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海 夏勝先
(1.安徽淮南市教師進修學校;2.安徽淮南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中小學學校管理是一項較為精細化的工作項目,對中小學校長職業要求比較高,因此校長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比較繁雜。中小學校長培訓是校長提升素養的基本手段之一,其培訓形式也發展為專題化、多樣化、個性化。無論哪種培訓,都應該與校長所需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需要掛鉤,形成有明確培訓目標的有效性培訓。筆者認為,《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以下簡稱《專業標準》)正是為所有中小學校長培訓指明培訓目標的綱領性文件,校長培訓與《專業標準》密不可分。
《專業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校長專業職責分為六個模塊和十八個專業要求,校長的專業職責和專業要求有了明確的規定。《專業標準》規定了合格稱職的校長所需掌握的各項專業技能。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學培訓與《專業標準》結合不緊密,沒有按照《專業標準》來確定培訓目標,編制培訓內容,實施具體培訓。校長培訓游離于《專業標準》,校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有很大缺失。筆者分析,以《專業標準》為培訓導向,以《專業標準》中的六個模塊為培訓內容,以《專業標準》中的專業要求為培訓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實現校長培訓的有效性。
中小學校長各級各類培訓,是基礎學校校長最為普遍、最為流行的“充電”方式,也產生了多種類型的培訓模式。從最初的專題性理論講授培訓到案例教學培訓,由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演變成的教育會診式培訓,還有異曲同工的同伴互助式培訓和合作探究式培訓,以及最近比較流行的參與式校長培訓等。
反芻是指牛羊等偶蹄類動物把囫圇吃下的食物重新返還到口中進行咀嚼的過程。通過反芻可以使未經消化的食物得到更好消化和吸收,從而為機體的發展和成長提供能量和物質。中小學校長培訓的精細化需要將校長任職所需的職業技能分解成一個個的模塊,分而學之,細而化之。而《專業標準》也正是將這些專業技能以專業職責和專業要求的形式分成各個模塊和細目,這正是與反芻的方式完美契合。筆者在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過程中,將反芻的方法與《專業標準》進行結合,形成反芻式培訓。
通過在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實踐中運用完善反芻式培訓,筆者認為,反芻式校長培訓是基于《專業標準》校長培訓的最佳選擇。反芻式培訓是指學員對培訓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分為粗吞、細嚼、消化、遷移四個環節,通過四個環節可以使學員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為校長素質的持續提升奠定基礎。筆者以《專業標準》中第一模塊“規劃學校發展”培訓為例,闡述反芻式培訓在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中的運用。
學校發展規劃是指一所學校根據國家或地區教育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系統地分析學校發展現有的基礎及所處的環境,確定學校“規劃年”(指規劃執行的起止年月)內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和發展途徑。學校發展規劃的科學制定是建立在真實可信、認真細致的學校基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的。只有先對學校的校情進行細致完善的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學校特色的學校發展規劃。
因此,“規劃學校發展”專題培訓的第一步學習如何進行校情分析。反芻式校長培訓的做法是邀請一線知名校長面授技藝,由名校長來傳授自我診斷校情的能力和掌握校情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環節就是“粗吞”環節,具體做法就是選取適合的案例校作為校情分析和診斷的樣板,然后由知名校長指導案例學校進行校情的自我診斷評價,使參訓校長明確學校診斷的方法及操作過程,從而提升校長規劃學校發展的能力。接著,知名校長帶領校長學員依據案例學校的校情分析和診斷結果,結合學校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發展現狀及水平,制定出案例學校發展規劃,提出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在此環節中,校長學習掌握校情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如何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為下一步深入領會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策略與評估監測打下堅實基礎。
在“粗吞”環節結束后,培訓班要求學員返校后也要按照第一環節案例校的操作方法,對本校進行校情分析,并依據結果,重新制定本校的發展規劃。校長學員要分析本校校情和學校發展制定中遇到的難題,與學校發展規劃書一并提交給教育專家。教育專家要對校長學員的提供的學校發展規劃進行審閱診斷,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出問題與對策,然后進行進校指導,通過經驗分享、案例分析、深入交流,探索如何對學校發展規劃的目標進行定位,使參訓校長明確學校發展規劃目標設定的方法、操作過程以及評估監控,從而提升校長規劃學校發展的能力。
這一環節就是反芻式培訓的“細嚼”環節。校長學員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自己親自操作,制定本校的學校發展規劃,然后,教育專家針對校長學員的學校發展規劃,指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的建議,展示優秀的學校發展規劃案例,分析案例,總結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流程。學員在這一環節,細細咀嚼,細細品味,通過這種顯而易見的對比,發現自己制定的學校發展規劃存在的問題,有效的掌握了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方法與策略,熟悉了學校發展規劃的評估與監測。
目前,許多校長沉溺于管理事務而忽視宏觀戰略,校長普遍缺乏領導能力、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在完成的面授和指導之后,下面的培訓和研修就是以校長自我開展研修活動為主。“校長是首席教師,是教師的教師”。教師分學科都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而校長確定在這方面缺失嚴重。在反芻式培訓的“消化”環節,正是要求校長要像教師一樣搞教研,開展校內研討、校內操作、小組進校、校際交流等形式將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這一學習專題來反復“消化”,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內化。
首先,學員在各自的學校將培訓所學知識與策略進校校內研討,讓本校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以及教師了解相關信息,掌握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流程與方法。然后,選取中堅干部和骨干教師組成規劃制定小組,科學分析本校的校情,找出本校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出學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據此利用研討所獲取的步驟制定出本校的發展規劃。然后,參訓的校長學員根據學校現狀與特點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分別到組內每所學校開展定期的學校發展規劃制定督導會和評估會,對組內學員所在學校的學校發展規劃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并對規劃的執行進行監督和評估。這樣就實現了校長學員對學校發展規劃制定策略的內化與運用,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發展規劃自我評估和優化改進。
校長培訓在運用反芻法培訓方式時,要特別重視遷移內化的運用,從培訓內到培訓外,要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運用,并將其視為培訓校長我提升的一個有效途徑。培訓中的所謂遷移,即對學得的知識和技能的重組和擴大,培養學員分析、判斷、類推的能力。校長細化培訓所分解出的校長職業技能有很多,因此,如果能通過一種技能,如,“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技能的習得和掌握,能延展到學校優先發展項目,校長學員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反芻式培訓的運用,校長就應該能夠自己確定和選擇最有利于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若干重點發展項目。這樣就實現了反芻式培訓的一種延展和升華。校長學員不僅獲得了“魚”,而且還習得了“漁”。這可謂是校長培訓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