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科 (甘肅平涼市莊浪縣第四中學)
生物學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本質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包含著大量的生命教育材料,在開展生命觀教學活動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文章圍繞高中生物滲透生命教學,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進行探討。
生命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生命教育是培養“全人教育”,即培養完整的人,也就是讓人學會認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的基本生存技能,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潛能的發揮,同時,在關注生命本體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狹義的生命教育是,只關注生命本身,包括關注自身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以及一切的自然生命。說到底,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將挫折轉化為一種內生動力的一種優勢型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標是,理解珍愛生命,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的獨特性,以寬容的心態接納自己和他人,在此基礎上,要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明白生命只有一次,明確生活的意義,學習的意義,告訴學生在任何情況下,保護生命第一的原則,通過生命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提升學生生活質量,促進生命教育效果的有效形成。
高中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學生成人、成才的準備期,高中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成績仍然是評價一個學生好壞、決定學生前途命運的重要標準。這種升學壓力、成績論不僅影響著高中學生自身,而且也影響著高中整個教育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教育就會出現教學行為失范、教學評價單一、教學目標短淺的問題,致使整個高中失去原本的應有的生命的靈動和生命的活躍,也失去教育應該有的包容和理解,身處于這樣環境中的學生,他們的學校生活和理解生命的價值出現很大的問題,與珍視生命成長、生命健康教育追尋漸行漸遠,更有甚者,用結束生命的方式選擇逃脫,這樣的自殺行為在高中階段越來越多,一個個年輕、燦爛的生命就此凋零,讓人惋惜和心痛之余,也值得我們思考和反思,這就是我們高中教育中,長期不重視生命健康教育導致的一種社會問題,面對慘痛的教訓,我們有必要在高中教學階段拾起生命教育這種教學模式,通過生命教育模式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價值,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在高中階段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就是校園霸凌問題,很多善良的學生成為施暴者,很多學生成為無辜的受害者,校園霸凌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也是我們教育中不重視生命教育導致的,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人生重要的時間節點,因此,高中教育必須做好學生生命的引航者,讓學生順利平穩地度過人生中這個重要時期。
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重要的一門學科,翻看高中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整個高中教材都是圍繞物質、能量、信息討論生命本質的活動。在生物新課標中具體指出:學生要通過細胞和分子的組成部分的學習,體會生命的真諦,認識生命的基礎特征,掌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和統一性,以及了解生命的物質變化、能力傳遞、信息傳遞,進而形成唯物辯證的自然觀;“遺傳進化”部分,要求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發展、遺傳變異的規律在社會中的應用,明白遺傳與變異的辯證關系,生物遺傳與環境變化統一,讓學生形成生物進化論法觀點;“穩態與環境”部分,讓學生認識生物內部生命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了解生命是一個穩態的整體,形成生態學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和教學素材,將生命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各個階段,進而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簡要地挖掘課本內容中關于生命教學的元素,第一個方面是認識生命,從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一章走進細胞、第二章細胞的組成、第五章細胞的能力供養和應用、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這幾個方面來認識生命;第二方面是熱愛珍惜生命,從人教版必須一中第六章的內容細胞的生命歷程,感悟生命,深層次地理解生命生老病死的自然現象,本章也是生命教育中認識生與死的最好教材,教師要通過講解,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生命的不可重復性、不可復制性,進而讓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命觀,認識生命的價值。教師還可以從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讓學生樹立相應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熱愛珍惜生命成為學生的一種本能;第三方面是保護生命,在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變以及其他變異中,讓學生理解生物變異促進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重要性的同時,探討因基因突變引發的人類疾病,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態度,體會保護生命的重要性,讓學生有一種主動保護生命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在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中,讓學生理解環境對于生命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在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適合拿來進行生命教育的素材,在此不逐一贅述,教師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斷挖掘,豐富生命教育內容,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高中生物中開展生命教育是符合時代需求的教學舉措,很多學校也認識到了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在生物教學中開展生命教學活動,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可以說,生命教育取得一些成效,學生變得更加愛惜自己,更加愿意保護自己了,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問題,第一,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與生活實際聯系少,生物本身就是來自我們身邊的一門科學,如果教師講解時只是講解內容不聯系實際,生命教育就難以接地氣,整個教育效果就會受到影響;第二,教學方法單一,這是很多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通病,特別是在高中這樣教學時間比較寶貴的情況下,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轉變,認為一言堂式的教學效率比較高效,但是很多教育專家也指出一言堂式的教學存在很多的教學弊端,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踐中,很多教師也能感受到,使用一言堂教學方法時,很多學生的成績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致使整體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第三,教學時,很多教師的生命教育目標是不明確的,這樣,嚴重阻礙生命教育的開展。
生物學科主要研究生命的規律,它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講述生物知識時,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入日常生活,減少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的陌生感,增加生物知識與生命教育的聯系點,提升生命教育的質量。生物本身就是來自生活的教育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其與生活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生命教育是觸及靈魂的教育,是感染生命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傳授教學情境,通過相應的視頻、圖片資料、角色扮演、語言描述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引導學生反思和感悟生命,通過情感體驗教育,讓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動。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改變過去一言堂式教學中死板沉悶的教學氣氛,讓課堂整體活躍起來,讓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之中,提高整體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教師要建立一種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相互討論相互研究,探索生物知識,探索生命的奧秘,達到生命教育融入的效果。這時就要求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設立一個有關生命的討論主題,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圍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形成一個小組對生命問題的統一看法,之后,以小組代表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提升,讓學生對生命價值有一個更好、更全面、更系統的認識,達到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