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娣
(鎮安縣高峰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鎮安 711500)
商洛市鎮安縣是陜西省核桃主產區之一,當地核桃栽培歷史悠久。但近年來,鎮安縣核桃栽植中出現產量低且不穩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核桃提質增效栽培措施,提高核桃產量。筆者結合前人經驗及自身20年來的生產實踐,提出核桃種植、撫育管護等提質增效措施,希望通過應用提質增效技術措施,達到增加產量、提高果實品質、提升果農收入的目的。
截至2020年底,鎮安縣共有核桃種植戶4萬余戶,核桃栽培面積2.17萬hm2,年產量大約6 000 t,產值8 400萬元。其中,1.25萬戶貧困戶4.4萬貧困人口種植核桃0.26萬hm2,產值1 005萬元,戶均因核桃增收800元。鎮安縣有15個鎮辦150個村(社區)種植核桃,建成了初具規模的“一河兩路”,即乾佑河、城靈路、冷安路,3個6 666.67 hm2核桃經濟林帶。當地還選育了“鎮核1號”核桃優良品種,建成了大坪芋圓、云蓋寺鎮云鎮村2個5.33 hm2核桃良種采穗圃。當地有龍頭企業1家,即陜西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20年加工處理核桃2 000 t。
只有選擇適宜的園地,才能為后續的栽種提供良好的保障,才能保證核桃豐產、優質。園地應選擇在海拔600~1 100 m的緩坡中下部,并確保所選地區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土質疏松、排水條件好、土壤呈中性或微堿性(pH值7.0~7.5),地下水位在2 m以下。
秋季,使用挖掘機挖定植穴,將株行距控制在5.0 m×6.0 m,定植穴規格控制在0.8 m×0.8 m×0.8 m,每667 m2定植22株。栽植時,選擇品種純正、來源清楚、質量可靠的良種嫁接大苗。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即先埋填25 kg農家肥或綠肥,再填入熟土,放入苗木,回填熟土至2/3時,將苗木抖動向上提,以舒展根系,然后用腳踩實,繼續填土、踩實。栽植后立即用大水灌根,灌水完成后及時覆土,再以苗木根莖為中心做成外高內低的樹盤,再在其上覆保墑膜,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2.3.1 墾復深翻。每年初春或秋末全面深翻園地1次,深翻深度為20~25 cm,主要作用是將蟲卵翻至土壤表層,通過低溫凍死蟲卵,同時改良土壤結構[1]。夏秋墾復、中耕除草2~4次。墾復時以樹干為中心向外輻射,達到樹冠外緣,同時進行除草,使園地保持干凈無雜草狀態。結合墾復深翻,新修直徑≥1 m里高外低的樹盤。深翻時可根據立地條件實施機械深翻改土[2]。
2.3.2 合理施肥,增強土壤肥力。園地施肥要遵循“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栽植前在每個定植坑中施用25 kg農家肥、綠肥或秸稈。成園后,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以改善土壤、提高園地土壤肥力,并適當施用氮肥和磷、鉀、硼等肥料,以促花促果,提高產量,提升果實品質。基肥在落葉前后施入,每株施入50 kg農家肥混合約1 kg磷鉀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樹體健壯生長。追肥以速效肥為主,萌芽至新梢第1次速生期,采用環狀溝或放射溝施肥,每株分2次施用磷酸二銨1 kg,配合微量元素鉀、硼等,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花促果、提高產量。
2.3.3 整形修剪。每年落葉后至上凍前,或春季2月中旬至3月底是修剪的最佳時期,夏剪一般在6—7月進行。幼樹和初結果樹以整形培養為主,樹形以主干疏層形或自然開心形為主。對于放任樹可因樹修剪,隨枝做形。修剪時以疏為主,適當回縮、短截。連續修剪五六年后落頭開心,控制生長高度,打開樹形,增強通風透光能力。修剪中按從大(枝)到小(枝)、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去直留斜、去強留弱(或中庸),除去病蟲枝、干枯枝、交叉枝、重疊枝、徒長枝及下垂枝,但要避免見枝就截的不良做法。對于老樹,可采取摟樁法復壯,即從主側枝的主干一定部位截干,去掉所有分枝的方法。
2.3.4 嫁接改造。改造園地內的實生樹或經濟價值不高的品種,選用優良且適于當地的品種嫁接,每個園內保留兩三個品種,從而達到品種優良、產品質地優良、經濟價值高的目的[3]。
