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虹倩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根據相關統計,在全球范圍內雜草的種類多達1 800 余種。雜草的生長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此,農業種植模式出現后人類就一直在與雜草進行“斗爭”。過去人們通常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開展除草工作,然而這一方式費時費力,且除草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近現代以來化學除草劑的出現,它以強效除草能力迅速在農業生產中推廣開來,成為從事農業生產者首選除草方式。盡管化學除草劑對除草率的提高帶來了顯著幫助,但不可否認的是,使用化學除草劑的過程中會在農作物上有一定的殘留,因此研發殘留少、毒性小的化學除草劑成為關鍵。
根據化學結構的不同,當前除草劑主要分為無機除草劑和有機除草劑。無機除草劑的化學結構較為簡單,因此被較早發現,并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無機除草劑具有結構穩定、除草效果好的特點,但在長期的實踐應用過程中,人們發現無機除草劑的毒性較大,一旦使用不當可能危及人和動物的生命。基于此,相關研究人員開始探尋新的化學除草劑,并且成功發現了有機除草劑。相對無機除草劑而言,有機除草劑的毒性更小,使用起來更為安全,不僅如此,有機除草劑的除草效果也比較好,作用范圍較為廣泛[1]。
化學除草劑的類型繁多,但當前市場上主要的化學除草劑作用機理分為以下幾種。首先是通過抑制光合作用消滅雜草的除草劑。這一類型的除草劑由于對所有的綠色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抑制光合作用的特點,因此在使用這一類型作用機理的除草劑時,通常在農作物種植前使用。其次是抑制氨基酸或者脂肪酸合成的化學除草劑。脂肪酸和氨基酸都是植物生長構成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因此在抑制雜草合成氨基酸或者脂肪酸后,雜草難以正常生長。再次是干擾雜草體內激素平衡的除草劑。雜草要正常生長必須保持體內激素平衡,而這一類型的化學除草劑能夠有效打破雜草激素平衡,達到除草的目的。
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相對傳統除草方式而言,不僅更加省時省力,而且能夠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但與此同時,化學除草劑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化學除草劑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沒有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那么可能會導致周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二是部分化學除草劑不僅會影響雜草的生長,從而達到除草目的,還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導致農作物的品質下降,甚至出現農作物死亡的現象[2]。
由于化學除草劑具有使用成本低廉、使用過程中對勞動力消耗較少等特點,在我國農業產業中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非常廣泛,這對于提高我國農村勞動力生產水平等方面具有諸多好處。然而,部分農業生產區域出現了濫用除草劑的現象,對當地的土質以及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對當前化學除草劑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積極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應對,只有這樣才能夠擴大除草劑使用的優勢,減少除草劑使用帶來的不良后果。
2.2.1 農田雜草群落演替加速
農藥的使用改變了田間雜草群落的生態結構,農藥快速消滅了田間雜草中對除草劑敏感性較強的雜草,而對于除草劑耐藥性較強的雜草則難以消除并在田間不斷繁衍,長此以往,農田中的雜草以耐藥性較強、多年生的雜草為主,耐藥性雜草從原本的次要雜草成為田間主要雜草,加之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收入遠高于農業生產收入,因此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向其他產業轉移,在這一過程中,部分農業出現荒廢,進一步加劇了耐藥性雜草在農田中的生長[3]。
2.2.2 除草劑藥害殘留多
在除草劑的使用過程中,部分除草劑的殘留較多,長期使用高殘留除草劑將導致農業種植地的土壤中含有除草劑殘留,對農業種植土地造成了較大的污染。在土壤被污染后,后續種植的農作物中也會含有相關除草劑,這無疑會降低農產品的品質,甚至在土壤受到除草劑污染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農產品可能因為除草劑殘留含量超標而無法出售,給農業生產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強對農業生產者進行除草劑選擇和使用方面的培訓,使農業生產者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盡量挑選殘留較少、毒性較低的除草劑。
2.2.3 雜草產生耐藥性
雜草產生耐藥性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相關研究顯示,多次在同一區域使用同一種類型的除草劑會使除草效果明顯降低,為此,相關領域學者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主要是由于雜草對除草劑產生耐藥性,例如塘蒿、稗草、看麥娘等多種雜草對殺草丹、百草枯等除草劑產生了耐藥性。
2.2.4 除草劑的使用缺乏科學指導
盡管除草劑在我國使用的范圍十分廣泛,使用的頻次也比較高,但關于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除草劑,我國大多數農業生產從業者并不清楚,這與我國農村地區沒有普遍開展和建設農業生產學習基地,村干部等村組織機構沒有重視宣傳除草劑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村民之間缺少對除草劑相關知識的相互溝通與學習有關。我國村民大多使用單一類型的除草劑,甚至由于除草劑使用不當導致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出現退化,這一現象值得大家警惕,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提高村民對除草劑及其使用方法的認識,從而能夠采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除草劑,在確保除草有效性的同時,減少除草劑對土壤以及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4]。
一方面,為了增強我國農業生產者對于除草劑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論知識,我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組織一批專家對除草劑及其使用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將相關知識整理成手冊,通過發放相關手冊、開展宣講等形式加強農業生產從業者對于除草劑相關知識的認知;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協調農業生產的相關部門進行會議協商,使得各個單位和部門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和借鑒相關技術和理論,從而完善我國除草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應用研究,進而提升相關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其更好地為我國農業生產服務。
對于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除草劑使用類型單一且除草劑使用方法不正確的問題,相關農業部門可以通過在相關區域內展開除草劑使用方案設計和試驗工作,從而在試驗的過程中找出使用成本較低、除草效果較好且除草劑殘留較少和毒性較小的除草劑使用方案,并在相關區域內實施推廣,為農業從業者提供較為科學的除草劑配方和除草劑使用方式。
在實際使用除草劑的過程中,農業生產者需要根據農作物生長階段、田中雜草生長類型、除草劑殘留的多少綜合考慮選擇何種除草劑。在除草劑選擇完畢后,需要采用科學的施藥方式完成除草劑噴灑工作,在噴灑的過程中,注意除草劑使用的劑量,并將除草劑與水均勻混合且均勻噴灑在雜草生長處。在除草劑噴灑完畢之后,同樣需要注重對農田持水層的保護,避免出現串池排灌,否則不僅會影響除草劑的除草效果,還可能導致除草劑成分流向其他土壤,對其他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體是農民,除草工作也大多由農民來完成,因此,農民農業生產素質直接影響著相關農業生產活動。我國應該在農民群體中開展農業生產培訓工作,使其掌握如何選擇和使用除草劑等相關農業理論知識。除此之外,為了提升農民的農業實踐能力,還需要帶領農民參觀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使其能夠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現代化農業種植方法,在今后的農業生產種植中更加注重種植方法的科學性[5]。
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對于提升我國經濟作物的生長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農業生產過程中濫用除草劑等現象十分嚴重,為此我國需要通過采取加強農業生產培訓工作、注重除草劑的品種選擇正確性以及加強對除草劑的試驗與推廣等措施,提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除草劑的科學性,降低除草劑給我國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