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朱春城 朱桂和
(1.鹽城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 江蘇鹽城 224001;2.鹽城市大豐區大豐港堤防管理站 江蘇鹽城 224100)
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養殖戶一般會憑借個人的養殖經驗進行傳統的增氧及投餌等作業,對于水體的管理方面也沒有科學的消毒設備,甚至捕撈也依靠人工,這樣的養殖方式不僅養殖戶勞動強度高,還會導致養殖對象的水質環境質量較差。水中大量有機物或有害物質堆積,嚴重影響養殖對象的健康生長,也不利于提高水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水產的健康養殖。
2020年11月4日,我國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機械化是水產養殖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重要支撐和重要標志。同時,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養殖地區的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上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后問題,包括機械化設備不夠完善、科技管理水平較低、水質監測手段落后、調控設備基礎薄弱等,尤其是關于水質的監測,養殖水污染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可以說,現階段水產養殖機械化應用的落后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水產養殖的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對水產健康養殖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推廣[1]。
2.1.1 紫外線水體處理技術
紫外線具有殺菌的作用,對水體中所有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和藻類生物等都有殺滅作用,在改善養殖環境的同時,還能夠加快養殖對象的生長速度。再加上紫外線殺菌設備運行成本比較低、殺菌快、滅菌率高,受到大多數養殖戶的青睞。
2.1.2 臭氧消毒設備
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微生物等,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并影響養殖對象的健康生長,因此,可以使用臭氧消毒增氧機進行水體消毒。該設備在實際使用中會用水泵將魚塘中的水抽到噴管內,然后臭氧發生器開啟,將臭氧與噴管內水體混合后噴出,以此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使上、下層水體實現循環交換并快速增氧。
2.1.3 清淤技術
魚塘中含有大量養殖對象的排泄物以及剩余的餌料,都是影響養殖水環境的重要因素,因此,還需要進行清淤。只需要利用自動排污泵及清淤裝置,就可以在換水的時候有效地將池底雜質清除干凈,從而保持水體的干凈。
智能化水體監測技術主要監測水體溫度、溶解氧、pH等關鍵參數,以此來智能化調節養殖環境。該設備主要安裝在養殖池及尾水排放出口位置,24 h 不間斷運行,時刻采集養殖環境中的水體溫度、溶解氧、pH 等,并依據設計好養殖的對象所適應的參數進行智能化調整,比如在溫度控制方面,如果養殖池內水溫因為新鮮水源的補充出現波動的情況,就可以自動啟動抽水泵,調取恒溫水注入養殖池進行溫度調節;如果溶解氧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與原本設定好的養殖對象所適用的溶解氧范圍不符合,控制芯片會自動開啟關閉增氧機,合理使用配置增氧機;如果pH 出現變化,就會通過報警系統提交水質分析報告,并發送警示信息,以便及時啟動耕水、增氧及投餌設備,進行相關作業。
2.3.1 耕水葉輪式自動增氧技術
耕水葉輪式自動增氧技術在實際作業中需要根據水質參數變化自動作業,主要是利用葉輪增氧機、水車增氧機,通過電機帶動葉輪或水車的轉動,攪動水體散開形成水花,以此加大水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快速進行溶氧。
2.3.2 浮動式微孔曝氣自動增氧技術
浮動式微孔曝氣自動增氧技術能夠根據溶氧量變化適時自動進行作業,在均衡水體溶氧量的同時節約耗能。該技術主要是通過曝氣技術來達到增氧的目的,設備安裝在魚塘的底部,通過大功率風機和底部的管道進行水體增氧,設備運行過程中,空氣經微孔管形成20~30 μm 微小氣泡從塘底溢出,在氣泡緩慢上升的過程中會將其中的氧氣均勻地溶解于水體中,因此溶氧效果較好。與此同時,氣泡升起時還會將水底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帶出,改善水體的環境。
2.3.3 平衡增氧
平衡增氧一般用于生態耕水水產養殖中,其主要是利用機器槳輪翼的旋轉生成圍繞機器中心上升的循環水流和擴展到水面的水流,這樣上、下層的水體就可以進行交換,保證水體可以吸收氧氣和陽光,而且還能夠利用天然的紫外線進行殺菌,降低水體中有害細菌和氣體的含量,從而有效地改善養殖水質,實現健康養殖。
氣動式自動投餌技術主要是利用氣動原理和智能化的定時控制來進行餌料的自動拋撒,拋撒直徑達40~50 m,在保證餌料拋灑全面的同時,節省人工成本,喂食效率也大大提高。在該技術的支持下,餌料的投放可以定時、定范圍,因此可以節約餌料并提高餌料的利用率[2]。