2.3.5 密度調控。栽植密度過大的園地,投產5 a后,隨著樹冠擴張會造成通風透光不良,可采取隔行或隔株間伐,每667 m2保留22~25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高產穩產。
2.3.6 間作套種其他作物。通過間作其他作物可降低園地的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收益。可選擇低稈、矮冠、淺根、無攀緣、無共同病蟲寄主的作物進行間作,注意避免其與核桃樹爭水、爭肥。常見有效的間作模式為林藥間作、林蔬間作、林草間作等,并可發展林下養殖,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收益。
2.3.7 霜凍預防。在核桃栽培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晚霜危害。根據天氣預報,在霜凍來臨前,采用煙熏法或使用專用防凍劑對樹冠進行噴灑,以防霜凍。對于已發生霜凍危害的核桃樹,要及時剪除干枯枝、叢生枝,培養結果枝組,配合施低氮低鉀高磷肥及氨基酸肥,促進樹勢恢復,確保來年結果。
核桃栽培中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潰瘍病等。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果實感病后,表面出現褐色微隆起軟斑,逐漸擴大、下陷、變黑,最終造成核桃果實干癟,導致核桃品質顯著下降,嚴重影響核桃產量。潰瘍病多發生于距離樹干基部0.5~1.0 m高處。初期樹皮表面會出現近圓形的褐色病斑,后逐漸擴大呈長橢圓形或長條形,并有褐色黏液滲出,并向周圍擴散,整個病斑呈水漬狀。潰瘍病在管理粗放、遭受凍害和蟲害長勢衰弱的核桃園多發,感病后枝條枯死,樹冠逐漸縮小,影響產量,需要重點防治。
除了病害外,蟲害也是威脅核桃健康生長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僅會降低果實品質,甚至造成植株死亡,造成減產。當前,核桃上發生的蟲害種類較多,有核桃舉肢蛾、核桃根象、銀杏大蠶蛾、天牛、介殼蟲等。核桃舉肢蛾會危害核桃果實,造成落果,影響核桃果實品質;根象危害核桃根部,將根莖下30 cm左右的皮層蛀成蟲斑,阻斷營養物質運輸,導致樹勢衰弱、整個植株枯死;介殼蟲危害樹干,造成植株枯死等,這些蟲害均會對核桃樹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第一,定期巡視園地,做好預防工作。在核桃生長季,應當保證每間隔3 d全面巡視園地1次,如果察覺病蟲危害癥狀,則應立即采取處理措施。通過巡視預警,能夠及時發覺大部分病蟲害[4]。第二,加強物理防治。例如,可以采用間作套種、擴盤墾復、除草松土、清除枯枝落葉和黑果、刮治病斑、刨土晾根、利用燈光誘殺成蟲等防治措施,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第三,重視藥劑防治。針對一些已經產生病蟲害的核桃樹,需要對其病蟲害發生類型做出判定,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理。例如,對于黑斑病,可在5—7月發病期,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等殺菌劑噴霧兩三次;對于潰瘍病,可在4、5、8月各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等藥劑進行樹干噴霧,或按水∶生石灰∶硫黃粉∶食鹽∶廢機油=100∶30∶3∶1∶1的比例配制涂白液進行樹干涂白;對于核桃舉肢蛾,可在5月上旬成蟲產卵和5月下旬幼蟲期,使用10%吡蟲啉2 000~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聚酯1 000~1 5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兩三次;對于核桃根象,可在4—6月,挖開根部泥土,每株撒施敵蟲威或呋喃丹等藥劑5~10 g毒殺幼蟲和蛹[5]。
在核桃栽培中,提質增效綜合科管措施的應用能夠對核桃品質產生重大影響。核桃栽培農戶及技術指導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核桃提質增效技術,并且對常見的技術進行深入探究,繼而在未來的核桃栽種活動中廣泛使用,如此才能促使栽培水平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