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平(浙江義烏市教育財務中心)
“組織文化”一詞并不起源于學校建設,最早是出現在企業(yè)建設和管理中。“組織文化是企業(yè)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而學校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學校組織文化建設絕對不是一個短期的工程,需要學校全體成員長期配合。
有些學校的組織文化是一種典型的權力文化。在以權力文化為核心的學校中,權力最高者是組織的中心。該領導者給學校的其他成員下達命令,吩咐他們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助力學校的正常運營和發(fā)展。這種文化的好處是,領導者直接給人員分配任務,節(jié)約了員工討論和指令下達、傳遞的時間,辦事效率比較高。這種文化的不足之處在于,缺乏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缺少了制度的硬性支持,如果領導者本身的能力不夠,就會影響到學校發(fā)展的質量。也就是說,權力文化是一種“專制性”的組織文化。權力越高,則越占有主導權。一般來說,規(guī)模比較小的學校喜歡使用這種組織文化,而且也比較適用這種組織文化。如果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想要構建權力組織文化,風險性會比較大。
角色文化,從字面上理解,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著自己的角色。對于他們來說,角色遠比個人要更重要,他們得牢牢記住自己的角色。每個學校成員扮演著自己專屬的角色,整個組織就能夠實現一定的功能。在這種文化中,學校成員遵守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努力完成角色任務,規(guī)章制度中明確規(guī)定著每個角色的職能和任務。這種學校文化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它的缺點在于創(chuàng)造性不高,學校如果想要實現創(chuàng)新,就得從源頭上改變已經建立好的體系,代價較大,耗時較長。如果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種學校文化變革起來十分困難,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每個人扮演的是專屬的角色,領導者和員工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學校員工之間的關系比較冷淡,學校的“溫度”不夠。
如果把學校的工作看成一個大的數學矩陣,學校的成員就是這個矩陣的組成部分,也就是矩陣行、列中的某一個點。工作文化也是一種典型的組織文化。在這種學校文化中,學校教職員工人人平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來完成學校所設定的任務,學校的整體氛圍比較好。這種組織文化也存在一定的缺點:第一,由于這種組織文化缺少中心控制,學校領導者只是起到一個協(xié)商的作用,并不起管理、制約的作用,學校整體組織人員比較松散。學校下達了一個命令,員工的積極性不高,總是依賴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工作效率不高。第二,如果某一個職員因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未能到崗工作,矩陣中的某一個點沒有辦法揮發(fā)效應,這就會影響整個矩陣的工作效果。而且,短時間內,工作的交接和協(xié)調很難開展,可能會影響到學校的運營。總的來說,這種組織文化具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
個人文化強調個體在學校中的地位。甚至個人的地位會比整個組織的地位以及領導者的地位都要高。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學校專家的地位會比校長的地位要高。這種學校文化也會暴露出許多問題。第一,學校的任何事務都需要由全體員工共同到場商議決定,集體性的活動本就難以開展,耗時較大,影響了行事效率。第二,學校的專家也需要參與到學校其他事務的決定中,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教研工作,教學效果也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保障。這有點類似于“一人分飾兩角”。如果學校成員的綜合素質高,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如果某些成員的綜合素質較為薄弱,就會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學校的發(fā)展就會缺乏彈力和張力。第三,如果全體員工的觀點產生了很嚴重的分歧,整個學校的運行會陷入一片僵局,很難收場。
對于學校的運營,本文并不建議一所學校只選取以上四種文化中的某一種,而是建議學校綜合運用以上四種文化,使四種文化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如此一來,學校才能夠發(fā)展得更好?;蛘哒f,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環(huán)境和教學情況來選取合適的學校文化。
組織文化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核心是組織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和共同的信仰,是指導組織和組織成員行為的思維方式。學校組織文化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導向性,導向功能是由全體師生的價值共識所決定的。比如,某學校就以杜郎口教師的格言作為學校組織文化中的一部分。“實事求是辦教育,解放思想抓課改,與時俱進求發(fā)展”“敢于質疑是一種勇氣,敢于展示是一種能力,敢于創(chuàng)新是一種奇跡”“在參與中求知,在求知中應用,在應用中提高,在提高中升華,在生活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等。這些文化就對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我們要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完成新課程標準中的目標,將教育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要敢于在已有的教學模式上實現突破。最后,各學科的教學中都應該表現出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快樂。學校的教學成員可以根據學校組織文化的相關標語來開展日常的教學或者教研、管理工作。
良好的組織文化會對全體教職員工的行為和規(guī)范進行一定的約束,要求全體成員自行自覺遵循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如果沒有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學校的運營將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師生關系也有可能朝著“不和諧”“不平等”的方向發(fā)展。組織文化中的約束作用不可小覷,如,對于教師來說,他需要認真實施《中小學德育工作規(guī)范》,在學生中深入開展愛國教育,利用歌曲、影視作品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嚴格執(zhí)行升國旗制度。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要遵守《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禮儀常規(guī)》,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這些只是比較大的制度綱領,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管理成員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會受到約束。例如,升國旗時,小學生就應當佩戴紅領巾,穿校服等。約束功能是要求全體成員在學校不能夠搞“個人化”和“特殊化”,每個人都應當遵循規(guī)章制度,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學校組織文化中的凝聚功能是由價值目標與共識的核心方法論所決定的。學校向全體員工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全體員工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學校日常事務的處理也是分小組、分任務開展。全體教職員工凝聚在一起解決問題時,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我們也可以認為,凝聚作用是學校組織文化的一種本質特性,有了組織文化,學校成員自然而然地就會凝聚起來,朝著一個共同目標發(fā)展。舉個例子,校長對全體員工說:“我們一定要做好學校教書育人的工作?!边@里的“我們”就是全體員工。一句話、一個詞語就可以把職員凝聚起來,大家擰成了一股繩。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比绻搪殕T工脫離了學校的組織,那么他工作的生命力也會慢慢減弱。
開放作用表明學校的組織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學校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組織,學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會不斷接受外部的信息,不斷地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因此,學校組織文化可以不斷吸收外來的、優(yōu)秀的組織文化。即使學校的領導人發(fā)生了更替,學校組織文化仍然可以旺盛地發(fā)展;即使學校的組織文化受到了別的組織文化的沖擊,但是仍然可以做到融合和繼續(xù)發(fā)展。比如,我們從最早的“填鴨式教學”逐漸轉變?yōu)榱艘詫W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之后又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學習效果很好,組織文化的開放性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學校的組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學校的形象,展現了學校的風貌,為了讓這種形象能夠長久地屹立在社會中,學校必須要遵循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做出創(chuàng)新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