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國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農村產業是指在政府的扶助下,當地人民依托貧困農村的特殊地理條件所發展的產業。由于農村的地理特點,這類產業一般是以農牧業為主。農村產業一般都是基礎的原材料生產,沒有后續的生產加工過程。農村產業可以留住當地的一部分年輕勞動力在家務工,解決一部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為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打下一定基礎[1]。
鄉村生態旅游是一種依托鄉村的自然風景、特殊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來吸引游客體驗田園、鄉間生活的旅游活動。這種旅游方式發源于歐洲國家,在歐洲國家已經得到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并且狀態良好[2]。當前這種旅游方式已經被認為是解決發展中國家地區經濟發展不均勻的問題的最佳解決措施。鄉村旅游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接待來旅行的人,為他們安排居住與旅行那么簡單,而是在不斷地優化和發展著的。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在發展生態旅游時,出現了以下幾類問題:
我國對于農村的文化保護觀念并不深,這也直接導致很多具有內涵的東西被荒廢或是破壞。例如:在一些貧困農村的土房都很有特點,南方多雨地區的農村土方的房頂都是單側45°角的瓦面,大量這種房屋的建筑群可以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但是如今很多建筑都已被破壞。同時,農村手藝的沒落也是導致農村文化內涵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3]。
鄉村旅行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吃喝住行,鄉村要想發展可持續的旅游業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互動性。當前一些鄉村旅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只抓住了吃與住兩個方面。大肆建設農家樂、旅館等場所,但是卻忽略了建設屬于自己的娛樂項目,或者娛樂活動都是千篇一律的水上冒險、果園摘水果,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特點[4]。
鄉村旅游的知名度不高,不單單是由地理位置導致的,還是由于宣傳沒有做到位。
由于農村剛開始發展旅游行業,旅游服務業、旅游項目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降低旅游人員的旅游體驗,導致鄉村旅行的“差評”越來越多,進而使鄉村旅行的發展受到影響。同時,鄉村旅游在財務、規劃等方面缺乏專業型人才,導致其在緩慢發展與快速發展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兩難境地中盤旋。
鄉村在進行旅游產業的發展時,需要根據當地的特殊環境特點發展屬于自己的特殊農業與畜牧業。由于前期可能存在盲目從眾地發展農業,在后期發展旅游業時可以逐漸地進行轉型,種植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植物[5]。例如:在秦嶺地區的農村種植一些自己地區特有的野生農作物。“三角果”是一種野生的植物,成熟時亮紅色的果實,像一個三角形,味道有一種酸甜味。一定面積種植這種植物便可以吸引游客。同時,一些沿河地區的人民還可以開設釣魚等娛樂項目來吸引各類釣魚愛好者,只需要嚴防有人電魚便可以獲得很多的旅游游客量。
文化可以從建筑、器物中尋找,同時也可從人們的生活、傳統匠人的手中體現。因而,在進行農村的特色文化保護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保護特色的建筑與器物,更應該保護具有當地特色的人文文化。提起陜北,人們的腦海里浮現的大概都是夕陽下村口坐著幾個佝僂的老漢,嘴里唱著洪亮的信天游的場景。提起李子染,大多數人腦海里便會浮現出一個年輕的姑娘在田間種菜的場景。她種菜的場景傳到了全世界,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了“采菊東籬下的悠閑”。這說明了農村文化并不是一種消極的文化,而是一種讓人追求的文化。在農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同樣應該注意保護這類文化,因為只有這樣,農村真正的文化內涵才不會缺失[6]。
注重旅行的體驗性是保證鄉村旅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想要增強體驗性就需要有特色的旅游項目,這就需要鄉村因地適宜開設屬于自己的鄉村體驗項目。例如,魚、騎馬、采果、做飯等初級的體驗項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鄉村旅游的體驗性,但這些體驗活動不具有足夠的競爭力。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文化,傳統的鄉村民俗、飲食文化、民間傳說等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部分。當前大量的鄉村勞動力外流導致民間技藝很可能會失傳,因而當前應該積極地進行傳統技藝工作室的建設,這不僅可以傳承傳統技藝,還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旅游部分。
鄉村旅游專業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相較于發達國家的鄉村旅游相比,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進行鄉村旅游發展時,應該積極地學習國外鄉村旅行發展的先進經驗,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旅游接待水平。同等狀態下可以通過自己的優質服務來獲得更多的客源,進而實現中國鄉村旅游水平國際化。
我國鄉村旅游建設的迅速發展,農家樂、生態農場、綠色大棚、生態釣場的數量在劇增,大量沒有相關經營經驗的人、一些以宰客為盈利方式的商家涌入市場,導致這類產業的發展變得日益困難。面對這個問題就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具有管理和觀察市場動向能力的人才來對這些產業進行管理和發展,進而實現旅游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并且防止企業在擴建等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同時在發展時,還應該積極地對當地愿意參加旅游業建設的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力求將他們培養成專業素質強的工作人員,進而整體上提升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
在農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問題,單一地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季節性旅游,資金運營以及旅游投入擴大缺少資金等問題都不是個人可以解決的。面對這些問題,鄉村旅游相關企業就應該積極地向政府、專業以及相關的高校尋求幫助。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設計主要依托于對自然景觀的改造和建設,為了維持鄉村自然景觀的長效發展,同時保護生態平衡,就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以長遠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不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對自然資源進行適度開發和利用,切不能為了利益,打破自然生態的平衡。同時,在設計中應當堅持維護當地的鄉村原貌,在非破壞的條件下進行適當干預和建設,實現處處有美景的設計要求,將自然資源與鄉村特色巧妙結合。
近年來,國家為了加大鄉村扶貧建設力度,大力地進行鄉村道路的建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這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會。在這個大背景下,農村在發展旅游業時應該在考察當地情況之后,再決定發展的方向和鄉村的規劃方案,這樣就可以少走彎路,有效地實現經濟的發展。相信我國利用鄉村旅游業來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方式必定會成功,農村經濟發展必將會迎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