機械化氣動捕撈技術能夠大大減輕養殖戶的勞動強度,只需要將機械汽動捕撈網放置投餌區水底,然后開起閥門,這時候投餌區網的網邊汽帶受到高氣壓后膨脹上浮到水面,并形成一個網箱,這樣的捕魚方式不會對水產品造成人為的機械損失,保證了水產品外觀的鮮活與完整。這樣的捕撈裝置可以不分季節進行捕撈,在產量得以提高的同時也能降低生產成本。
在水產健康養殖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支持下,高密度養殖得以實現,不僅不會影響水產品的健康生長,還會大大提高單位面積魚塘的產量,從而進一步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以當前常見的水產品南美白對蝦為例,在機械化技術的干預下,不僅每畝投苗量可達5 萬尾以上,產量達1 200 斤/畝以上,比傳統養殖產量相比提高了2 倍,而且還可以促進名特優品種的安全養殖,增加養殖收入的渠道。
自水產養殖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問世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加強對了該技術的宣傳,水產健康養殖機械化技術已在養殖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95%的養殖戶應用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在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持下,養殖戶大力引進新的養殖品種,促進了養殖種類結構的優化,除了常規品種水產的高產量、高質量外,還有眾多的優質魚品種實現了良好的養殖,極大地滿足了當前市場的需要,社會效益不斷提升[3]。
通過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養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養殖戶減少了化學藥劑的使用,餌料的機械化投放更是降低了對水質環境的污染,養殖水的排放污染情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養殖質量也遠遠高于以前。除此以外,單位養殖電能的消耗也大大降低,減少了資源浪費的問題。
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購置相關的機械設備,對于一些小規模養殖戶來說,成本投入比較高,因此,在水產健康養殖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應該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的政策以及財政等方面的支持,在政府積極的扶持下,制定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通過投入專項資金的方式為養殖戶購買機械設備實施一定的補貼,從而調動養殖戶購買設備的積極性,拓寬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范圍。
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對養殖戶自身的技術要求以及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因此,需要各地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相應的技術培訓與技術服務工作,深入一線組建技術推廣隊伍,并利用召開現場演示會、印發宣傳資料、開辦技術培訓班和科技入戶等形式來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通過專業的家戶服務也能夠盡快提升養殖戶對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掌握能力。
對于部分思想觀念陳舊的養殖戶來說,其對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還會存在一定的偏見,除了較高的購機成本以外,應用效果也會成為這一部分養殖戶的重要考慮內容,因此,當地部門應該加強示范推廣工作,以水產主產鎮為基點建立養殖示范基地,將全部的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應用其中,邀請周邊養殖戶參觀學習,從而提高養殖戶的信任度。
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最重要的就是相關機械設備的應用質量,尤其是常規使用的增氧機、投餌機與水泵等機械設備,必須嚴把質量關,按照養殖戶的實際情況推薦機械設備的適用機型,并且要不斷進行更新。還要為養殖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售后服務,為養殖戶的后續生產提供堅實的保障。
水產養殖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利用智能調控機械化技術能夠監測養殖環境,包括水質參數、養殖對象的活動狀態等,按照實際需要對養殖環境進行調整,能最大程度為養殖對象提供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與此同時,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降低了水質的污染問題,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必須加強對水產健康養殖智能調控機械技術的推廣應用,從而實現水產養殖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不斷壯大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