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 徐 健
數學猜想不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即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歸納、推理等活動,最終得到結論。教師應當向學生滲透猜想的作用,通過引導其合理猜想,提升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文分析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猜想思維的意義,并探討了具體的培養(yǎng)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升入初中后,學生面對的學習壓力增大,在數學學習中,不僅學習內容增多,難度也有所提升,要想成功解決問題,學生必須靈活分析問題、把握知識內涵、理清解題思路。然而在面對比較復雜、困難的知識或題目時,學生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理清學習或解題思路,導致其學習效率或解題效率降低。針對這種情況,運用猜想思維就顯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合理猜想能猜中最終結論,然后再進行反推證明,在這個過程中能了解知識的內涵與本質。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思維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其思維發(fā)散,提升其思維的深度、廣度、開放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除此之外,具備較強的猜想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活性,激活其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其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歸納推理思想是比較常見的數學思想之一,在數學研究中應用范圍廣泛,許多性質、概念、定理等都是運用歸納推理思想得到的。掌握歸納推理思想方法有助于學生簡化思考過程,在歸納結果中找到數學問題以及其中蘊藏的規(guī)律與性質,并以此為依據做出科學猜想。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其大膽假設,讓學生自主探索,最終得到結論,這樣得到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有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
比如,在講解《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時,教師先給出多項式:285×1.8+285×5.9+285×3.3,要求學生將其寫成積的形式,不做過多思考,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許多學生在觀察式子后馬上猜測原式可寫成285×(1.8+5.9+3.3)。接著教師又給出幾個類似的式子,學生也很快完成改寫,于是教師讓大家猜測這種“ab+ac+ad”形式的多項式要如何改寫。學生根據前幾次的結論,猜測結果是a(b+c+d),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證明,然后還可以從各項都有a 的角度入手,向學生介紹公因式與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的定義。在講解“x2+(p+q)x+pq”型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時,教師同樣先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幾個同類型的式子,如x2+2x+1、x2+5x+6、x2+6x+8 等,第一個式子比較簡單,可以改寫為完全平方的形式:(x+1)2,而后面的式子顯然不是x2+2ax+a2的形式,所以無法改為完全平方形式,但有了第一個式子的鋪墊,學生試著將多項式改為兩個單項式相乘的形式,進而得到了(x+2)(x+3)和(x+2)(x+4)。教師給出x2+(p+q)x+pq,讓學生猜想一般規(guī)律,學生結合剛才對一次項系數和常數項的分解,得到規(guī)律:x2+(p+q)x+pq=(x+p)(x+q)。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猜想與歸納推理,最終得到了數學規(guī)律,而且培養(yǎng)了其歸納能力與猜想思維,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大有裨益。
類比思想指把兩個(或兩類)不同的數學對象進行比較,如果發(fā)現(xiàn)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類似之處,那么就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類似之處。學生可以根據類比結果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學規(guī)律,實現(xiàn)自身思維的拓展。數學學科中的許多知識都是有聯(lián)系的,或者說是互通的,能從一個知識點推導出另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其大膽猜想,運用類比的思想方法從舊知識推出新規(guī)律,然后再加以驗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
比如,在講解《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時,教師可以從之前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入手,二者聯(lián)系密切,有許多共通之處。全等三角形是指三個角、三條邊全都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判定條件包括:三條邊對應相等(邊邊邊)、兩角與任意一邊相等(角邊角,角角邊)、兩邊及兩邊的夾角對應相等(邊角邊)、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和一直角邊相等(HL)。而相似三角形指三個角對應相等,三條邊對應成比例的三角形,教師讓學生類比二者的異同點,然后直接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條件。學生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幾條判定條件,作出以下猜想:三邊對應成比例,兩個角相等且任意一邊對應成比例,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教師先肯定學生的類比能力,然后引導其審視得出的結論,靈活地思考問題,有學生提出只看一條邊無法對應成比例,教師進一步提問應如何改進,學生思考后發(fā)現(xiàn)兩個角相等,那么剩下的一個角也相等,那么兩個三角形的形狀相同,已經是相似的,無需測量邊的長度,所以第二條可改為三個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數形結合思想是指把代數和幾何相結合,例如對幾何問題用代數方法解答,對代數問題用幾何方法解答,這種方法在解析幾何里最常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科中有大量幾何知識,往往需要配合圖形學習,除此之外,有關函數、概率方面等的知識也可以借助圖形來讓知識更加形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思考幾何問題,再與代數問題進行對比,從而提出猜想,得到重要的數學規(guī)律。
比如,在講解《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其結合學過的知識合作學習、自主探索。有的組單純根據之前講過的“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進行推導,雖然有思路,但效率較慢。而有的組很快得出了一條結論,教師讓他們分享經驗,于是組長展示了他們的推導過程,原來該組學生畫圖后發(fā)現(xiàn)一組平行線的同位角好像是相等的,于是用量角器測量,發(fā)現(xiàn)真的大小相等,學生從這個假設出發(fā)進行推導驗證。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許多數學規(guī)律都能直觀地體現(xiàn)出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思維。
偉大的發(fā)現(xiàn)離不開大膽的猜想,所以要展開數學研究,我們必須要先學會猜想。在數學學科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中,數學猜想不僅開拓了許多新的知識,同時也踐行了新的規(guī)律與性質,因此,猜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激活其猜想思維,結合歸納推理思想、類比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思維,使其養(yǎng)成大膽猜想的習慣,體會猜想與驗證的樂趣,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與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