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成都天府實驗學校) 凌玉潔
新課程改革及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也需要將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作為教學重點,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探究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效率的方法。因此,本文就學科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索。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數學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問題中去,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利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西安站和武漢站相距1500km,一列慢車從西安開出,速度為65km/h,一列快車從武漢站開出,速度為85km/h,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幾小時后相遇?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得出數量關系為:“快車路程+慢車路程=總路程”或者“(快車速度+慢車速度)×相遇時間=總路程”,學生將時間設為x,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65x+85x=1500,進而求解。在學生分析完并解出正確答案之后,教師再對這個問題中所涉及的未知量以及列方程的步驟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不僅能從這個實際問題中學到數學知識,還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時刻保持質疑精神,對不同的見解要敢于質疑,學生可以通過對教師甚至是課本的質疑,激發創造性思維。通過學生的質疑與糾正,提升學生分析題目、理解題目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解題時會忘記一些隱含條件,如:二次項系數不等于0,頂點位置及根的判別式等。如:已知y=x2-4x+1,若0 ≤x ≤5,求y 的取值范圍。很多學生在解這道題目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錯誤:當x=0 時,y=1;x=5 時,y=52-4×5+1=6,因此,若0 ≤x ≤5,則1 ≤y ≤6。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判斷這樣解題是否正確,是否遺漏了什么知識點。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學生對二次函數的性質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忘記了拋物線的頂點位置。通過這樣的錯題演示,使學生學會質疑,可以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理清數學問題中的邏輯,從而使學生理解數學題目的深層含義,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工廠計劃生產一批機器,實際每天生產的比計劃要多80臺,25 天完成目標,原計劃是一個月完成,則這個廠計劃每天生產多少臺?教師要抓住題目的關鍵信息:原計劃一個月完成,實際是25 天完成,比原計劃提前5 天完成了任務,因為實際比原計劃每天多生產了80 臺,這樣25 天就多生產了25×80=2000 臺,因此原計劃是每天準備生產2000÷5=400 臺,得到問題的答案是原計劃生產任務為400×30=12000 臺。教師帶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從多個角度來發現應用題的解題規律,結合所學的知識點,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初中數學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總結與反思能力。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常常有一個困惑:平時已經做過的題目學生還會出錯。分析原因,遺忘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缺乏總結概括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在解題完成之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去分析自己是如何順利地解答題目的,在解答過程當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發生過怎樣的錯誤……通過這些問題的自問自答,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而當學生的反思指向解題能力的時候,這種能力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素養。比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都會產生錯誤,這些錯誤實際上是珍貴的課程資源,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去分析出錯的原因以及改正措施,總結概括出這樣的原因之后,解決問題的素養也就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根據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實際問題,學會對權威質疑,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