措施,組織特色活動,幫助教師放松身心。學校在舉行活動時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從而鼓勵教師參與,讓他們拋開生活的煩惱、工作的壓力,展示自己的風采。舉行運動會就是一個很好的特色活動,不僅能鍛煉身體,教師還可以全員參與,每人選擇擅長的項目進行比賽,在汗水中感受生活的魅力、人生的美好。團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特色活動,可以選擇適合當下的、適合學校發展的團建主題,通過各種游戲拉近中學教師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當前,很多教師產生心理問題卻不自知,因為他們不了解何為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拒絕接受心理咨詢,他們認為這影響個人面子,最終導致問題越發嚴重。在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現在,學校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成立心理輔導辦公室,聘請專業人才,定期召開心理培訓講座,疏導教師心理問題,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相關部門要督促學校建立心理輔導辦公室,使心理輔導辦公室真正發揮作用。學校可以針對每位教師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并做好記錄,從而能夠很好地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消除負面情緒。
新時代教師的工作量和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付出和收獲之間是極其不均等的。在此種情況下,很多不良心理問題就會產生,如自卑、焦慮、無助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社會、學校要提出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之外,教師自身也要進行調控,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理論知識,拓展交際圈,學會放松自我心情的方法。從而在工作中出現煩躁、憂郁等心理問題時,可以進行自我排解,進而有效避免心理問題朝著越發嚴重的方向發展。教師的工作就是教育教學,但是在教育教學時,教師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質疑,要面對同事的競爭、學生的挑戰,進而產生一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理念,不斷提高職業認知水平,明確自身職責,有效發揮自我效能感,從而緩解各方面因素對自身情緒帶來的影響。除了自我提升,教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一件事情不只有壞的一面,也會有好的一面,在看待問題時要帶著辯證的眼光,對自我情緒做出良好的調控。教師要區分好工作和生活,不混為一談,這既是對自己情緒的放松,也是對學生的公平。教師還可以通過聚會、游玩等方法放松自己的心情,解決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中學教師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危害教師自身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學生未來的成長。因此,社會各界、相關部門、學校必須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這個問題的危害,分析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措施來解決問題。中學教師自身也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危害,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追求新的發展,還要學習心理相關理論知識,對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選擇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它,從而真正有效地解決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